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护士行业缺口400万? 护士的待遇如何?缺口何时能堵上?

5月11日下午,国家卫生健康委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发展护士队伍,优化护理服务”有关情况。发布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表示,国家卫健委将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发展和壮大护士队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片来源:中国网

全国注册护士563万人,8成以上有大专以上学历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介绍,近年来,我国护士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截至2023年底,全国注册护士总量达到563万人,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达到4人,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护士超过80%。各地也结合实际,不同程度开展了老年、儿科、重症监护、传染病护理等紧缺护理专业护士培训工作,使得护士队伍的整体素质显著提高。

同时,当前护理工作面临着新的形势: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健康素养的提升和健康理念的更新,希望得到高质量、人性化、多元化的护理服务。同时,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加快,大多数老年人存在多病共存情况,老年护理以及老年有关慢性疾病护理的社会需求日益旺盛。此外,慢性病患者生存期不断延长,对护理和康复的需求也不断增加,医疗诊疗量快速增长,住院服务量也在增加,临床护理工作的压力也日益加大。这些新情况、新变化,都要求护理工作更加主动对接人民群众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扩大服务的内涵和外延,持续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到2025年,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比例不低于90%

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日益加深,老年人对护理服务需求非常迫切。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司副司长邢若齐表示,为加快推动老年护理服务的发展,我国在2021年确定了北京市等15个省市先行先试,积累地方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在扩增老年医疗服务资源方面,试点省份通过转型或者社会力量举办等方式,护理院、护理中心、护理站等机构数量明显增加,平均增幅约16%。江苏省、山东省等地扩大基层医疗机构提供老年护理的床位数量,江苏省给社区服务中心加挂护理院的牌子,这样可以为社区内的失能失智、不能自理的老人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同时各地也加大老年护理专业的护士和医疗护理员培训力度,有效扩大老年护理服务供给。

在创新多元化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模式方面,试点省份也通过上门巡诊、设置日间护理中心、“呼叫中心”或家庭病床等方式,积极探索将院内的护理服务不断延伸至社区和家庭,使得护理服务更加方便可及。

在探索老年医疗护理价格支付政策方面,有的省市将老年居家医疗护理服务与当地的长期护理险政策有机结合起来,或发展与长期护理保险相衔接的商业护理保险等,为发展老年护理服务提供支撑政策保障,惠及更多的老年人。

下一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继续加大老年护理服务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老年医疗护理服务试点的覆盖面,推广地方试点好的经验做法,以点带面,带动全国各地加快发展老年医疗护理服务。

▶ 一是相关试点省份可以再进一步扩大试点地市的数量,在试点省份之外的有符合条件的省份,也会加大试点的覆盖面。

▶二是继续增加社区多功能护理机构、日间护理中心等机构数量,进一步扩大多元化的老年护理服务供给。

▶ 三是加快老年护理从业人员队伍建设,指导各地实施老年护理专业护士能力培训行动,力争到2025年,各地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参加培训的比例不低于90%。

工作压力大!如何为临床护士松绑减负?

护士工作任务重、压力非常大,这在行业内是公认的。那么接下来,如何为临床护士松绑减负?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彭斌指出,协和医院一直重视对护士队伍的支持,在松绑减负、稳定护士队伍方面的举措主要包括:

1.压力大、风险高的科室,加大男护士配比

持续完善护理岗位设置和人才培养,人力配置、薪酬待遇、职称晋升都向工作压力大、风险高的重点科室倾斜,尤其对手术室、急诊室、重症监护室、血液净化中心等岗位,持续加大男护士配比,这种配比能够更好的完成相关的护理任务。

2.聘请医疗护理员,减轻护士非临床工作负担

尽最大可能降低护士的非护理工作负担,加大支持力度,医院聘请了将近600名医疗护理员等辅助人员来协助完成部分基础工作及患者生活照顾。

3.全院统一配送药品、静脉配液等物资

在医院统一配送药品和物资,减少了护理人员外出领药、领外资的时间和精力消耗,仪器设备医院主动巡检,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建立了医院统一的静脉配液中心,这样也减少了护理人员配液相应的时间耗费,也保证了护理和药品的安全质量。

4.优化医院信息系统,

减少护士文书负担和非护理工作时间

不断优化医院信息系统,因为很多护理记录以前通过手工记录,优化医院信息系统以后,通过信息系统减少了相关的工作。医院添置了移动护理车、智能药柜,提高护理工作和发药的效率,也保证了医院分配药物的准确性。以前对出院患者随访是通过人工打电话,现在有了智能随访平台,能够更好地减少时间耗费。这样减少了护士书写的负担和非护理工作的时间,让其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为病人提供病情观察,让护士回到病人身边,用更多的时间来进行护理照顾、健康指导,更好地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解释护理方面的问题,真正把护士还给病人。

5.薪酬待遇、职称晋升等持续向临床一线护士倾斜

在福利待遇、职称晋升等方面持续向临床一线护士倾斜。我们医院设立了优质护理服务奖以及协和护理之星、护理成果奖等奖项支持和表彰优秀的护士。在职称晋升上,根据护理队伍的特点,重点以临床工作业绩作为职称晋升的重要评价指标,助力临床护士的成长。

400万的护士缺口,如何解决?

