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军律师

如需帮助可关注,私信必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常所说的某人“被抓”,一般是指公安机关或检察院立案侦查后,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亲属被抓,一般人都会很紧张,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有的还会病急乱投医,盲目的去找所谓“关系”捞人,甚至帮助亲人隐匿、毁灭证据,包庇其他亲属。这样做轻则被骗,破财但无法消灾。重则还会以身试法,亲友没救出,自己也“被抓”!

亲属被抓,正确的做法是第一时间确认被抓信息是否真实,以免因过分担心而被犯罪分子借机诈骗。如果突然收到亲属被刑事拘留的消息,并让往某个账户汇款后就会获释,这种情况可以肯定就是诈骗,公安机关是不可能收款就放人的。

法律规定,在拘留犯罪嫌疑人后,公安机关应当把拘留的原因和羁押处所在24小时内通知被拘留人的家属或者其所在单位。公安机关一般会按照犯罪嫌疑人所说的住址通过快递给家属发送《刑事拘留通知书》,留通知书中会有涉嫌的罪名和办案机关、办案人员和联系电话等。家属可以联系公安机关了解涉案详情并获取亲属的羁押地址。

因为刑事案件在法院判决生效以前,为避免串供和泄密等情况,除律师外,其他人是不能和当事人接触的。因此,家属应尽快委托律师进行探望,安抚亲属恐慌情绪,同其沟通案件详情并提示下一步会如何处理,以防亲属因心理压力过大而出现意外。

犯罪嫌疑人可以自己聘请律师,也可以委托他人代为聘请。法律规定犯罪嫌疑人的近亲属可以为其聘请律师,近亲属指夫、妻、父、母、子、女、同胞兄弟姊妹。无近亲属的,其他亲属或者朋友也可以代为聘请律师。

委托律师应该尽早,有些刑案比如交通肇事、醉驾、职务侵占、容留吸毒、故意伤害等轻罪,如果处理及时,可能效果会很好。一旦延误时机,后面处理难度有可能增加很多。

刑事案件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公安机关侦查阶段,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和法院审判阶段。其中审查起诉阶段是决定是否起诉、是否适用缓刑、推荐量刑和最终可能被判多久的关键阶段。

认罪认罚制度实施以来,法院对检察院提出的量刑建议越来越重视,如果律师能在审查起诉阶段就与案件承办检察官沟通一致,由检察院提出从轻、减轻,甚至不起诉的法律意见,则亲友就很有可能获得轻判,甚至可能无罪释放。

因此,尽早委托律师介入,让律师有足够的时间了解案情,提供充分的辩护意见,同检察官和法官深入沟通,才能尽可能的争取轻判、缓刑、甚至不起诉,才能真正帮助被抓亲属尽快恢复自由!

如需帮助可关注,私信必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普及法律常识,帮您维护权益。

关注点赞转发,让亲友都得到法律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