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

对于健康问题越来越重视

杨浦区融媒体中心联合

杨浦区卫生健康委员会

推出《百姓健康》栏目

我们邀请辖区内各大医院的专家

为大家解读介绍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疾病和健康问题

本期邀请到的是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康复部主任 孙天宝

来和大家聊一聊脊柱健康的话题

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

康复部主任 孙天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脊柱可以说是人体的“中流砥柱”,对人一生的健康起到重要的作用。然而,现代生活的不良习惯往往让脊柱承受巨大压力。特别是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低头族”的增加,颈椎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希望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自身脊柱健康

 百姓健康 | 关注脊柱健康,守护人体“顶梁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百姓健康 | 关注脊柱健康,守护人体“顶梁柱”

、脊柱和脊梁是一个样子吗?

脊柱又名脊椎骨、脊梁骨。脊梁和脊柱虽然只有一字之差,而人类从脊梁形成脊柱站起来花费了250万年,生理机能和功能状态却是大相径庭。在人体背部大家可以看到的,包括颈椎、胸椎、腰椎、骶椎、尾椎。

类脊柱由24块椎骨(颈椎7块,胸椎12块,腰椎5块)、1块骶骨和1块尾骨借韧带、关节及椎间盘连接而成。脊柱上端承托颅骨,下联髋骨,中附肋骨,并作为胸廓、腹腔和盆腔的后壁。脊柱内部有纵形的椎管容纳脊髓。脊柱具有支持躯干、保护内脏、保护脊髓和进行运动的功能。脊柱内部自上而下形成一条纵行的脊管,内有脊髓。

在正常情况下,脊柱有4个弯曲,从侧面看呈S形,即颈椎前凸、胸椎后凸、腰椎前凸和骶椎后凸,加上足弓的弹性,共同构成了一个良好的人体缓冲系统,使从下肢传来的震荡力量明显减弱和吸收,保护心、脑、肺和腹内脏器官免收损伤。

二、脊柱养护是一辈子的事情吗?

婴幼儿从母体孕育,到抬头、坐起、站立、蹒跚走路,经过了三抬、六坐、七滚、八爬、周会走,一个里程碑的发育过程。脊柱也从C字型形成4个弯曲,开始昂首挺胸,开始面对人生的挑战。在这个时期,需要重点关注婴幼儿臂丛神经损伤、发育迟缓、脊柱裂、先天性斜颈等。

在青春期,肌肉发育不平衡,再加上长期的静止学习,缺乏体育锻炼,特别容易出现肌肉的劳损,进而脊柱发生变形和错位,包括一些不明原因的特发性脊柱侧弯,现在国家通过健康促进,已经有部分省市列入中小学体质健康筛查项目。

对于成年人来说,特别是中年以后,各种脊椎相关性疾病越来越频繁的发生。比如办公室人士,长期低头、久坐使我们的脊柱越来越脆弱,演变成颈椎病、下腰痛,不得不来求医,所以养护脊柱变成了必须要做的事情。再比如怀孕的妈妈,怀孕的时候腰椎前凸,骨盆各个关节呈打开状态,产后假若脊柱和体态不能复旧,漏尿、腹直肌分离、耻骨痛、尾骨痛、骶髂关节错位状态将会持续,只有进行积极干预,才能保证生活品质。

老年人逐渐退化,身高降低,驼背不断加重,侧弯的情况常常发生,并且越来越重。同时,脊神经受到压迫的机会越来越高,头痛、手脚麻木的现象频繁出现,包括心脏在内的器官也会受到影响,从而更进一步加重整个人体的老化。积极进行干预可以有效地延缓脊柱的退化,使脊神经受压而产生的许多症状和疾病消失,使其生活质量得到保障。

因此,脊柱的养护就像人们每天都要刷牙吃饭一样,应该变成一个行为模式或生活习惯。

三、常见的脊柱疾患有哪些?都有什么特点?在医院是如何诊断的?

比较严重的脊柱疾患包括脊柱肿瘤、脊柱结核、脊髓空洞症和脊髓损伤等。常见的从颈椎病说起,临床上可分为颈型、神经根型、椎动脉型、交感型、脊髓型和混合型

颈型颈椎病是单纯的脖子痛,落枕也算是。中医上讲“筋出槽、骨错缝”,西医也可以说是滑膜嵌顿、关节紊乱或小关节错位。影像学一般查不出问题,但触诊检查和标准化动作检查可发现问题。神经根性颈椎病常出现手麻症状,但要和腕管综合征进行鉴别,也可能是胸小肌、斜角肌紧张卡压引起,需要医生体查和影像学确诊;椎动脉型颈椎病常表现为眩晕,需要与寰枢椎半脱位、耳源性疾病如耳石症以及颅内病变等进行鉴别诊断;交感性颈椎病一般主诉较多,查体阳性症状较少;脊髓型颈椎病有的表现为走路发飘像踩棉花,出现这些症状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可前往医院做个MRI确诊下。

