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关注怀化

5月18日,一年一度的“国际博物馆日”如约而至,当“吃货”记者走进怀化博物馆,眼睛里看到的是这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1

7800年前,高庙古人也爱吃唆螺?

高庙贝丘文化层剖面

博览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800年前,高庙古人也爱吃唆螺,你相信吗?

高庙文化是怀化考古的重大发现。通过高庙贝丘文化层剖面墙,可以了解到高庙古人以水生的螺蚌为主要食物来源之一。这种螺本地称为江螺,也就是现在有名的小吃——唆螺所用的食材。

高庙人制陶工艺发达。陶器器型有罐、簋、盆、盘、钵、杯等,用于改善生活和作为供奉神灵的祭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凤鸟纹陶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91年,考古工作者在洪江市岔头乡岩里村的一处沿江台地上,发掘出一批7800年前的陶器,陶器的器表上刻画有一只只展翅高飞的神鸟,这是目前所知,中华民族创造的第一只神鸟,也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之一——凤凰的祖型。

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凤凰载日纹,因为高庙古人相信,太阳是被凤凰背在背上,在天空中奔跑。可以看到,对于凤凰的崇拜是和太阳息息相关的,凤凰就是太阳的化身,对凤凰的崇拜其实就是对太阳的崇拜。关于这一点,世界各地的神话造物都有类似之处,比如说埃及的太阳鸟,太阳神“拉”的形象就是一个鸟头人身,头顶太阳的形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镇馆之宝”是古人用来吃火锅的?

战国“中脯王鼎”,怀化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国家一级文物。据介绍,“中脯王鼎”下面有火烧痕迹,是当时加热食物时留下的。在“吃货”的眼中,这就是古代的“火锅”呀。

“中脯王鼎”出土时非常奇特,铜鼎晃动有响声,可以确定里面盛有物品,但因受限于当时技术没有打开,所以给人们留下了许多猜测。有人说鼎内放置的是食物,有人说里面存放的是稀世珍宝,但猜测总归是猜测,至今也没有明确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国“中脯王鼎”

鼎在中国古代既是生活用具,也是重要的礼器,非贵族不得使用,且数量上有严格的规定。一般认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一至三鼎,依次减少使用。

“中脯王鼎”1978年出土于溆浦县马田坪战国秦墓。器形呈扁球状,方耳,三短蹄足,一耳有链与盖上环钮相连。高17.3cm,腹径20cm,鼎口外侧刻有四字铭文“中脯王鼎”。

据考古发掘资料显示,该鼎出自于伐楚而亡的秦国高级将领墓中。该鼎的出现见证了楚国在沅陵设立黔中郡郡治之后,秦军数次攻占黔中郡的史实。据古文字学专家对其铭文的释读,认为“中脯”二字应为封邑之地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2000年前的美食家也喜欢撸串?

西汉吴阳墓中出土的竹简(复制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汉吴阳墓中出土的竹简,记录了日常美食的烹饪手法,如蒸、煮、泡等等,共整理出58道菜谱。其中有多枚竹简中都提到了“炙”,将兽肉去毛,用竹签(或铁签)贯穿成串,悬于火上烧烤,也就是现在的烤肉啦!

根据记载,2000年前,他们在烤肉前就会加入特制腌料,有现在常见的盐、姜、酱汁,还会用酒去腥提味。可见吴阳深谙美食之道,也是妥妥的“吃货”一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墓主印章

汉高祖刘邦在建国之初,分封了八个异姓诸侯王以巩固汉室天下。其中就有长沙王吴芮。第二任长沙王吴臣的儿子吴阳又被封为第一代沅陵侯,死后就葬在沅陵县虎溪山。

吴阳墓中出土了大量的陪葬品,有漆器、陶器、铜器、玉器、滑石器、丝织品、竹简等1900余件套。其中竹简残断1336枚,内容为《黄籍》《食谱》《日书》等总计3万余字,对研究五溪西汉的饮食、占卜及户籍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文献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4

试问,谁不爱吃肉肉呢?

滑石家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汉代时期,猪是财富的象征,看这里馆藏的汉代滑石器,家猪憨厚可爱,野猪凶猛彪悍。试问,谁不爱吃肉肉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滑石家猪

汉代人对待死亡的态度是“事死如事生”,人们希望阳间的生活能够在阴间继续延续,于是制作了各式各样反映日常生活的随葬品。如香炉、酒壶、水井、灶台、猪圈、家畜等滑石模型明器,都是按照汉代的实际生活器具所制作的。

滑石器陪葬主要流行于湖南、广西、广东等区域,其中,以怀化地区出土的滑石器数量最多、种类最全、品相最佳。滑石器是怀化博物馆最具特色的藏品之一,在全国其他博物馆中极难见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香炉、酒壶、水井、灶台等滑石模型明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

美食,管饱吗?

卷眉滑石兽面

博览万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溆浦县一处汉墓出土的一组滑石兽面,呈现宽嘴、露牙、无下颌的特点。据介绍,“吃货神兽”饕餮也没有下唇,意味着贪婪吞食,吃东西无底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角滑石兽面

这种滑石兽面是湘西的地方特色,其他地方很少见到。沅陵地区古称辰州,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逐渐发展出一种“辰州傩”宗教祭祀仪式,这与当时的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到了后来,这种宗教仪式逐渐演变成一种独特的地方戏曲形式——傩戏,并且广泛流行于长江流域。人们用这种方式以祈求农业丰收、六畜兴旺,而他们在舞蹈时常常佩戴狰狞的面具,正好反映了“驱逐恶鬼”的愿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傩公傩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6

这是餐盘届的奢侈品?

“丁亥仲夏”龙纹银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美食还须配美器。市博物馆这批南明窖藏的仿古银器,不仅轻灵秀巧、细腻精美,且意趣恬淡、生动古朴,可以说是当时餐盘届的奢侈品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镂空钱纹双连桃形银杯

宋代以后,南方商品经济高度发展,财富累积刺激了金银这类贵金属工艺品的大量出现和日益商品化,成为富人们争先恐后购买的奢侈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守意祝寿”铭文鹿纹夔龙纹足银鼎

1982年,通道江口乡下水涌大队瓜地生产队发现南明窖藏,共出土银器28件。这批银器系清顺治四年(1647年)靖州知州党哲幕僚送给其的生日礼物。次年,清军攻克广州,南明桂王朱由榔走梧州、柳州,避靖州,靖州失陷后,党哲殉节,其家属携带这批银器逃难,行至通道江口瓜地时仓皇掩埋。

该银器铭文皆为”祝弗翁党公主寿”等内容。器物上人物、年代、内容的准确反映,使之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

山水人物楼阁铭文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知县韦崇德祝党翁寿”五叶桃形银杯

五溪大地,为中华文明史书写过浓墨重彩的一笔,博物馆里承载着历史文化密码的宝物还有很多……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青青 陈燕 滕典典

通讯员 覃思捷 向伟兴

来源|掌上怀化/怀化新闻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