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本篇经验贴可用来救急,如果距离法考只剩一个月的复习时间,也是有希望通过的!在本篇文章中,作者简明扼要地分别介绍了客观题和主观题的资料选择以及备考方法,希望对备战法考的同学有所帮助。

以下文章转载于长安一壶酒,作者Calliope,原文标题为《一个月速通法考经验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先说结果:客观202,主观121

备考时长:客观一个月左右,前半个月每天8小时左右,后半个月每天12-14小时(给我学的快去世了,如果希望保持身体健康建议不要学我,复习2-3个月比较好);主观从出客观成绩第二天(客观考完一点动力没有,足足躺了5天)一直到考前,大概二十天不到,每天学习7-9小时。

备考形式:B站网课+纸质书+打印资料

General Comment:

如果复习时间充分(3个月及以上)的情况下,建议第一轮精讲和第二轮背诵每一门都不要放弃,因为小法不一定每年都是小法,比方今年商经知和三国法的考察比例个人感觉有所增加。

不要死记硬背,法考绝对是理解至上,知识体系的构建和对题目的理解能力远比死记的知识重要得多(主观题理论法除外)。

关心身边的世界,通过实习、模拟法庭等接触案件,了解现实中法律运行的模式。

保持朴素的正义观和法感情。

保持冷静,心态良好。

不要迷信任何经验贴或是所谓的“法考博主”,掌握自己的备考流程和状态,及时制定和调整学习计划,提高学习效率。

客观

资料选择

1.刑法——柏浪涛:精讲+背诵+考前聚焦

【柏神什么含金量就不用我多说了,学刑法的过程真有感受到求知的快乐】

2.民法——李建伟/孟献贵:精讲+背诵

【李大佬的思维体系确实不错,知识点梳理的很清晰,但是上课实在是太困了(他困我更困,屏幕内外都哈欠连天),而且时不时说脏话,我听课比较容易走神;老孟讲的太细碎了,法本其实看看他的书就行,课就不必了】

3.理论法——马峰:背诵卷法理宪法部分

【时间有限,只过了一遍背诵卷,发现法治思想靠法感情在竹马上直接做题就有80%+的正确率,法制史看了也白看,所以宪法和法理部分看一下课就行了】

4.行政法——李佳:精讲+背诵+考前聚焦+每日一题

【佳哥真的很好,搭配微博每日一题食用】

5.民诉——戴鹏:精讲+背诵+考前聚焦

【小新的课和教材都很好,但是个人感觉和真题比起来,有点不够深入,据朋友说韩心怡讲的比较深入,可以两个搭配着看】

6.刑诉——左宁/向高甲:精讲+背诵+考前聚焦

【因为刑诉细碎的知识点特别多,所以建议从头到尾跟一个老师,要不然口诀能背到神经错乱】

7.三国——杨帆

【没听课,只用了背诵卷教材,三国法是我本科基础最好的部门法,只是简单过了一遍】

8.商经知——刘安琪:背诵

【老师背诵卷教材写的很好,讲课挺清晰的,但是有点无聊,经常听睡着,瑞达的视频收音乱七八糟声音忽大忽小,听感不行。】

备考方法

*精讲卷均以1.5倍速播放,背诵卷均以1.5-2.5倍速播放,考前聚焦以2-3倍速播放。

1.刑法

前期听精讲课,和民法交替着听(如一上午听2节刑法然后听1节民法,民法大电影比较长),晚上花1-2小时快速看一遍书,复习一下当天听课的内容。

后期听背诵卷,搭配竹马真题一轮(接受正确率的暴击)。

冲刺阶段过2-3轮背诵卷(列知识体系/手抄都行),重点理解记忆不熟悉的知识点(比如打击错误和对象错误我到现在都没有搞得很懂)。最后上考前聚焦,反复记忆柏神咳嗽的知识点。(没有说不咳嗽就不重要的意思)

2.民法

前期与刑法同,但是我个人一轮听课效果特别差,听完还是,啥都不会,只记得李大佬那些玩笑。。。

后期背诵卷没有听课,自学了一遍,虽然耗时比较长,但是学完做题正确率明显提高。

冲刺阶段同刑法,但是民法花的时间几乎是刑法的1.5倍,从卷二的分数来看,似乎没有起到相应的效果。(有没有人能告诉我民法怎么学orz)考前聚焦民法没看,因为不会的太多,这课除了聚在一起焦虑之外感觉没啥用。

3.刑诉

刑法民法一轮快结束的时候开始刑诉和民诉,也是两门交替听课。大舅在精讲课里会把知识点讲的特别详细,加上比较多课外补充知识,所以刑诉初期的知识体系“五爪金龙”我自认为搭建的比较完善,为后面复习省了不少力。

精讲课听完就上背诵卷,一边听课一边做真题,被“应当”和“可以”折磨疯。

考前冲刺阶段主要记忆口诀,把口诀和知识点对应上。考前聚焦再过一遍比较新的知识。

4.民诉

第一轮同刑诉,但是个人觉得戴鹏老师的课听完会觉得民诉很简单,但是真题其实还挺难的,所以抓基础的时候注意拓展一下深度。

背诵卷和真题一起做,民诉感觉背的东西没那么多,但是要注意民诉和民法商法结合在一起难度会飙升,我也不知道怎么解决。。。。

最后上考前聚焦,把比较难的知识点再听一遍。

5.行政

直接听的背诵卷,结合真题。

过2-3遍知识点,再刷一遍真题。

考前聚焦+集中看了一下佳哥的每日一题。

6.理论法

法治思想做一遍真题即可。

法制史上考场前一天晚上简单过了一遍。

宪法和法理听了背诵卷,自己学了一遍,加做了一遍真题。(个人感觉理论法考到的题目很多,所以还是要花一定时间去学一下宪法和法理的)

