在中国共产党的早期革命家之中,陈望道可以说是蜚声中外的一位人士。他不仅翻译了第一本中译本《共产党宣言》,并且还是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的成员之一。正因为他为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思想传播立下了赫赫功劳,在1949年举行的全国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周恩来当着陈望道的面说道:“我们都是被你教育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949年,第一届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

但就是这样一位有着辉煌经历的革命前辈,却因为某些原因长期脱离了党组织关系,迟迟未能重新入党,时隔多年之后,毛主席对陈望道的党员资格问题作出了特别批示。1957年6月,离开党组织34年的陈望道终于又重新回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怀抱之中。那么陈望道为何值得毛主席和周恩来如此重视呢?这就要从他坎坷的革命经历说起了。

自幼文武双全,成年后投身教育行业

1891年1月18日,浙江义乌县分水塘村的陈元君家中降下一名男婴,父亲陈元君为他取名陈融,后来他长大之后为了寻求革命的道路,自己改名为“陈望道”。陈望道的祖父和父亲虽然是农民出身,但在农闲的时候却还负责销售自制的靛青染料,因为陈家善于经营,经过两代人的努力,陈家已经积攒了不少家财,成为了远近闻名的富裕之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陈望道故居

在陈望道小的时候,他所在的村庄经常发生人与人、族与族之间的利益冲突,作为家中长子,他自幼跟随武术师父修习武术,勇以看家护院。据后来村里人回忆,年轻时期的陈望道可以说是武艺高强,站在桌子上轻轻一跳,就能够跳过两张八仙桌的距离;只需要一根棍子,就能够让数十个人无法近身。据陈望道解放后在复旦大学招收的一位研究生会议,陈望道曾经叮嘱过他:“我睡着的时候,你只可以喊醒我,不可用手来动我。”原来,陈望道从小就养成了双手握拳的警惕睡姿,如果有人不小心动了他一下,那么尚在睡梦之中的他就会用双拳来“反击”敌人。

除此之外,他的学习成绩也不差。从6岁开始,陈望道就在私塾老师的谆谆教导之下埋头苦念“四书五经”,陈望道的记忆力很强,往往是一目十行。在上课的时候,老师们往往看他似乎是在走神的样子,于是就叫起来让他回答问题,他却总是能够对答如流,这让大家都感到很惊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浙江省义乌市分水塘村的陈望道旧宅

中学毕业之后,陈望道辗转来到了上海,专心修习英语,打算赴欧美深造。但后来因为各种原因,他未能去往欧美,却前往了日本留学,专攻律法专业。彼时,留学日本的中国青年之中革命思想暗流涌动,陈望道也深受影响,1919年5月,陈望道满怀着革命的热情回到了浙江杭州,被校长经亨颐聘请,前往浙江第一师范大学担任语文教师。

进入浙江一师之后,陈望道结识了一批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员,这和校长经亨颐本人的治学之道有着深刻的关系。作为中国近代著名的教育家,经亨颐在晚清时期曾经参与通电反对慈禧太后,后来被清政府悬赏,不得不流亡澳门,后来辗转前往日本求学。1913年担任浙江一师的校长之后,经亨颐便决定锐意革新治学之道,吸纳了一大批新文化人物入校担任教师职务,除了陈望道之外还有朱自清、叶圣陶等人。

久而久之,浙江一师变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发扬地之一,浙江当局将陈望道等人视为“眼中钉”。1919年末,浙江当局以浙江一师传播施存统所写的《非孝》一文为罪名,大张旗鼓地要求撤销校长经亨颐的职务,并且查办陈望道等教师、开除学生施存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1919年11月,施存统就《非孝》一文写给钱玄同的信

原来当初,施存统的母亲得了眼疾,施存统就向舅母借了一笔钱寄回老家给母亲治病,但施存统的父亲却擅自挪作他用,导致其母亲含恨去世。这种情况下,施存统开始反思中国传统的孝道所存在的问题,因此写出《非孝》一文加以分析,认为应该用父母、子女之间平等的“爱”来替代“孝道”,这种新潮思想自然不能被当时的守旧者所容忍。

浙江当局的做法顿时在校内掀起了一阵惊涛骇浪,学生们纷纷抗议浙江当局的蛮横行为。尽管事件最终得以平息,但作为“风云人物”的陈望道还是离开了这个让他受益匪浅的地方,回到了浙江义乌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