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让妻子下岗,未曾见到老母最后一面,他隐藏功名60多年,儿女不知。若非一次偶然,世人将永远不知道他的功绩。

彭德怀元帅曾说“我认准你了,你是好样的。”

坚持在眼部植入最便宜晶体,“我看同病床的农民工植入的是3000的。”

“战争年代没锯掉,和平年代了。”他膝盖囊肿,在88岁那年,他的左腿截肢。他不要人扶,一步步艰难行走,在90岁那年,他又站了起来。

部队来看望他时,他用一条腿站的笔直,敬了一个标准的军礼。窗台上摆着仙人掌,他每日松土捉虫,这些仙人掌也是他人生的写照,他于平凡中成就不凡,于不凡中写就平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富清

抗战岁月

父亲于1923年生于陕西,他父亲早亡,家中孩子三人,母亲一人照顾他们长大,他跟母亲感情深厚,后来投入到工作中时,因国家紧急需要,他没赶上见母亲最后一面。

在问及是否留有遗憾时,他说“我是遗憾的,可我不后悔。那一年,我在粮管所任职,正是国家困难时期,所以我连日加班,从扎入工作中,没赶上见母亲最后一面。

那时国家的任务很重,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绝不能向提组织要求,做好我手下的工作,便是对亲人最好的报答。”

48年3月,张富清入伍了,于这个朝气蓬勃的春天入伍成为了原西北野战军359旅。718团二营六连的一位战士,张富清走上了从军路,走上了枪林弹雨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富清从军照

解放战争进入最后的突击阶段,父亲执行的是最危险的突击任务。那是六月份的壶梯山任务,这一次任务中,张富清担任突击队长。

攻下了敌人碉堡两座,歼灭敌人两名,缴获了机枪一挺,顺利完成了突击任务。前往马东村消灭守敌,成功拿下敌人的一处碉堡,确保后续队伍能够顺利前进,为我军吹响了胜利的号角。

在接下来的阻击任务中,人工搜索到敌人位置,并成功压制了敌人火力,完美完成了截击任务。

1948年的11月,是永丰战役的战场,这一场战斗极其惨烈,惨烈到何种程度呢?在一夜之间便换了三个营长,八个连长。他们一位位倒在战场上,营长们一个个冲锋陷阵,死于炮弹之下。

那一次,张富清仍然是突击团的成员,担任的炸敌人碉堡的任务。他带着两名成员慢慢的靠近碉堡的城墙,必须攀上城墙,所以他们只能一点点抠着砖块儿的缝隙爬行。

不能发出任何动静,避免引起敌人注意,

他们终于成功登上了城墙,城墙整整有4m多高,一排排的敌人在下面整装待发,拿一杆杆枪只是对着他们。战争一触即发,张富清带领战士们跳下4m高的城墙,拿起机枪给予敌人迅猛的回击,一位位敌人倒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还要带领战士们冲锋时,却感到脑子一疼,似乎被敌人狠狠的击打了一下,慢慢的便有热乎乎的腥味儿鲜血流出,看着两位战士惊讶的侧脸。

他这才后知后觉的往头皮上一摸,发现头皮一还翻了过来,自己现在是满脸的血。

没有时间顾及自己,他们的大部队还在与敌人交战,张富清继续带领战士们冲锋,避免引起敌人的注意,他们匍匐前进,就这样一步步慢慢靠近敌人的碉堡中心,早已随身携带好了炸药包手榴弹。

为加大火力,他一次性买了八个手榴弹和炸药包,这一次一定要将敌人的火力一点儿炸毁,迅速拔掉了手榴弹的拉环,原本强悍的碉堡也沦为了一片废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时他身边的两位战友已经牺牲了,只剩他一个人。可为了使命,为了责任,为了任务,他只能咬牙继续前移,成功炸毁了又一座敌人的碉堡。

此战过后,他被授予了一等功。

彭德怀元帅也曾来到部队中视察,看到他后很高兴的说“这次永丰战斗你立下了大功,我把你认准了,你是一个好同志啊。”

他反而十分不好意思的说“这本该是我身为一个党员,身为一个战士,该做的,组织给了我这么大荣耀,我十分惭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跟随部队

战斗中,张富清所奉行的选择是“我是一块儿砖,祖国哪里需要我,我便去哪里。”

四九年,张富清跟随部队从陕西来到了新疆作战。这段时间他们的主要任务便是歼敌,追敌杀敌。

所以长期处于快速的行军过程中,张富清他们甚至没有太多吃饭的时间,他们渴了便喝雪水,饿了便直接抓着铁盔当做饭盆,三下五除二解决掉饭食。

直到后来新中国的成立,他们的抗战终于告一段落。

结束了被欺辱,被奴役的历史,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当时,张富清并没有亲临现场,可他在收音机里听到了毛主席的声音。

