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12月15日,随着中原野战军在双堆集歼灭了黄维的12兵团,整个淮海战役的形势已经十分明朗,中野、华野已经将剩余的邱清泉、李弥兵团30万人包围在陈官庄地区,杜聿明已经插翅难逃,绝对无法逃脱被歼灭的命运。不过此时一个最大的问题摆在了粟裕的面前:从三大战役的全局方面来考虑,什么时候发起总攻最合适?

原地休整20余天,配合平津战役:粟裕认为中央军委的决策很英明

在中野和华野进入淮海战役第三阶段的同时,平津战役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12月11日,中央军委电令中野、华野司令部,为了稳住平津地区的傅作义部队,不至于让蒋介石过早做出从海运运送傅作义部队南下,两星期内不作任何战斗部署。12月14日,毛主席并中央军委再次电令粟裕:“你们围歼邱李杜各部,提议就现在阵地形势休息若干天,只作防御,不作攻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淮海战役第三阶段要图

接到中央军委的指示之后,粟裕认为这是一个英明的决策。在先前的碾庄、双堆集作战之中,中野、华野虽然战果颇丰,但自身伤亡也很大,急需新的兵源补入部队。趁着这段宝贵的休整机会,解放军各部队既可以以逸待劳,抓紧时间消化吸收国民党俘虏兵,又可以对被困在陈官庄地区的杜聿明集团展开政治攻势,可谓是一举两得的计划。

图:杨善达(右一)陪同粟裕(手持地图者)等首长勘察地形

在宝贵的20多天休整时间之中,华野各部队充分展开了政治工作的“三大创造”,在部队之中广泛开展了“立功运动”、“评定功绩”以及“即俘即补”等活动,充分总结过往经验,补充兵员,蓄力待时,准备陈官庄决战。

经过约20余天的休整,华野各部队的兵员得到了充分的补充,装备和士气得以重新恢复,战术动作明显得到了提高。值得一提的是,华野在“即俘即补”这项活动上取得了惊人的功绩,很多被俘虏的国民党士兵,原本只是被“强征”而来的劳苦壮丁,经过华野组织的“诉苦教育”启发,迅速提高了思想觉悟,在经过短暂的政治教育之后迅速调转枪口参加对国民党军队的战斗,甚至连原来身上的国民党军服都来不及换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解放军正在对国民党俘虏进行政治思想教育

为了方便识别敌我,粟裕命令后勤部紧急赶做10万顶解放军军帽发给这些“解放战士”,这样打仗的时候就不会误伤友军了。到了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华野之中这样的“解放战士”已经超过了华野总人数的五分之四,以至于华野之中流传着这样一个笑话:在淮海战役中,是“共产党指挥的国民党军队同国民党军队打仗”

经过淮海战役,华野部队的兵力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更加壮大:淮海战役前夕,华野部队的兵力总人数大约在36.9万人左右,淮海战役之中,华野部队的伤亡大约在10.1万人左右,可到了淮海战役结束之后,华野部队的总兵力却增加到了55.1万人,这其中除了补入几个地方民兵团之外,大部分补入的都是这些有着新的思想觉悟的“解放战士”。

除此之外,华野在对待政治宣传攻势方面也屡出奇招。前线战斗除了用喇叭播放毛主席起草的劝降书之外,粟裕还自己写了一份敦促杜聿明、邱清泉和李弥尽快投降的劝降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粟裕大将照

“贵军现已粮弹缺乏、内部混乱,四面楚歌,身陷绝境。希望增援乎?黄维兵团全军覆没,李延年、刘汝明兵团被我军阻于蚌埠以南,南京方面则忙于搬家,已经是朝不保夕;希望突围乎?则我军早已布下天罗地网。负隅顽抗乎?不过徒劳无益,必然和黄百韬遭受同样命运,古人云:识时务者为俊杰,望三思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前线正在休整中的国民党士兵,通常情况下一碗汤和一碗白米饭是标配

而华野广大指战员们也创造了多种多样的心理战法,比如阵地广播、释放俘虏劝降,向敌方战队发射宣传炮弹,给蒋军士兵送饭等等,这些都进一步促进了蒋军士兵的动摇。此时,杜聿明集团只能依靠空投补给,可蒋军飞机害怕被我军高炮击落,因此为了完成任务,在高处就开始丢弃物资,导致很多物资都飘落在华野阵地上;12月的天气大雪纷飞,北风呼啸,蒋军士兵物资匮乏,几乎将陈官庄附近一切能吃的东西都吃光了,为了争夺一点点食物,蒋军士兵甚至互相残杀,不过更多的蒋军士兵选择放下武器缴械投降。

据统计,在华野发动总攻之前的20多天时间之中,杜聿明集团被毙伤、瓦解投降的就有10万余人,剩余20万人在接下来的4天总攻之后就被全部歼灭了。事后粟裕评价说:“杜聿明集团瓦解得这样快,主要还是归功于政治攻势,在最后的攻击之中,我军每天歼灭大约5万人,如果没有之前的宣传攻势,那么最后解决敌军绝不会这样快就垮掉,我军的伤亡可能还会更大一些。”事实证明,“攻心为上”的作战方法在淮海战役之中是卓有成效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解放军阵地上出现国民党空投物资

事实上,从1948年底,蒋介石和杜聿明就开始策划突围行动,此时杜聿明建议蒋介石,应该用集中兵力解决战斗的办法,保存长江以北的部队,认为依靠现在的力量想要突围无异于以卵击石。可问题在于,处于内外交困之中蒋介石在长江以北没有兵力可以调用,就算是有兵力可以调,也因为国民党内部的派系矛盾而调不动。百般无奈之下,蒋介石只能下令杜聿明强行突围,并且打算使用毒气弹进行策应。杜聿明集团无奈之下,只能左突右冲,孤注一掷,分散突围自求生路。

华野情报目标得知敌人的动向之后,预计杜聿明集团很有可能准备突围,粟裕对此分析:“杜聿明集团现在是内无粮草、外无援兵,敌人依靠空中支援的情况也越来越渺茫,因此敌人很有可能拼死突围。不过,敌人就像是关在笼子里的老虎,要趁着他们准备行动的时候发动突然袭击。”最终粟裕决定,趁敌人准备调动部队、准备突围之前,在1月6日发动对陈官庄的总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