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马关县矿产资源丰富,素有“世界铟都”之美誉,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联锌铟”)便坐落于此。

为推动矿产资源优势进一步转化为发展优势,近年来,华联锌铟因地制宜,持续创新推进设备大型化和信息化变革,不断加快数字化、智能化建设,科技创新结出硕果,数字化转型取得新进展,各类装备通过科技赋能持续迭代,新的应用场景不断涌现,人才与产业在“双向奔赴”中共同成长,传统矿业企业加速向“新”向“绿”高质量发展,创新活力迸发,发展势能澎湃。

数智增“效”创新提“质”

走进华联锌铟,矿山绿树成荫,车间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近年来,华联锌铟持续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设备、能源、地质、采矿、生产调度等各生产管理模块,“数字化智慧矿山”建设呈现多点开花的新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联锌铟露天矿山调度指挥中心(资料图)。新华网发(华联锌铟 供图)

“无人驾驶矿用卡车能自动避障、自动调速、自动巡航,整个过程不受天气的影响,能够实现24小时全程作业;卡车智能调度系统能够自动采集设备生产数据,智能分配车辆,提高设备使用率和生产效率。”华联锌铟生产技术中心副主任工程师韦会福介绍着华联锌铟近年来不断推进的“数字化智慧矿山”建设成果。

韦会福说,作为华联锌铟“数字化智慧矿山”建设的重要模块,华联锌铟采矿车间露天矿山调度指挥中心的智能调度管理系统,通过运用5G网络及GPS定位传输技术,不仅构建起工作人员与生产资料的信息交互平台,实现了对矿山生产和设备的可视化管理,还降低了采矿车间运输设备、铲装设备的延误率,大幅提高了工作时间利用系数和工作效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联锌铟金竹山资源再生车间螺旋溜槽选别厂房内,工作人员正在检查设备运行情况(3月6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与采矿车间遥遥相望,华联锌铟金竹山资源再生车间犹如一颗蓝色宝石“镶嵌”在矿山的另一侧。如果说采矿车间的智能调度管理系统为采矿环节增了“效”,那么华联锌铟金竹山资源再生车间的创新选别工艺则是为矿山生产提了“质”。

华联锌铟金竹山资源再生车间党支部书记张发贵介绍,华联锌铟铜街——曼家寨矿段境内共有边界品位之外的含矿废石约4000万吨,这些废石经过华联锌铟率先在国内运用的“光电+跳汰+螺旋溜槽”组合选别工艺,可富集成含锌1.8%,锡、铜0.3%的矿石,其经济规模相当于一个大型多金属矿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联锌铟新田选矿车间一景(3月6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华联锌铟智慧化设备的研发使用和工艺创新在华联锌铟新田选矿车间也有着直观的体现。近年来,该车间结合生产实际,通过流程优化、设备升级、药剂创新等举措全流程、全方位、多角度促进车间工作不断提质增效。

“磨矿和浮选智能专家系统,让员工可以在电脑前完成磨矿、浮选生产的操作,人员更加安全;新型高效的脱硫捕收剂、新型过滤清洗剂,成功替代了危化品浓硝酸和浓硫酸,杜绝了硫化氢中毒事故和浓酸伤人事故。”华联锌铟新田选矿车间主任韩彬介绍,新田选矿车间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发展智能选矿工艺,让车间的物本安全、人本安全得到了质的提升。

向绿色和创新要发展,打造高质量产业生态

绿色是矿业高质量发展的底色,建设绿色矿山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矿业转型绿色发展的内在要求。如何在经济发展中保护好生态环境,持续推进矿区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是华联锌铟要做好的一道“必答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联锌铟采场全景(资料图)。新华网发(华联锌铟 供图)

