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公安局江北区分局社区民警江涌守护社区41年,以实际行动当好群众的“勤务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涌进行入户走访(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敲门敲出手指茧 每家每户情况熟

1983年,江涌进入江北区公安分局观音桥商业区派出所,年仅18岁,成为该所年纪最小的社区民警。

立志要为自己正名的“小警察”江涌,选择了一条让老警察都倍感诧异的实践之路,对全辖区住户逐户上门走访,全方位摸底辖区居民情况。1983年,连第一代身份证都尚未诞生的年代,居民证明自己的身份主要靠户口簿。

“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有同事曾直言不讳,给江涌算了一笔账:辖区最高峰3万余户居民,一个警察责任众多,哪怕每天抽时间走访一户,也需要3万多天,也就是80多年。倔强的江涌,蹬着一辆破三轮车,就开始了他的入户走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涌进行入户走访(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除了登记居民基本信息外,江涌的入户走访有些特别,他会将居民家基本情况、职业,甚至是家庭大致格局都记下来。不仅如此,他还会将该居民家庭困难、个人需求等一一记录,这种颇为超前的意识,为他后来的工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江涌以近乎愚公移山的精神,坚持每天入户走访,积累了大量的户籍等信息。短短两年多时间,就将辖区居民基本信息摸排了一遍。

1985年1月8日,重庆市政府颁发居民身份证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发《重庆市颁发居民身份证实施方案》,全重庆开启身份证普及工作。江涌两年前的无意之举,为他节约了海量的时间。他的左手食指和中指两根指关节,也因常年敲门已经长出了极厚的老茧且呈现极为扎眼的色素沉淀,酷似长期练拳的人留下的痕迹。

证件到家很省心 街坊邻里少跑路

江涌从警的时候还没有社区民警的概念,彼时他是一个普通户籍警,负责辖区居民户口管理,坐等居民上门办户口、办身份证等事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涌帮助社区居民(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但渝北社区上了点年纪的居民都记得,他们的户口簿、身份证等,几乎都是由江涌送上门,而不是自己去派出所取。不仅是主动上门办证,诸如帮着上门找人、带东西之类的事,对江涌来说也是家常便饭。他最高纪录,是为了一位农村母亲找自己做保姆的女儿,连续跑了40多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涌在社区开会(江北区公安分局供图)

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充当“快递警察”的江涌,41年来究竟无偿登门帮助居民办过多少事、送过多少次证件,他早已无法统计。唯有厚厚的警民联系册和手机里密密麻麻的居民电话,无声却真实地记录着他一路的真心付出。

只做不说解人意 默默付出暖人心

因长年坚持不懈地入户走访居民,江涌对辖区居民各种实际困难甚至是隐痛,都了然于胸。

2010年,江涌在入户走访过程中,发现居民张烈琴一家生活的困窘。75岁的张烈琴,老伴86岁瘫痪在床,生活不能自理;51岁的女儿则自幼大脑一级残疾,吃饭、上厕所都需人照顾。如此艰难的家庭就靠张烈琴一个人顶着,但她却自强且倔强,多年来不对外抱怨。

江涌发现这种情况,他反复上门做工作说服张烈琴申请低保,为这个不堪重负的家庭增加一点基本保障。从2010年开始,只要遇到一个节日,他都会雷打不动地扛着米、面、油登门探望,略坐一会、喝杯茶,然后悄悄留下300元钱就告辞,不给对方留下任何尴尬。

帮助张烈琴一家的事,江涌一个人默默做了两年多,对谁也没有吱声。

2014年,张烈琴因悉心照顾重残女儿49年的感人事迹,先后荣获2014年第23期“重庆好人”、2014年度江北区道德风尚奖,一时各种新闻报道不断。

但从头至尾,江涌没有因此事接受过一次采访,没有出镜过一次。更没有人知道他曾经在长达两年多的时间里,默默地在这个不幸家庭最需要的时候,送去了怎样的温暖与帮助。

2007年,面对辖区有刑释人员住房困难的大问题,江涌打算协助他们申请当时重庆刚推出不久的廉租房。

江涌既需要对充满敏感的刑释人员充分解释政策,鼓励他们勇敢申请,还要四处协调当时尚需要指标的廉租房资格。

多年后,共有20多名刑释人员通过江涌的不懈努力,住进了廉租房。他们中许多人在其中结婚、生子、创业,重新开启了一段段崭新的人生历程。

出于某些可以理解的敏感心理,这些刑释人员并不会对江涌表达过于亲昵的情感。但江涌却能够感受到他们拿到新房钥匙后的那种感激目光:“他们也需要社会关爱,我就是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41年来,尽管三次划归不同派出所,但江涌这个社区民警却从来没变过,人民也从未忽略过这个仿佛从邻家中走出的“街坊暖警”所做的点点滴滴。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