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开国皇帝为了维系皇权,都会竭尽所能诛杀功臣武将。比如朱元璋诛杀李善长、蓝玉,刘邦诛杀韩信。赵匡胤虽然没有诛杀开国武将,但他也通过杯酒释兵权的方式,解除了功勋武将所掌握的兵权。刘秀虽然没有大肆屠戮功臣武将,但他却在重赏群臣的同时,采用了推恩令的削权策略。随之东汉就出现了一种情况:封侯者比比皆是,但侯爷们掌握的权力,却会随着时间推移不断递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相比起朱元璋、刘邦、刘秀,李世民无疑是一位更加睿智的君主。李世民登基后,不但没有杀戮有功之臣,他反而是利用凌烟阁来表彰功臣武将的功绩。李世民唯二诛杀的功臣武将,只有侯君集和张亮。这二人还是因为参与李承乾谋反案,才被李世民降旨诛杀。降旨处死侯君集的同时,李世民还选择,放过了侯君集的家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世民为何不像刘邦等人那样对待有功之臣呢?大唐建国之初,兵权分配采用的是府兵制。《新唐书》是这样讲述府兵制的:当有战事发生时,李世民会委派将领,率军出征。天下无战事时,唐军兵卒会回归各地变成府兵,而率军出征的将领则会回归朝廷。这就是说,唐朝武将平时并不直接掌控军队,兵权是由李世民临时委派给出征武将的。不掌兵的功勋武将,自然对李世民构不成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唐初期兵权的分配,和汉朝初期兵权的分配,情况截然不同。汉朝初期大赏有功之臣的刘邦,采用的是封国制。大汉开国功臣,在封国里不但掌握地方军队,他们还有自主管理地方政务的权力。为了制衡在封国里,不断做大的功臣武将,刘邦选择了大肆封赏刘姓藩王。这又形成了新的局面:身在封国的刘姓藩王,对皇权构成新的威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朝初期兵权的分配,和汉朝的情况截然不同。李世民在将功臣武将,封为地方节度使的同时,他还利用府兵制集中约束兵权。换言之秦琼,尉迟敬德等功勋武将,在朝中只能是闲散官员。出任地方节度使的他们,也只能起到文官的作用,兵权依然被李世民牢牢掌握。从侯君集伙同李承乾兵变来看,就能知道即使是太子与功勋武将联手,依然也不是李世民的对手{府兵制让兵权,集中在李世民一人手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初功臣武将经历过一次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