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四川广安报道

接待观众数量超8540余万人次,全省文创收入近2.37亿元,开展各类线下社会教育活动22786次,线上活动1381次……在“5·18国际博物馆”到来之时,这一份2023年度四川省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成绩单”,呈现着蜀地博物馆事业的蓬勃发展。而在“文博热”不断成为常态的当下,川渝两地又当如何携手,促进川渝地区博物馆事业的共同发展呢?

为进一步加强川渝地区博物馆行业区域协作,5月17日,川渝博物馆联盟2024年年会暨座谈交流会在广安举行。会议上,审议通过了川渝地区49家新申请加入联盟博物馆,并提名广安市博物馆为新一届联盟召集单位。同时,来自自贡恐龙博物馆、遂宁市博物馆、重庆市江津区陈独秀旧居陈列馆等川渝两地数家博物馆的代表前后登台,展示分享了各自在博物馆夯实科学研究基础、促进博物馆资源融入教育体系等方面的实践成果及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会现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博物馆代表上台交流

而就在会议召开前不久,四川省文物局、四川省博物馆学会发布了2023年度四川省博物馆事业发展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四川省博物馆接待观众数量创历史新高,同时展览数量呈井喷式增长,更不断发挥着博物馆的社会教育职能。

“在2023年,全省博物馆一共接待了8500多万观众,这个数字相较前一年有着非常显著的增长。”在年会中,四川省博物馆学会秘书长、四川博物院副院长钟玲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到了四川的“文博热”。她表示,如今观众对于博物馆的需求十分强烈,各大博物馆也推出了特色展览,社教讲座等文化产品,博物馆的文创也成为大家生活中选择的文化消费品。“这是博物馆和观众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双向奔赴。博物馆也有了观众积极关注,也在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文博产品供给的能力和服务。”

同时,钟玲也说到,在2023年,四川省在国家文物局备案的博物馆(纪念馆)数量为417家,其中大量的博物馆,是分布在区县中的小博物馆“它们持续发展的劲头,是我们特别需要关注的。今后四川乃至国家博物馆发展的一个重心,应该都是在中小博物馆的身上,因为它们大概占到了整个博物馆数量的70%。”

据悉,川渝博物馆联盟,由四川博物院、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等川渝两地12家博物馆共同倡议发起,于2022年5月17日在宜宾市博物院应运而生,首届联盟成员单位63家。截至2024年5月16日,联盟成员单位达到119家,川渝博物馆联盟也将为推动川渝地区博物馆高质量发展协同发展作出贡献。

“在联盟的这样一个平台上,两地的博物馆在学术研究、社会教育、文创开发,包括文物活化保护和活化利用等方面都有非常深入的合作。”钟玲说道。

图据四川省博物馆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