他的眼眶湿润了,终于能跟牺牲的战友们说一句“我替你们看到了新中国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的冬季,张富清曾跟随部队再次前往喀什,寒冬腊月,再加上当地的特殊气候导致时常有狂沙大作,在茫茫的大漠中,甚至有缺水的现象,张富清就这样继续跟随部队前行。

狂风猛烈时,甚至抓住马尾巴行军,就这样铸造了一起沙漠奇迹。

仙人掌在沙漠中也可以存活,也可以开出靓丽之花。

在五三年,当时军委曾决定调连级以上的干部前来北京预备入朝参战。因为是是紧急动员,新疆与北京距离过远,张富清跟随部队一起靠两条腿行进。

因为缺水和长期行军所带来的疲乏,战士们时常会有皮肉开裂和口鼻流血的现象。

张富清是枪林弹雨中的英雄,是和平年代的守卫者,在部队他征战沙场,履立军功,到地方他为民服务,造福百姓。

55年,张富清退役了,此时的他可以选择留在大城市,留在北京,也可以选择回到陕西孝顺母亲,可是他说“我想要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他来到了最偏远的来凤县。

这一位老兵,这一位抗战英雄开始了偏远县城的岁月,这一留便是30多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的初心

他曾到来凤的粮管所任职,正属于国家困难时期,他忘我的工作,甚至因此错过了见母亲最后一面的机会。

他曾为百福司造福,百福司处于重庆和北的交界处,也曾有一处高洞管理区,所有的百姓们都在悬崖峭壁上生活。这是一处在悬崖边上的山村。

此处的村寨还十分落后,甚至与世隔绝,到此处后,张富清便立志要在这里开通公路,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贸易。

那时真的是土连着土,田连着田,山连着山,因为地形崎岖,所以只能靠两条腿行走,因为条件落后,所以想要找人只能靠大声喊。

张富清来到这里领导生产,他身先士卒,主动带头跟大家一起抡大锤,打炮眼,共同投入到公路的建设中。

两年多的时间,两年多的付出,为此地造出了一条公路。

在对待亲属关系上,60年代国家精简人员,大家都不愿意辞职,好不容易保留的铁饭碗,谁愿意主动丢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富清便先拿妻子“开刀”,主动让自己在供销社工作的妻子辞职。张富清的妻子便这样由供销社的干部成为了养母猪,烧柴火的妇女。

后来被记者采访他说我是理解,妻子说“我是理解他的,他的头上至今还有着疤痕,他的腋窝处曾被炸弹炸伤,一片焦黑

他的身体上多处弹孔,那是战争年代留下的记忆。牙齿也曾经被炮弹震松,我是看着他一步步到现在的。”

除了对待妻子,张富清对待子女也是一视同仁,他不愿意拉关系,不搞特殊化,子女提及此事他都会说“我没有本事,没有法子给你们搞关系,只能靠自己,我们做人就要行的正做的端。”

他的大儿子曾有一次进国企当职工的机会,张富清主动让儿子响应号召知识青年下乡从事劳动,了解人民的苦楚。

在88岁那年,张富清因为左膝盖脓肿,一次次治疗不见好转,所以只能选择了截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华社素材

可老战士还是倔强的,他不要人扶,也不允许子女上前帮忙,就这样一个人一步步的挪,“我有一根腿也可以站起来。”就这样慢慢的扶着墙边,脑头大汗,这样一步步忍着剧痛,缓慢前行,也曾让自己弄到遍体鳞伤,墙上至今还残留着他的血液。

他已经快90岁了,可是就靠着助行器,靠着木质夹板,他再一次自己站起来了,为证明自己不是一个“老废物”,他还时常浇花,照顾自己的仙人掌,洗衣服,他用自己的自制拖把,打扫卫生。

他全身站的笔直,就像他做人一样。眼睛患有白内障,因是退休员工,所以享受报销,选择插入晶体时有1万的,也有5000的,可他偏偏选择最便宜的。

“我听说同病房的农民病友植入的便是3000的,我现在年纪大了,也不能再为国家做什么了,能节约一点便节约一点。”他的子女说“我们从来不知道父亲曾打过仗的事”,当地县领导说“他从来没给我们说过”。

这一位老英雄隐瞒军功60年时间,直到18年退役军人信息征集,他的英雄事迹这才浮出水面。那一年,他95岁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