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有多传奇?凭诗改变四个人的命运。

一幅作品从北宋传到了辽国,他从“乡野村夫”到被皇帝赏识的人才,改变了他自己的命运。

一部诗作,他赠给骑驴的朋友,让朋友升官,改变了朋友的命运。

一部诗传给了宰相王旦,王旦收到后奉为至理名言,自此退朝,有了善始善终的结局,改变了宰相的命运。

一部诗传给了宰相寇准,寇准最初不信邪。结果在为政期间却被一贬再贬,后来开了悟,才明白魏野的先见之明,亲自把魏野的诗作刻在了窗前,每日吟诵。间接推动了寇准的命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野

魏野到底有多传奇呢?自古以来隐士分为多种,小隐隐于野,中隐隐于市,大隐隐于朝堂。大隐要做到人间有味是清欢,不管是锦绣佳肴还是馒头咸菜,都一样能品出清欢的滋味儿。

隐士有的是半隐半仕,有的是忽隐忽仕,有的是以隐求仕。

比如贾岛从僧人到朝堂,怀才不遇,并不受器重,最后客死他乡。比如诸葛亮从躬耕于田园,再到位列于朝堂。

比如陶渊明先仕后隐,回归田园,可是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田里的杂草已经没过了豆苗,可见粮食种的也不好,心不在此。

陆游曾几次写诗愿做人间一渔夫,愿做一平凡人,可依然有着“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的志向。

这些人的隐居大多是同仕途挂钩,并不是完全的隐士。而魏野便是宋代真正隐士中的一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野,种放跟梅妻鹤子的林和靖等人都算是那个年代彻底的隐士,林和靖喜欢梅花,魏野却喜欢兰花。

魏野是一个完全的隐士,居于陕州。就这样每日对着蓝天白云,平时出门骑着白马,穿着白衣,偶尔照料着兰花。就这样日复一日,月复一月。

他不求闻达,可以说他的住处是有着“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的特色。他博览群书,喜好文学,也曾跟结交贤士。

魏野作诗是有唐代的风气的,他想效仿贾岛等人做苦吟诗。魏野所处的年代是宋代建国不久,所以魏野的作品也给初宋带来了一股新风气。

魏野在当时是很出名的。他的作品不仅局限于宋朝,甚至还传到了大辽,辽朝使者觐见询问北宋皇帝“这部《草堂集》写的真不错呀,北宋皇帝,这里有下卷吗?”

北宋皇帝宋真祖恍然大悟,这才得知魏野的名号。宋真宗原本就爱贤才,想让魏野出山匡扶社稷。几次派人上门去邀请魏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宋真宗

可以说,此时的魏野有了一步升天的机会。多少学子寒窗苦读数十年,都等不来那一个鲤鱼跃龙门的机会。可是魏野不必参加科举,就这样轻而易举得到了皇帝的赏识,还让皇帝亲自相邀。

可魏野是一个真正的隐士,他拒绝了这一个唾手可得的机会。他说“我喜欢自由,而且我性格散漫,只适合在田亩之间,还没有资质立于朝堂之上。”

参军刘偁是魏野的好朋友,因故被免官,因平时清廉,盘缠不够,便把马卖了,换成毛驴骑着回去。魏野看后十分同情的写了一首诗。“谁似甘棠刘法掾,来时骑马去骑驴。”

皇帝本就赏识魏野,所以在看到这首诗连连感叹“原来我朝官员中,还有如此廉洁的人,”所以便自此开始器重刘偁,后来刘偁几次升官。可以说魏野的一首诗间接改变了朋友的命运。

宰相王旦功勋卓著,功劳越来越高。魏野便写诗表达了急流勇退的意思,劝对方见好就收,王旦看到后深以为然,自此离开,善始善终。

宰相寇准也曾收到魏野的一首诗。寇准曾在贬官后又重新被宋真宗启用,魏野写诗劝他不如“归来平地做神仙”,寇准没有听从。后来接连被贬,仕途一直不顺,这才明白魏野的先见之明。

后来便把魏野的诗抄在窗前每日吟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魏野去世后,皇帝十分感慨,封为秘书省著作郎。魏野生前是隐士,死后却被封了一个小官。

可以说,魏野的几次诗作间接改变了他自己,朋友,和两代宰相的命运。出现了所谓的时来运转,诗来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