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视剧《庆余年》第一季结尾的时候,编剧原创了一段剧情,让范闲等人在回国的路上遭遇了二皇子的伏击,言冰云临阵倒戈,背刺范闲,中剑后的范闲倒在一片血泊之中,生死未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在原著小说里面,范闲救出言冰云以后,回国的路上是很太平的,可以说是一路无书,直接到了都城,在城门口遇到同时返京的大皇子,之后才开始了新的故事。

但由于剧版《庆余年》没有按照原著拍摄,所以第二季开播的时候,首先问题就是怎样圆上第一季结尾挖下的这个坑。

从前五集的剧情来看,这个坑填得并不成功,甚至可以说是很失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京城几位大佬听到范闲死讯后的反应,让人觉得很离谱。

第一个是庆帝,这是一位能瞒过天下人害死叶轻眉,一个计谋可以废掉三个大宗师,皇族所有成员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中权谋大师。

竟然在听到范闲死讯以后,直接衣冠不整的跑出了寝殿,第一季里那种睥睨天下的帝王之气一瞬间荡然无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个是陈萍萍,当年庆帝被困在北齐,他能够率领的黑骑奔袭千里,在敌方腹地救出庆帝,还生擒了北齐谍报头目肖恩。他为了给叶轻眉报仇,能隐忍了二十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想到得知范闲死讯以后马上破防了,既不调查,也不取证,不派人去使团去问清楚,就准备直接推着轮椅去庆帝。第一季时候的城府呢?谋略呢?深不可测呢?感觉他这么多年的院长真是白干了。

干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个是范建,他能在庆帝的眼皮子底下全面控制户部,在十家村修建新的内库,并培养了一批战斗力极强的虎卫,可见他的头脑并不在陈萍萍之下。

但听到范闲的死讯以后,他却不管不顾直接闯进内宫,找庆帝和陈萍萍要人,之前的人设碎了一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这三个顶级权谋家的表现甚至都不如范若若淡定,实在让人无法理解。

随着第二封飞鸽传书来到,几个人终于冷静下来了,但这时陈萍萍又提出范闲假死是欺君之罪,稍有差错就要万劫不复。

这个剧情也很让人费解。

第一,范闲死亡的情报并不是范闲手下传给庆帝的。

第二,范闲假死是为了躲避追杀,并不是针对庆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怎么就变成欺君了呢?难道将领在外面领军打仗,要设计诈死欺骗敌方,还要提前先跟京中的皇帝请示一下吗?

都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原因就是战场上的形势瞬息万变,稍有不慎就满盘皆输,将领远征在外可以相机作战,不必事先请战或等待君主的命令再战。

怎么到了《庆余年》的世界里,稍有不慎就成了成了欺君呢?

假死以后,范闲跟王启年偷偷回到了京城,暂住在王启年的家中,也不知道王启年这两口子是怎么想的,家里有一个五岁的孩子,却要在院子里设置这么多的机关埋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目前这个阶段,几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范闲只有王启年这么一个心腹,所以各方势力都把目光集中在了王启年家。

可就是没人能查出来范闲就躲在王启年家中,也不知道二皇子派出去那些监视王启年家人的手下都在干什么,都不用顺扒墙头往院子里看一眼了,就是蹲在墙脚听听声音,也能听出来这里面不只是王启年妻女两个人吧?

后来王启年的行踪暴露了,都知道他已经回京了,可依然没有人跟踪他,他大白天跟范闲在街上乱逛,也没有人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甚至是二皇子已经说了范闲的目标是抱月楼,但范闲和王启年连续几天在抱月楼附近出现也没有被二皇子的人发现。

不得不说二皇子手下这些人是真不办事,包括他派出去刺杀范闲的那个刺客谢必安,后来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范闲是假死了,只有他还整天跟在庆国使团后面以为自己任务成功了。

当然庆帝手下的那些人也是一个样,范闲大白天跑到皇宫里面说自己是刺客,居然一个大内侍卫都没出来,反而是一群太监把他给围住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侯公公作为庆帝身边的总领太监,说是这时候去见庆帝有可能会掉脑袋,所以就直接把范闲给放了。

这是个什么逻辑呢?范闲装成刺客进宫这件事,目击者就得有二三十人,这些人过后一传十,十传百,估计很快整个皇宫都会知道,戴公公难道就不考虑一下放走了范闲该怎么跟庆帝交代吗?

范闲为了躲避刺杀而假死都被定为欺君,那戴公公这个行为不更是欺君了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说为了填上第一季结尾留下的那个“坑”,第二季开头这四集的原创剧情简直是漏洞百出,不过好在从第五集开始,故事终于回归了正轨,希望接下来的剧情能够按照原著去拍,可别再胡乱加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