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海口5月17日消息(记者 索迪)说起野生稻,或许不少人会感到陌生。这种外形和杂草相似的水稻,“身价”可不一般。

野生稻是水稻遗传育种的重要基因源,具有抗病、抗虫、耐涝、耐寒等遗传性状,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战略性物质基础。据了解,目前我国发现的野生稻主要有普通野生稻、疣粒野生稻和药用野生稻。三种野生稻均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水稻中的“大熊猫”之称。

良种一粒重千钧。正在加快国家南繁硅谷建设的海南是如何加强野生稻保护的?海南野生稻的保护又面临着哪些问题?对此,记者采访了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效宁。

王效宁介绍,三种野生稻在海南均有分布,生产上应用的栽培稻是由普通野生稻进化而来,亲缘关系较近,疣粒野生稻耐旱性特强,而药用野生稻抗病抗虫害能力强。相比于栽培稻,野生稻“野性十足”,“如果不是长出稻穗,很难分辨出是野草还是野生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通野生稻(央广网发 王效宁拍摄)

“野生稻有的生长在鱼塘、水沟低洼地,有的分布在山林里,它们原本生存在各个不同的地方,但随着生存环境的变化,自然界中已经越来越难找到它们的身影。”王效宁说,药用野生稻一般生长在水沟边、小溪周围或树荫下面,但随着人类活动范围不断扩大,开荒、修路、过度放牧都会给药用野生稻带来灾难。疣粒野生稻生长的区域多在山区林下,一些较为阴凉干旱的地方,近年来一些山林被开发、除草剂使用,也给疣粒野生稻带来了致命的破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药用野生稻(央广网发 王效宁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疣粒野生稻(央广网发 王效宁拍摄)

野生稻的生存环境面临巨大威胁,一些自然种群正在逐渐萎缩甚至消失,这也使得野生稻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

王效宁认为,调查收集野生稻,目的不仅在于保存,更重要的在于从中挖掘蕴藏的一些特异基因。从2002年开始,他和同事便先后到海南各市县走访,调查、收集野生稻,“经常一出去就在外边待上一个多月,漫天遍野的找稻子,有时连续十天八天也找不到一株。”

有一次在万宁市调查时,王效宁和同事连续几天都没找到一株野生稻,大家都有些泄气。在随后和当地村民聊天时,听说有一条水沟连通大海,有可能存在野生稻。根据村民提供的信息,王效宁和同事推断,当地经过长期的海水倒灌,如果能发现野生稻,它的耐盐碱性一定很强。带着这个有效信息,大家立刻赶往现场查看,最终在水沟附近发现一株野生稻,当时大家的喜悦心情至今仍让王效宁印象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人员在野外调查收集野生稻资源(央广网发 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供图)

收集、保护野生稻,挖掘野生稻蕴藏的优良基因,提供全国共享利用,加快突破新品种选育,这是野生稻科技工作者坚持做的“长期主义”。王效宁认为,野生稻里蕴藏着水稻进化的“秘密”,守护一株野生稻就是守护一座基因库,而一个基因,就潜藏着改变世界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科技人员在开展普通野生稻鉴定评价研究(央广网发 海南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供图)

近年来,海南对于野生稻资源保护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全省建立了6个野生稻国家级原生境保护点、1个省级野生稻种质资源圃,在三亚市建立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备、材料最多的国家野生稻种质资源圃,收集保存全球21种类型的野生稻种质资源,海南省水稻产业技术体系还设置了野生稻保护与共享利用岗位,对野生稻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

海南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孙法军表示,当前,海南已经初步建成了原生境保护和异位保存相结合的保存体系,为海南野生稻多样性的保护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下一步,海南计划结合实际情况,加强原生境保护点建设,新建一批国家级、省级、市县级原生境保护点,进一步完善国家、省、市(县)三级野生稻原生境保护体系。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