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用人,宁用奴才,不用人才。”

以上对蒋介石用人之道的八字点评,可谓是一针见血,而说出此话的并不是旁人,正是有着国民革命军第一虎将之称的薛岳。

要知道,薛岳这个“虎将”的称谓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靠真刀真枪打出来的名号,尤其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先后三次“长沙战役”中,薛岳被世人称为“长沙之虎”,足见其带兵打仗能力之凶悍与顽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根据多方资料证明,薛岳很有可能是整个抗日战争期间歼灭日寇最多的中国将领,正因如此,薛岳先后被授予国民政府青天白日勋章和美国总统杜鲁门颁授的总统自由勋章。

作为国民革命军的陆军一级上将,薛岳不仅能带兵打仗,更是敢于与蒋委员长叫板,可谓是一位难得的军事将领。

蒋氏父子退守台湾后,薛岳也跟着赴台,虽然之后便不再掌权,但薛岳却活得通透明白,以至于活到了102岁的高龄,这在国民党的高级将领中可谓是难得一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薛岳晚年为何又会评价蒋介石“宁用奴才,不用人才”呢?莫非薛岳与蒋介石之间有所罅隙吗?

1896年,薛岳出生于广东韶关,当时正值甲午战争过后,薛岳的父亲也有着一腔民族热血,于是给自己的儿子起名为“薛仰岳”以表达对抗金名将岳飞的仰慕之情。

后来薛岳成年后,将名字干脆改为了“薛岳”,以表示自己不仅仰慕岳飞,而且还要身体力行以岳飞精神为榜样。

1907年,薛岳考入了黄埔陆军小学,后又进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可以说薛岳在军事方面是名副其实的科班出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14年,十八岁的薛岳便加入了中华革命党,之后又继续在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学习,此时的薛岳已经做好了投身戎马的打算。

1918年前后,薛岳加入了孙中山所组建的革命军,担任司令部的上尉参谋,之后便跟随孙中山进入福建,一路上先后经历了大大小小二十几场战斗。

此后,薛岳先后担任机枪连少校连长、营长,到了1921年,孙中山就任大总统时期,薛岳担任总统府警卫团第一营的营长,之后跟随孙中山抵达桂林,全面接管孙中山总统府的警卫防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1922年期间,薛岳先后护送孙中山、宋庆龄往返于韶关、广州,后在陈炯明叛变事件中,薛岳顽强守住总统府,持续激战数个小时,最后成功保护宋庆龄突围,这让薛岳名声大噪。

1924年,薛岳跟随蒋介石东征讨伐陈炯明,担任粤军第一师少将副官,同时兼任参谋长,自此之后,薛岳便跟随蒋介石,先后参与了第二次东征、北伐战争,成为了蒋介石的心腹爱将。

尤其是在北伐战争中,薛岳表现十分神勇,常常以少胜多,在与孙传芳的南昌之战中,薛岳更是锋芒毕露,之后便晋升为师长,一路攻克杭州、南京以及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说薛岳是蒋介石的嫡系并不夸张,因为他自年轻时期便跟随老蒋,一路大大小小近百场战役打下来,蒋介石对自己这员虎将可谓是颇为满意。

薛岳的第二任夫人方少文,与蒋介石的夫人宋美龄不仅是同乡,而且私交甚笃,因此薛岳与自己的上峰蒋介石之间可谓是“亲上加亲”。

之后的几年里,薛岳继续在国民革命军中大展拳脚,无论是在中原大战,还是在对红军的“围剿”中,薛岳都是国民革命军的主力将领,当然,薛岳戎马生涯的高光时刻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的先后三次“长沙战役”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外国媒体曾报道,发生在中国的三次长沙大捷,向世界证明了,只要中国军队在装备方面能与日军对等,那么他们便可以轻而易举击败日军。

英国《泰晤士报》也曾报道,三次长沙会战取得的胜利,可以用辉煌形容,甚至要比台儿庄、万家岭、昆仑关等战役更为出色。

而这三场“长沙保卫战”的胜利,都离不开薛岳的作战指挥,正因如此,薛岳才被称为“长沙之虎”,而他独创的“天炉战法”,后来还被撰写成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谓“天炉战法”,是指在长沙战役中,薛岳将其兵力以网状聚点的方式分布在作战地带,尽量避免与日军正面对抗,而是采取伏击、侧击、尾击等手段,逐渐蚕食日军的士气与兵力,最后再把敌人拖入决战区,一举围歼。

因为薛岳看出了日军擅长快速作战的特点,如果硬碰硬,很可能不是装备精良的日军的对手,而由于日军深入中国腹地作战,顾前不顾后,往往后方存在大面积的空白,因此薛岳才利用“天炉战法”守卫长沙。

值得一提的是,在长沙保卫战初期,蒋介石忌惮南昌战役的惨败,竟然命令薛岳不守长沙,将会战地点继续向西南方向后撤,这遭到了薛岳的坚决抵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薛岳表示,日军之所以频频做出想要进攻宜昌的动作,正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冈村部队的真正目标正是长沙,一旦长沙失守,战争局势的发展将十分被动,到时候全国只能依靠西南三省,因此长沙必须要死守。

然而,紧要关头,蒋委员长仍旧坚持自己的策略,无奈之下,薛岳只能致电给宋美龄,最终还是宋美龄在蒋介石枕边吹风,使得薛岳得以立下军令状——死守长沙。

最终,薛岳用三次长沙战役的胜利向世人证明了自己的军事指挥才能,也给蒋介石交上了一张看起来满分的答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长沙战役虽然胜利,但是这也证明了蒋介石指挥方面的失误,这难免让蒋介石心存芥蒂。

而在后来的解放战争中,蒋介石这种在战时的“纸上谈兵”指挥更是直接导致了几大战役的失败,或许正因如此,薛岳才对蒋介石感到失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退守台湾后,蒋氏父子虽然表面上十分尊重薛岳,但是却只给薛岳一些闲职,戎马半生的薛岳也看出蒋介石是个刚愎自用之人,于是便告别了仕途,过上了闲云野鹤的生活,正因如此,薛岳才得以长寿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