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CF科普工委主任助理崔原豪讲述《通信和计算机历史》)

“大模型是什么?”“AI可以帮我画画吗?”青海省共和县石乃亥镇民族小学的60多名学生们在“少年云”机房里显得格外兴奋,正在台上讲课的是来自中国计算机学会(简称CCF)科普工委的崔原豪博士等一行,他们横跨了半个中国,将人工智能的科普课堂搬到了海拔3200米的高原上的无影云教室里。

为了将科普教育真正触及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特别是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偏远地区,5月上旬,中国计算机学会CCF与阿里云策划了走进西部中小学系列科普活动,希望能够开拓山区孩子们的视野,种下一个“科学梦”。

雪山下的云教室 高原上的AI课

石乃亥镇距离县城有200多公里,附近大山常年积雪,仅有6000多人口。虽然地处偏僻,但当地的学生对科技、人工智能等具有浓厚的兴趣。电教老师李加才让表示,自从学校里有了“云教室”后,学生们上课热情高涨,尤其是知道这次有计算机专家的讲座,报名非常积极。

崔博士等一行人为师生们介绍了计算机的发展史,并将科幻电影融入演讲中,帮助学生了解人类当下的科技和对未来的想象。在实践环节中,石乃亥镇的小学生们还第一次用上国产大模型技术“教AI画画”, 充分释放想象力,用几个简单的提示词就生成了一副充满未来感的星球基地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石乃亥镇民族小学的学生用AI生成图片)

为了解决当地计算机性能弱、老师“不敢用”“不会用”等难题,阿里巴巴少年云助学计划向当地捐赠了60多台无影云电脑,在校师生们可以用一根网线就解决电教课堂的性能配置、运维管理、数据安全、课堂作业等问题。

把AI送进康定溜溜的城 埋下科技梦的种子

随后,崔老师一行离开青海来到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这里是康定情歌的发源地,当地的孩子有一定的计算机基础,互动起来也更加顺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定二中位于折多山脚下,少年云机房在第一教学楼内)

来自康定二中高二(5)班的孩子们不仅聆听了关于人工智能近年来的发展过程,还亲身体验了大模型AIGC的强大“魔力”——他们先和通义千问大模型对话生成了一段用于制作绘本的脚本,再让大模型将脚本简化为制图的提示词,然后将提示词导入通义万相中,最终生成一套完整的绘本。孩子们的想象力通过人工智能实现了扩充,并具象到一副充满未来感的画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定二中高二学生的AIGC作品)

在康定二中的少年云机房里,公益课程还进行了同步直播,覆盖四川喜得县则约小学、贵州普安县糯东小学、浙江开化桐村小学等100多名山区师生,四地学生跨越千里通过云端进行了交流和互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贵州等地的四校远程连线共享课堂)

据康定二中电教老师介绍,云电脑没有主机,计算存储都在云上,可以跨终端、跨系统使用,永不过时,可大幅减轻电教老师的管理负担和运维成本。基于阿里云无影云电脑“终端随身走、人人有空间、处处可学习”的特点,让数字技术助力均衡共享,激发乡村学生的数字创造力,助力创新型人才培育。

“永不过时”的云机房,教师“轻装上阵”

阿里巴巴驻甘孜特派员张龙介绍,少年云是阿里巴巴在2021年发起的科技公益项目,为欠发达地区中小学校捐建云电脑机房。2023年,在杭州对口支援甘孜州的“组团式”帮扶工作中,引入阿里云无影云电脑,在康定二中落地“少年云” 助学计划项目。

“少年云助学计划,在教育‘组团式’帮扶、萧康对口支援及阿里巴巴公益的支持下,落地康定二中,让全校师生拥有了数字机的数字学习空间,拉近了数字时代和萧康两地的距离,让我们的孩子也体验到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为孩子们种下了一颗科技梦的种子。“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副市长罗莉萍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副市长罗莉萍)

目前,少年云已为全国偏远薄弱区域学校建设了162间云教室,覆盖青海、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吉林、河北等地42个县域,运用近1万台云终端设备,让15万名乡村学生拥有了专属自己的云桌面和数字学习空间,今年还将有100间云教室将建成投入使用。

“科技的魅力激发了创造力,点亮了同学们的梦想,我们希望CCF科技公益行和阿里云的少年云能覆盖国内的每一个角落,”中国计算机学会崔原豪博士表示。

  • 小学
  • AI
  • 学生

1、本文是 芥末堆网原创文章,转载可点击 芥末堆内容合作 了解详情,未经授权拒绝一切形式转载,违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过公关费、车马费等任何形式发布失实文章,只呈现有价值的内容给读者;
3、如果你也从事教育,并希望被芥末堆报道,请您 填写信息告诉我们。

来源: 芥末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