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技术的推广,目前,楼房、体育场馆、工业园区、大桥的建造实现了“零件”工厂里预制,工地上“拼装”;在电脑中“预演”建造全过程,发现问题立即解决;装修机器人设计六恒智慧健康系统,刮腻子、刷墙样样在行……位于钢城区的山东高速莱钢钢构有限公司就是这样一家企业。

在全市不乏他们的作品。济南东绕城小清河特大桥和工业北路东延高架桥都参与到了其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钢城区艾山街道中心学校改造提升建设现场,一栋气派的教学楼拔地而起。“它的抗震性能好、建设周期短、投资省。目前,2号教学楼以及操场和食堂将陆续开工建设。”项目现场负责人潘义国介绍。与此同时,设计使用15000吨钢材的济南东绕城小清河特大桥和工业北路东延高架桥也在建设当中,而青岛市融创1号院小区的业主们已入住新居。这些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都是山东高速莱钢钢构有限公司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前,建筑行业向“新”求“变”,助力智能建造新赛道跑出“加速度”。山东高速莱钢钢构有限公司是业内“叫得响”的装配式钢结构生产加工企业。“我们地处莱钢钢铁精深加工产业园腹地,作为钢城区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内重点项目,公司已打造钢结构研发、设计、制造、安装、建筑施工、物流贸易的完整产业链。现在公司钢结构构件年加工量10万吨,通过技术和管理的双轮创新驱动,个性化订单不断增长。”公司副总经理陈业鹏告诉记者,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是建筑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与钢筋混凝土建筑相比,钢结构建筑天然具有装配化、工业化、绿色化特征,它能够大幅度提高建筑效率,降低能耗,还能有效减少建筑垃圾的产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建筑业的未来发展方向,也是发展建筑业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生产车间,一块块钢板在经过下料、拼板、切割、焊接、组装、成型、防锈处理、涂装、编号后,成品构件就可以验收出厂。正常情况下,整个生产流程仅需5天左右,而且全程线上管控,物料、制造设备、构件标识等多环节也实现数字化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司所在地钢城区是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全省装配式建筑示范城市、全省钢结构建筑装配式住宅产业集中示范区。辖区的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已聚集37家企业,去年实现税收收入5.5亿元,装配式建筑产业发展动能强劲。基于此,公司融合发展的目标也更加明确。“数字化管理和智能机器人的投入使用让公司生产更加精细,智能制造的水平不断提升。然而,面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要求,我们正在推动产业链的进一步融合,推进生产流程再造,在不断扩大商用领域市场的同时,加大研发力度,扩大在民用建筑领域的影响力。”陈业鹏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现绿色生产的同时,公司在绿色能源的使用上也有大手笔。依托山东高速新能源开发有限公司的光伏技术,车间的屋面上架起了一张张闪亮的太阳能电池板,8.2万平的光伏组件方阵、9.4MW的工程装机容量汇聚起年平均1000余万千瓦时的发电量,消纳比例达到50%以上,真正用绿电助推企业绿色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业内专家表示,随着建筑业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的持续深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将厚积成势,激发形成以创新为特点、以质优为关键的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发展新质生产力蓄势赋能。(爱济南记者:亓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