7.三国法

没听课,自学背诵卷一遍,做了一遍真题。

冲刺阶段复习了一遍。大概花了一下午把背诵卷国际经济法和国际公法的部分翻译成英文,差不多就记住了。国际私法很多地方同民诉法。

今年三国法考察题目有所增加,难度有所上升,不建议完全放弃。

8.商经知

最晚开始,过了一遍背诵卷的课,自学了2遍。

做了一遍真题,错误率奇高,遂只复习公司法,放弃其他。

其他Tips

刑法民法是大头,主要时间基本花在这上面,理论法不难但是占的分数挺多的,复习性价比高,有些小法学不进去就放弃。

后期一定要多做整套的真题,然后总结错题。我个人习惯会在睡觉之前看一遍白天的错题加深印象。总结的错题装订在一起,考前一个晚上集中再翻一遍。

客观复习理解为主,能不死记硬背就不死记硬背。

看课的时候关弹幕。

吃饭/洗澡/睡前都可以自言自语问问自己今天学了什么,这个方法复习效率很高。

老师的选择上建议一开始及时止损,听不进去就换,但是选定之后就一直跟下去,毕竟每个老师的知识体系是不一样的。如果不知道选什么老师,无脑众合即可。

主观

资料选择

1.刑法——柏浪涛【柏神十题要仔细研究,冲刺五题也是】

2.民法——无老师推荐【李大佬有一节2小时的方法论的课可以听一下,老孟的课太罗嗦我实在没耐心,后面都是自学的。据说张翔老师的不错,但是我没试过】;教材建议用瑞达的民商诉一体的那本书。

3.理论法——马峰【不用听课了,马爹的冲刺资料和九连鞭哐哐背就完事,不过晚上睡不着的话可以听马爹的课助眠】

4.民诉——戴鹏【主要听一下分析方法和法条定位,要是对知识点不熟悉可以回去听客观】

5.刑诉——左宁【刑诉法条特别多,分散在十几部不同的法律和司法解释里面,大舅的法条定位一定要听】

6.行政——李佳【建议仔细听所有课程,毕竟今年行政主观差不多是蒙到了一模一样的】

7.商法——无,因为从备考开始就没想过选商法。

备考方法

1.刑法

柏神十题+法条定位+冲刺五题+考前聚焦。真题上把近五年的真题打了一遍。

中途发现罪名的构成要件和观点展示忘光了,就又自己整理了一遍。

2.民法

李建伟的方法论+老孟的法条定位+近五年真题

在司法部不公布真题和答案之后,很多题目答案瑞达和众合两模两样,两边都要参考一下,但是我个人感觉瑞达的民商诉一本通在答题方法和思路上比较清晰。

3.民诉

法条定位+案例带写+考前聚焦+近五年真题

个人觉得民诉只要能找到法条一般不是很难

4.刑诉

法条定位+案例带写+考前聚焦+制度解答+近五年真题,制度解答是今年的新课程,针对分析某种改革手段利弊的题目,大舅讲的很清晰,推荐。

刑诉的特点是法条特别庞杂且分散,所以法条定位一定要熟悉。

5.行政

法条定位+案例带写+考前聚焦+近五年真题

佳哥强调的题目一定要重点关注,因为一早就决定放弃商法,就死磕行政法了。

6.理论法

主观带背+自己总结的答题方式和模板考前集中背了三天,一共大概过了4遍。

其他Tips

多打字多练习,考场那破键盘是真难用,那输入法不太方便,错别字很多。

理论法建议抱佛脚,要不然早背早忘,浪费时间。

决定好选商法还是行政法之后就不要改,考场上完全没时间两道题都看完再决定。

要按照考场的模式卡时间做题,我个人这次考试完全来不及,民商大题的夺命12问后面一半全是乱写的一两句话,但是我公法学得不错,刑法和行政法基本都答出来了。

优质笔记&专业咨询

请点击青苗法鸣小程序

青法在线向全体青年学人进行长期征稿

秉承“有问题,就搜青法在线”理念。从专业学习、考试升学经验,到比赛训练、项目申报,再到求职经验、职场心得,全方位带动青年学人发挥“传帮带”作用。诚请大家惠赐优稿!

1.长期征稿:包括但不限于各类经验贴(如考研、法考、保研、外语学习、校园竞赛、求职实习等)、学习心得类文章( 如笔记方法、考点总结等)、实务类文章(如办案手记、法律检索技巧等)以及信息整理类原创文章(如考研数据整理与分析、就业趋势判断等等)。

2.优质选题:研究生选导师经验;

课题申报、结项经验;

模拟法庭、创新创业、科研立项等经验;

实习投递经验、工作心得;

毕业生选调、考公、律所/央企求职、面试经验;

就业形势与职场新人思考感悟;

保研夏令营、九推备战经验;考研公共课高分备考经验;考研保研数据及案例分析;出国留学申请、就读心得体会;专业学习、校园生活、期末考试逸闻趣事;本科生、研究生专业学习方法。

赐稿邮箱:qmfmbjb@163.com。稿酬等详情信息请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责编 ✎小贤

本期编辑 ✎小贤

法学学术、热点争鸣、交叉学科,请认准“青苗法鸣”微信公众号

长期收稿邮箱:qmfmbjb@163.com

社群交流请添加公共微信:qmfmggwx2

付费咨询与讲座请添加小助手微信:qfxzsgg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