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华东野战军主力发起豫东战役,刘伯承、邓小平根据战场形势,除抽调部分兵力配合华野作战外,还抽调了精锐的第六纵队配合中原军区所属的桐柏、陕南军区部队一同发起襄樊战役。

因为豫东战役的缘故,国民党军抽调了豫南、鄂北的兵力北上,直接造成襄樊地区兵力空虚,这对于我军而言,无疑是难得的一个机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郭勋祺

历时半月有余,中原野战军顺利夺取了襄樊,并全歼国民党军襄樊守敌2.1万人,国民党军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员康泽在混战中见情况不妙,打算装死混过去,没想到却被战士们识破。

康泽被俘以后,其装死的丑态也引起了新华社襄樊前线记者的注意,甚至于有的报纸上还为此取了十分生动的标题:

“躲入地道装死丑态毕露,躺在地上活像一条死猪。”

中央在得知康泽被俘后,立即指示中原军区与中原野战军:

“将康泽送华北,并派可靠武装,加镣铐押送。”

毫无疑问,康泽不是国民党军军事将领出身,而是特务出身,是国民党复兴社创始人之一,康泽的“别动队系统“特务,在国民党当局围剿中央苏区时,手上可谓血债累累。

1947年11月,康泽失宠后,蒋介石下令任命康泽为第十五绥靖区司令,尽管算是掌握了一定的兵权,可与他国民党中执委的身份就完全不符了

而且康泽心里很清楚,自己一贯在政工岗位上,从来没有指挥过打仗,更为关键的是,驻守襄樊的国民党军多是川军,如果襄樊地区一旦有失,自己难辞其咎,为了便于掌控川军队伍,康泽向蒋介石提出请求,希望能派川军名将郭勋祺来协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襄樊战役

蒋介石对这位宠幸多年的部下,自然不遗余力的支持,就这样郭勋祺坐了七八年冷板凳后,又被蒋介石一纸调令下重新出山。

康泽虽然调来了郭勋祺协助,但他用郭却不信任郭,对于郭勋祺提出的很多正确建议置若罔闻,郭勋祺也唯有长吁短叹,可就连他也没想到的是,自己揽到这个倒霉差事后没半年,就被中野大军生俘。

就在他闭目待死之际,当年的老友刘伯承、陈毅却都很关心他的处境。

刘伯承听闻郭勋祺被俘后,立即致电前线,要求将郭护送到河南中原军区政治部,郭勋祺在接到电报后,十分动容,当即回电一封表示感谢,野司译电员接到电报后,看着电报纸发愣,刘伯承问了一句:

“怎么了?”

译电员挠头道:

“上面提了一号、二号的名字,还有一个仲弘兄,不知是谁?”

一旁的陈毅哈哈大笑:

“仲弘,陈毅也,陈毅,字仲弘,电报拿给我。”

郭勋祺不仅与刘伯承有旧,与陈毅也有不错的交情,两人曾是邻居,还都是成都省立甲等工业学校的同学,都参加过学校足球队,一块踢过足球的交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陈毅

等到郭勋祺一到,刘伯承、陈毅、张际春等中野领导人都纷纷前去探望,一时之间,让郭勋祺也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一群人坐在一起,从当年大革命时期、再到红军时期,一直谈到了今天。

算起来,郭勋祺与我党之间,还有一些“不打不相识”的缘分。

1934年12月,湘江战役过后,根据毛主席的战略部署,中央红军决定放弃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而是改道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就在生死攸关之际,毛主席的这一战略极大地挽救了中央红军被动的局面。

贵州军阀王家烈虽然执掌黔政多年,但其麾下的黔军战力薄弱,许多士卒甚至都有抽大烟的习惯,因此被人称之为是“双枪兵”,中央红军改道贵州后,立即杀出了一条通路,并于1935年1月占领了桐梓、遵义。也就是在遵义,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总结了反围剿五次斗争的经验与不足,并确立了毛主席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的领导地位。

除此以外,根据刘伯承、聂荣臻的建议,遵义会议上还讨论了一个关键的议题:

“黔北地区是否合适建立根据地?”

考虑到黔北地区人烟稀少、少数民族多,党的工作基础薄弱,于是会议决定,不在黔北地区开辟根据地,而是应该北渡长江,转移到川西、川西北、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并建立新的根据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长征

蒋介石当然不能坐视中央红军脱困,马上调集重兵围了上来。

中央红军进军遵义时,薛岳指挥的中央军八个师已经进驻到了贵阳,把王家烈气得够呛却毫无办法,与此同时,老家桐梓又被红军占领,王家烈这时手中还有一点兵力,自然希望能逃离贵阳这个樊笼,重新夺回老家桐梓、遵义、顺道把中央军再赶出去。

与此同时,面对红军即将可能进入川西的情况,四川军阀刘湘也不可能坐视不理。

1935年1月,为了响应蒋介石的命令,刘湘从“四川南岸剿匪总指挥“潘文华部抽调了廖泽的模范第三旅入黔作战。

蒋介石在整个兵力上的布置,就是要将红军堵在长江南岸,然后聚而歼之。

不过,这个想法也确实美了一些。

蒋介石在部署上其实有一个漏洞,就是忽略了我军可能北渡长江去川西北,还是潘文华意识到了红军有北渡长江的计划,所以预先在赤水、习水、土城一线部署了20个团的兵力。

蒋介石对刘湘的安排并不满意,他要求刘湘,至少派3个师的兵力,刘湘不愿意给蒋介石当枪使,迫不得已之下,为了搪塞蒋介石,又抽调了郭勋祺、潘佐两个旅,连同之前的廖泽旅统一归郭勋祺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蒋介石

刘湘只是为应付蒋介石,不得已派出三个旅的兵力,为了保存实力,刘湘在郭勋祺出发之前,特意电召他到重庆面授机宜:

“你率三旅入黔,完全是应付差事,除非红军北渡长江,只准虚张声势进行牵制。如果红军真系借路,则千万不可斗硬堵截,只要能掩得住中央的耳目就行了。”

刘湘不仅担心红军入川威胁自己的统治,更担心中央军进入自己的地盘,他考虑红军如果只是借道川境北上,大可以敲锣打鼓的送红军出境,到时候也能拿这一借口搪塞蒋介石,避免中央军入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