而胸椎比较稳定,常见的问题有驼背、肋间神经痛、胸椎侧弯等还有肩胛周围肌筋膜疼痛等问题;有时心律不齐的患者,可考虑胸椎试验性复位,看看能否缓解。腰椎常见疾病包括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滑脱、腰肌劳损和腰椎管狭窄等腰椎间盘突出症表现为直腿抬高试验阳性,还要与梨状肌综合征相鉴别;腰椎滑脱通过x线摄片进行检查,比较严重的可出现椎弓根断裂;腰肌劳损在影像学上的表现不明显,主要通过查体和触诊发现。腰椎管狭窄表现为间歇性跛行,需要同脉管炎进行鉴别。

在骨盆方面,需要和腰椎一起考虑,骨盆前倾、腰椎前凸,骨盆后倾、腰椎曲度变直。另外,骶髂关节紊乱和骨盆旋转,常引起腰骶部的疼痛。有时局部的疼痛要结合整体去考虑,比如扁平足、跟骨内外翻、拇指内外翻等足部不对称,传递到骨盆产生旋转性代偿,进而影响到整个脊柱,甚至颈椎;还有小孩子斜视、斜颈,也会向下影响到整个脊柱姿势,造成脊柱局部的疼痛、脊柱侧弯或骨盆旋转,甚至下肢出现长短腿,这些临床思维都需要考虑到。

总的来讲,医生下诊断就像警察破案一样,通过三步定位法,一步步抓到真相。

第一步:神经定位诊断,即症状定位诊断。询问病情时,根据其主要症状表现的部位,分析属于哪个椎间和哪种病理变化,作出初步定位;

第二步:触诊、查体定位诊断。根据术者进行脊椎触诊结果,与症状定位相符者,即可作出发病的脊椎、椎关节和错位类型。触诊未能确定者,应进行骨科、神经科的检诊方法和实验室检查,作出鉴别诊断。必要时,请专科会诊后确诊;

第三步:影像学定位诊断。首先须排除治脊疗法禁忌症肿瘤、结核,有外伤史者排除脊椎骨折、脱位。鉴别诊断类风湿、强直性脊椎炎、痛风症等。然后分析椎小关节错位的部位、类型、椎间盘突出情况。应与症状定位诊断和触诊定位诊断结合分析,作出正确的定位诊断。有时影像学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很厉害,但没有症状或症状很轻。

四、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在脊柱疾病治疗方面有哪些特色?

首先医院有手术室,可以按照阶梯治疗方案,开展脊柱前、后入路减压等四级手术,也可以开展椎间孔镜等微创性治疗。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康复治疗中心和中医康复科,可以开展非药物治疗,常见的有针灸、推拿,也还有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包括牵引治疗、关节松动、筋膜松解、运动治疗、肌肉能量技术、磁刺激、激光治疗等,通过中西医结合手段促进机体恢复健康。向大家重点推荐一项技术,也是运动治疗的一种:核心肌群训练,可以有效预防颈痛和下腰痛的复发。

深层核心肌群又称为局部稳定肌群,包括多裂肌(深层)、腹横肌、横隔肌及骨盆底肌等,它们中有的直接与椎体连接,通过肌肉的收缩直接固定相邻椎体,有的则是通过各肌肉的协同收缩调节腹内压来维持各椎体间的稳定,并使腰椎维持在正中区域。对人体来说核心肌群肌力不足,会造成脊椎关节不稳,加速脊椎退化。

网上有许多在健身房里进行核心肌群训练的视频,如卷腹、平板撑等等,这些有对的地方,但对于患者来说难度还是太大了,建议需要从基础进阶到这个水平。如何从基础水平开始训练,这里面有很多细节。简单来讲,丹田的位置即是肚脐下三寸,也就是腹横肌的位置,起初可以选择仰卧位。首先气沉丹田也就像是通过呼吸内缩肚脐下三寸的位置, 然后嘱骨盆后倾下压腰椎棘突处治疗师的手,再然后抬起或屈曲一侧下肢,两侧下肢交替进行。再然后进阶到下一难度,提高核心肌群的协同收缩,进而进阶到平板支撑的水平。

涉及核心肌群中的盆底肌训练,医院有盆底康复专病门诊,通过多学科专家会诊的方式,个性化设计治疗方案,一站式解决尿失禁、脏器脱垂、腰骶部疼痛以及形体恢复问题。盆底肌松弛可能由多种因素引起,包括年龄、生育历史、体重、慢性咳嗽或便秘等。多学科专家会诊的方式通常包括妇科医生、泌尿科医生、康复医学专家和中医师等,以便从多个角度评估和治疗患者。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常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可能包括:

盆底肌训练:通过生物反馈技术、阴道哑铃等专门的练习来加强盆底肌肉。

磁电刺激治疗:不需要暴露隐私部位,通过电位诱发刺激强化盆底肌功能。

针灸治疗:选择八髎穴、三阴交等穴位进行电针治疗。中医康复科还有其他特色针法,比如腕踝针、平衡针和八卦针等。

生活方式改变:如饮食调整、增加锻炼等。

当然,上海市第一康复医院治疗工具箱中还有其他工具,比如肌内效贴、矫形鞋垫、颈腰围等等,疗效显著,深受患者好评。

文字:鲁丹凤

视频:宋霄霄 尹亦然 龚亦乐

编辑:奚宇轩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杨浦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