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云未知

端午假期,我跟着老公去了一趟二姑家。大姑前年去世了,大表哥和二姑在一个胡同里,索性一起聚餐。

大表哥今年46 岁了,有一个儿子叫王建,今年21 岁。这个孩子我只是闻过其名,这么多年,从没见过面。

当我和老公拿着礼品去表哥家的时候,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王建。在我以往的印象里,20 岁左右的小伙子应该是高大威猛、生龙活虎的,可是见到他,却颠覆了我的想象。

他当时极不情愿地被妈妈从房间里叫出来,只是怯生生地喊了一声叔叔,就再也没有下文了。

他好像看见了我又好像没看见,我这时才看清他的面容。他虽然21 岁了,但是个子却不足1 米7 ,咋看都像个初中生。干瘦的身板,脸上留着毛茸茸的胡茬,留着寸头。

一年多没见面,老公和表哥都非常激动,亲切地聊着家常,互相了解了一下各自的工作状况。我看到表嫂绣的十字绣不错,就夸奖她手艺高,在看到一幅烫钻十字绣时,更是感慨连连。表嫂说是他儿子的杰作。我称赞他说那一定有美术功底,要不然不会绣得那么传神,表嫂直摇头,说没有,都是他自己摆弄着玩的。我还想继续夸他有天赋,老公冲着我挤了挤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接着,我们就借机谈论起她的儿子。我之前听老公说起过,王建高考前突然厌学,不想参加高考,家里就这一个孩子,拗不过他,就顺从了他。原本以为他是担心考不上大学丢人,其实他当时就有点抑郁倾向了。

高考过后,眼看着别的同学都高高兴兴地奔向大学校园,他却躲进小楼不出门了,整天把自己窝在家里,和电脑为伴。一开始他爸还在外面跑大车,也没太在意,就觉得他一时贪玩,玩一阵子就好了,毕竟18 岁成人了。妈妈更是溺爱,听之任之,没有引起重视。

王建在电脑屋里玩了大半年以后,他爸妈才觉得有点不对劲儿了。一开始是和颜悦色地跟他探讨下一步的打算,他却语出惊人:“爸妈,要不你们别管我了,趁着年轻再要个二胎吧!”当时就把表哥表嫂气得够呛,差点背过气去。

看他也没有出门打工自谋生路的意思,表哥就拿出了家长权威,抄起了家伙把他胖揍一顿,当妈的虽然看着心疼,但也无计可施。挨了揍的王建离家出走了。

本以为他身无分文就能想办法挣钱养活自己,结果他借同学的钱在网吧里呆了三天三夜。第四天一大早,表嫂看到顶着两个黑眼圈的儿子可怜巴巴地蹲在家门口,又瘦了一圈,心疼得眼泪叭叭地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骂都不管用,眼看着孩子就要毁了,表嫂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开始表嫂在家全职伺候他吃喝,想着打感情牌感动他,可后来看他也没感恩的心,实在也没多大长进,做了饭他也不愿意吃,每天只喜欢吃方便面。这番举动彻底惹毛了表嫂,她就发誓不管了,接着出门打工,不在家伺候儿子了。而表哥眼不见为净,常年在外跑车,也不经常回家了。

从他18 岁高三辍学到如今21 岁,一直啃老,几乎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在今年年初,他姑姑劝他跟着二姑家的表弟学点技术,可他沉默寡言,又不善于和别人交流,别人稍微大点声说话,他就受不了,学了没三天,就又回家了。这次回家以后,任谁说他都再也不出门了,更别说出门挣钱了!

村里其他20 岁左右的小伙子都开始往家领对象了,表哥和表嫂在人前说孩子小不着急,关上门却偷偷抹眼泪。

当我和老公听到王建这些年的遭遇时,也是唏嘘不已,好端端的一个孩子怎么会突然变成这样了呢?

当我们从他家出来的时候,路过大姑之前的家,我突然问了老公一句:“王建从小是不是奶奶带大的?他的奶奶去世的时候,他是不是还在上学?”

老公一边走,一边感慨:“都是爷爷奶奶惯的!”

原来他小的时候,爷爷奶奶很疼他,啥也不让做,光让他好好学习。他爸妈在外面打工,又顾不上他。等到了他上初中的时候,先是爷爷得病走了,他当时上初中,家里只剩下奶奶。奶奶毕竟年纪大了,表嫂觉得孩子到青春期了,开始叛逆了,担心他跟着别的孩子学坏,才辞职在家陪他。

可就是那么不凑巧,在他高二升高三的那个暑假,奶奶突然撒手人寰,让他心灵遭受重创。一开始不知道他是吓傻了还是太悲痛,他自始至终没哭过。村里人议论纷纷,说啥的都有,都说奶奶养了个白眼狼,他是不孝孙。

等奶奶下葬以后,他却三天两头跑到奶奶坟上哭,也就是从那时候起,他慢慢地变了,开始变得少言少语,在学校里更是无心学习,天天喊着头疼。表嫂无奈就把他接回家。

一开始在家两三天,后来一两个星期,再后来就是一个月。高三了,时间宝贵,可他却在高考前夕突然决定不考了。

表哥表嫂的性格都是外向开朗型的,可王建却是他俩的另一端。眼看着孩子越来越孤僻,表嫂没啥文化,也不知道有心理医生,就动了用偏方的歪念头。

在农村有一种叫做换替身的说法,就是说每年六月初六花点香火钱,去庙里再求一个替身,让他去顶替自己孩子身上的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我建议他们可以考虑去大城市看一看心理医生时,表哥连连摇头说白搭,这孩子废了。而表嫂私下里给我说,等疫情稳定了,可以考虑去看一看,死马当活马医,也是实在没办法了。

想起王建那呆滞的目光,单薄的身板,我不禁替他父母着急:我该如何拯救你?我的孩子!就算爸爸妈妈拼了老命,给你攒个家底,可你身无一技傍身,又该如何在这个社会上生存下去呢?

可怜天下父母心,作为旁观人也是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一个好好的孩子慢慢地变成这样,是亲子关系的失调还是监护人的溺爱?为人父母当警醒。

世间一切有轮回,唯有孩子成长不可逆转,父母事业上的成功抵不过教育孩子的失败。为人父母者,一定要三思而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