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安徽大学江淮学院转设为合肥理工学院之后,发生了一件令人揪心的事情。

事情的主要症结在于原安徽大学江淮学院的师生权益到底如何保障。

目前,安徽大学以及相关方面已经做出了回应,并且承诺会充分保障安徽大学江淮学院师生的合法权益。

事情的最终进展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但在此我想强烈呼吁:独立学院在大学平民化的过程中发挥过巨大作用,应该得到妥善对待!

众所周知,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的特殊产物,是新世纪以来,国家为了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升国民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水平的重要举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2000年开始,到第一批独立学院开始转设时,全国独立学院最高峰时期达640多所院校,截至目前,转设这么多年之后,依然有163所独立学院尚未转设完成,依旧处于办学之中。

如果按照每所独立学院每年平均招生5000人计算,独立学院开办至今,培养的学生多达几千万人。

这种培养规模对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至关重要,引领了世界高等教育的新风尚,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众多各方面都具有重要水准的高素质人才。

可以说,独立学院在高等教育平民化教育时代进程中发挥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如果不是独立学院的开办,很可能不少本科层次的公办大学都办不下去了。

因为在本世界初,不少地方正处于经济发展关键时刻,政府拿不出更多的经费来助力高等教育,只能按新机制新模式来办学,通过这个形式来弥补公办高等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

说得更为直白一点,如果不是独立学院的出现,很多公办大学都要面临倒闭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独立学院学费收费高,但办学成本低,所收学费均被母体学校拿走,用于补充公办高校经费不足的问题。

因此,独立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助力经济社会发展,又维持了公办高校的正常运转,在多方面付出了很多,也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平心而论,如果不是独立学院大刀阔斧引进新机制、新模式办学,我国高等教育不可能发展这么快,成效不会这么明显。

由此可见,给予独立学院应有的尊重是必要,不能过河拆桥,更不能忽视这段特殊经历。

我看到不少新成立的院校都比较隐晦,不太爱提起这段历史。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

我不想看到独立学院被这样糟蹋,被这样所无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我有如下三点建议:

第一,要充分保障原有独立学院师生的合法权益,不能学校转设了,却不管原来师生的生存。

尤其是不能让独立学院时期的校友“无家可归”。

第二,已经转设成功的独立学院,在历史严格里面要清晰记载这段历史。

不忘过去,才能更好面对将来。

第三,要充分客观宣传独立学院的特定历史作用,并且以一定形式广而告之。

这是不让历史埋没的关键所在。

总之,独立学院在大学平民化的过程中发挥过巨大作用,应该得到妥善对待!

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请留言发表评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