近年来,华联锌铟既在矿山复垦绿化、洒水降尘等方面做实看得见的“表绿”,又通过设备设施升级、生产技术革新做强看不见的“深绿”,矿区变得天蓝、水清、地绿,员工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矿山复垦复绿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既要面对矿山岩石裸露,土层稀少的问题,还要应对边坡蓄水能力弱,植被不易存活的问题。”华联锌铟安全环保部副主任工程师简文荣介绍,“边开发、边修复、边复垦”是贯穿华联锌铟矿山发展的基本工作原则。2008年以来,华联锌铟开始大规模、系统化地推动矿山环境治理修复工作,2023年华联锌铟矿区复垦复绿面积达289.93亩,截至2024年2月底,已累计复垦复绿约2377亩,投入复垦复绿资金2600余万元。

有了生态“面子”,还要有生态“里子”。“打造绿色矿山,探索新能源运用,以科技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是落实国家节能减排和绿色能源政策的具体实践。”华联锌铟设备信息中心主任冯永豪介绍,2019年,华联锌铟开始进行刚性矿用自卸车“油改电”项目研发,2020年6月,国内首台50吨级纯电动刚性矿用自卸车改造成功并投入使用,使华联锌铟成为国内首家实施刚性矿用自卸车纯电改造并规模化应用的单位,纯电动刚性矿用自卸车不仅解决了汽车尾气排放及噪声污染等问题,还具备经济适用性高、节能环保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辆满载物料的纯电动刚性矿用自卸车,在华联锌铟矿山运输道路上行驶(3月6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截至目前,华联锌铟在运用的纯电刚性矿用自卸车已有21台,今年6月份以后将提升至28台(其中3台试用不计运输成本及碳排放量),预计每年可为公司节省约2000万元的运输成本,每年可减少汽车尾气排放量20250吨。

另一方面,针对矿山扬尘多、范围大的特点,华联锌铟在运用常规洒水降尘方法的基础上,积极研究开发露天矿山粉尘监测系统及智能规划洒水降尘系统。冯永豪说:“从尘土飞扬、机器轰鸣到持续推进复垦复绿,充分利用新能源、新设备,华联锌铟矿山尘土飞扬的景象一去不复返,矿山干净美丽又清爽。”

优化体制机制,以人才支撑激发创新源泉

2023年以来,华联锌铟逐步构建起“决策科学、执行有力、监督有效、运转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持续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联锌铟质检中心原子吸收室内,工作人员正在工作(3月5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华联锌铟通过系列机制改革举措,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创新活力进一步激发。

在人才管理工作中,华联锌铟始终坚持把人才作为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一资源,创造了灵活的岗位薪酬机制、多变的职业晋升渠道,为“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搭建了平台,并先后创建了“兰希雄劳模创新工作室”“云岭工匠王仁冲创新工作室”等工作室,为人才搭建施展才华的平台,让各专业技术带头人的知识、技术、经验、方法、技巧能依托工作室传授给更多的职工。

“一个人进步,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大家一起进步,形成合力,才能把工作做好。”这是云南华联锌铟股份有限公司选矿副总工程师兰希雄常说的话。除了自己加强学习充电,兰希雄还带动身边的同事和所带的专业技术团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并形成常态化和制度化。

华联锌铟组织人力资源部主任杨文芳介绍,华联锌铟依托人才加快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实现了机械化、现代化生产,数字化、精细化管理,信息化、智能化指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华联锌铟新田选矿车间内正在运行的球磨机(3月6日摄)。新华网 刘起 摄

在新技术的推进和政策的托举下,华联锌铟一直为打造数字化矿山和智慧型矿山谋篇布局。2022年,华联锌铟工程项目管理系统、人力资源数字化项目完成开发并上线运行,仓储管理平台、5G+工业大脑数据智能分析平台等信息化项目有序推进,智慧管理、智慧运营能力不断提升。未来,华联锌铟还将不断优化人才生态,构建企业人才工作新格局,进一步以人才的“强”,激发创新的“活”,托举产业的“优”。(康静 刘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