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土木堡之变,确实让京军主力损失惨重,明英宗朱祁镇也被瓦剌大军俘虏。那为何明廷还没有对地方失去控制呢?原因有两个:一、京军主力只是损失惨重,并没有全军覆没。朱祁镇是御驾亲征了,但京师依然有一半兵力留守{大概五万人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史学家认为,明史资料对朱祁镇的兵败,形容也有些夸张。史学家认为,败给瓦剌的十万明军,并没有全军覆没。有一少半人马成功突围逃回了京师。这就是说,朱祁镇兵败被俘后,依然有将近十万明军在拱卫京师。二、朱祁镇对明军拥有无可争议的调动权,但明朝地方部队却是归兵部调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祁镇兵败被俘后不久,于谦就力排众议拥立朱祁钰登基。明廷在各地设有卫所,边防还有明军。皇帝换成朱祁钰,于谦出任兵部尚书,明朝的国本就稳固了。在将近十万明军拱卫京师的同时,各地勤王之师也在源源不断奔赴京师。明军到了朱祁镇执政时期,战力变得羸弱是不假,但明军的总体人数,却依然多出瓦剌大军数倍。据《明史卫所卷》记载:洪武二十六年,大明全国卫所共计三百二十九个。到了朱棣执政的永乐年间,全国卫所增至四百九十三个。按每处卫所五千人来计算,即使到了朱祁镇执政时期,大明军队的总人数也应该在两百万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百万明军足以震慑也先,足以震慑各地匪盗,防止民众叛乱。可以说朱祁镇的失败是因为轻敌冒,吃了瓦剌骑兵机动性强的亏。也先并不想和大明进行决战,他只是想袭扰大明边境掠夺资源。不想朱祁镇竟然御驾亲征,这才让瓦剌大军占了便宜。朱祁镇被俘后,于谦迅速拥立朱祁钰登基,也先深知与明军进行决战,己方不是对手。因此也想决定放朱祁镇回国,让大明内部祸起萧墙。要知道瓦剌大军是由各个部落组成的,各部落可以为了掠夺资源侵犯大明边境,但眼见明军势大,也先也就无法控制各部落,心怀鬼胎的族长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京师有军队拱卫自然无忧,那皇帝都被敌人俘虏走了,地方上为何没有发生叛乱呢?这主要得益于朱元璋为大明制定的军政分治制度。大明建立之初,朱元璋便仿照宋朝枢密院制度,建立了大都督府{也称五军都护府}。大都督府是明朝军队最高指挥机关。天下所有兵马的调动,都要经过五军都督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