近日,《法制日报》刊文计算出了这样一组数据:2021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其中提出增加护士配备,逐步使公立医院医护比总体达到1:2左右。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末,全国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247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78万人,注册护士563万人,由此来看,医护比还不到1:1.2,这说明我国的护士缺口数量非常大,全国护士缺口接近400万人。造成这一缺口的原因,除高强度劳动外,工资待遇不高,职业尊荣感不强也导致一些护士选择离职。

如何解决护士紧缺问题?发布会上给出了答案。

湖南省卫健委副主任祝益民从省级层面做出了回应:

一、发展壮大护士队伍,印发了护理专项规划等相关文件,从加强护士培养、保障护士合法权益等方面加强护士队伍建设。

二、加大培训培养力度。祝益民主任称,湖南省三级公立医院护士入职、岗位、管理等培训率都达到100%。培养了重症、老年、儿科和传染病等28个专业护理骨干3万多名。同时,加强护士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尤其是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培训。

三、关心关爱护士队伍。指导医院成立职工服务中心、托幼机构等,解决护士照顾幼儿的后顾之忧。实施护士心理健康促进项目、设立心理咨询室、设置“睡眠日”等,促进护士身心健康。

祝益民主任说,下一步,医院将从增加护士数量、健全绩效考核、提高护士待遇、优化职称晋升等方面进一步发展和壮大全省护理队伍。

“互联网+护理服务”时代即将到来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通过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试点工作,将专业的护理服务从机构延伸至社区和居家。目前全国各省份均开展了“互联网+护理服务”,相关管理制度和技术规范更加完善,护士服务能力逐步提升,目前共计3000余个医疗机构提供7类60余项群众常用急需的基础护理、康复护理、心理护理等服务项目。下一步,国家卫健委也将进一步扩大“互联网+护理服务”的覆盖面,增加服务项目,加大护士培训力度,积极防控安全风险,健全完善监督机制。同时,也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在“互联网+护理服务”中的优势作用,就近解决群众上门医疗护理问题,提高护理服务供给的可及性和便捷性。

尽管上门医疗护理是市场刚需,但很多护士仍多有顾虑,比如,担心有人身安全隐患,收入问题等等,因此积极性不高,鉴于这些问题,一些“互联网+护理服务”示范地区给出应对方案。近日,据福建日报报道,福建省立医院作为当地首个三甲医院“网约护士”服务开始试运行。通过不断完善激励机制,医院对上门提供护理服务的护士给予绩效奖励,完成既定任务数评价又高的护士优先给予派单,积极参与人员在外出学习、个人专科发展等方面给予优先安排。接下来,院方还将不断完善机制,通过全程录音、配备一键报警器、安排双人上门等方式,为护士安全提供保障,解除护士对于上门安全问题的顾虑。

彭斌院长介绍,协和医院已经将“互联网+护理服务”作为互联网医疗服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现在都提倡疾病的全周期管理,所以协和医院在互联网+护理服务方面也非常重视,更多形式做好病人出院以后的延续护理。

那么,“互联网+护理服务”在协和医院都有哪些形式,面向哪些领域呢?

彭斌院长说,目前协和医院建立了智能随访平台、手机APP等多种形式,做好患者出院以后的随访和健康指导,解除患者出院以后没有专业指导的后顾之忧,提升了满意度。同时线上线下结合,创新了门诊护理方式,开设19个线下护理门诊,同时还有35个专科护理线上咨询,这样结合的方式,能够更好满足患者相关的护理需求,如果通过线上咨询的方式能解决患者的问题,那就在线上解决。如果线上不能解决,那么线下专科护理门诊将提供专业的咨询,解决相关问题。

彭斌院长指出,尤其是康复指导,在目前需求量是非常大的,很多慢性疾病,包括手术后出院的护理,还有疾病康复阶段如何进行指导,协和医院投入了大量的力量来满足百姓的需求。还有母婴护理、伤口造口护理服务等,切实满足了患者需求,以后协和医院也将更好的提升互联网+专科护理服务能力,更好的满足大众需求。

撰文 | 华医网综合整理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版权说明:梅斯医学(MedSci)是国内领先的医学科研与学术服务平台,致力于医疗质量的改进,为临床实践提供智慧、精准的决策支持,让医生与患者受益。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谢绝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以任何形式转载至其他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