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 郑连乔 孙嘉阳 通讯员 卜钰莹

本报讯 “阿姨,今天感觉怎么样?”近日,在西坞街道西坞村村民郁国英老人的家中,老人通过摄像头听见一阵关切的声音。陪伴在侧的丈夫邬显国答道:“她今天状态不错,有些药我看不懂,不知道是不是快吃完了。”随后,摄像头另一端,西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科主任陈林若耐心询问并确定药物所剩不多后,立刻联系巡诊车及值班医护前往老人家中。这是西坞街道探索数智赋能家庭病床新模式的一个缩影。

“我老伴中风偏瘫在家,办理家庭病床后,医护人员每周来一两次,有时候送药,有时候进行耳穴埋豆、针灸疗法等治疗。现在有了远程服务,每天都有医生询问情况。”邬显国说。远程服务是西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打造的数智赋能家庭病床升级服务。有了它,患者可通过微信一键预约家庭病床,依托互联网可视化视频查房系统,享受远程巡诊服务。与此同时,该中心不断优化整合医疗资源,增加老年医疗、康复、护理等服务供给,形成医疗巡诊、护理、康复服务一体化全过程健康管理,构建“医、康、养”结合的家庭病床升级服务新模式。

据了解,西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数智赋能家庭病床依托于区中医医院专家医生、管理服务等资源优势开展建设。双方合力完善相关工作衔接,对规范住院首诊病历、基层护理、病程记录等工作环节实行同质化管理。该中心家庭病床服务队由区中医医院医生,中心全科医生、护士、药师、公卫医师,社区志愿者组成。区中医医院住院病人在康复阶段下转到该中心建立家庭病床,由区中医医院专科医生和该中心全科医生联合上门提供巡诊服务。

此外,西坞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区中医医院在医疗人才培养、学术交流和成果推广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借助名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和专业医疗团队力量,将整脊、小针刀、中医定向透药疗法等中医特色治疗融入家庭病床诊疗服务,提升家庭病床医疗服务能力。同时,通过“医共体专家导师制”“青年骨干培养方案”等,建设医疗人才梯队,加强团队业务“造血”力量,推动家庭病床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