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是由年轻人驱动的,年轻人也看到生活在一个有脏空气、脏水、很多污染的世界是多么糟糕,并且他们有权利说‘如果我买得起,我就会买你的产品,但你必须保证不伤害环境。’”5月17日,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马铭博(Maximilian Butek)在首届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联盟论坛后接受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专访,在谈到ESG的重要性时他表示,企业的行为是由客户驱动的,因此企业必须对ESG作出反应。

随着气候变化、资源匮乏、人权保护和透明治理等问题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挑战,企业发展和社会责任之间的矛盾,促使全球社会对ESG话题愈加关注。

5月17日,在中国德国商会举办的首届ESG联盟论坛上,马铭博与南德认证检测(中国)北亚区首席执行官范华德(Dirk von Wahl)联合发布首份针对在华德企ESG实践现状的调查报告《从理念到行动——在华德企ESG实践报告2024》。

该报告旨在分析在华德企ESG信息披露现状及其实践情况,在信息披露中,气候变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生物多样性、多元化平等和可持续供应链等内容也成为了频繁出现的话题。外界利益相关方对于环保、社会责任和人权问题的关切也促使企业采取更多措施以彰显其对可持续发展的承诺。

报告指出,未来,各行业对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程度将会越来越高。相比那些已具备成熟ESG管理体系的大型集团,中小型企业更需要提前开展可持续发展策略布局,以实现未雨绸缪、避免被同行拉开差距。

“很多非常小的公司,虽然他们没有那么多资源拥有自己的团队专注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企业责任,但他们仍然想做一些贡献。所以我们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启动了保护红树林的项目……即使是小公司也有机会参与并做出贡献,那么许许多多小公司一起便可以创造出非常大的影响。”马铭博说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国德国商会华东及华中地区执行董事兼董事会成员马铭博 Maximilian Butek

以下为专访全文:

将ESG经验从中国带往全球

澎湃新闻:ESG对于很多人来说还比较陌生,你能不能介绍一下这个概念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马铭博:这要追溯到25年前,当时有一个大话题是CSR,即企业社会责任,其理念是公司不仅要创造利润,还必须承担对社会的责任。例如一些小型公司,他们会去支持当地的运动队,而大型公司则建造学校等等。但后来发现这还不够,因为我们的公司不仅对社会或相关的人有责任,他们还想要承担对环境保护的责任。

另外这也与治理有很大关系。我认为这就是ESG的故事,然后就是投资者,客户给我们钱,就要衡量这是否是一个好公司,如何衡量呢?你需要盈利,需要干净以及良好的治理,并且关注社会。

这基本上就是我理解这个话题如何对所有公司变得如此相关的原因。

澎湃新闻:中国德国商会举办ESG联盟论坛的目标和主要亮点有哪些?

马铭博:我认为ESG是一个大话题。目前每个人都在谈论它。它主要是由股市推动的,因为投资者说我们只会投资那些有一定ESG评分的公司。现在情况真的变了,因为即使是中小型企业也说我们想在这个领域做点什么,我们有责任保护环境,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也要遵守良好的治理。不管市场是否想要这样。这对我们来说就是规则。我们有责任。然而,对于中小型公司来说,这有点困难,因为他们没有像大公司那样的资源,所以他们需要来自其他公司的更多投入,他们需要更好的交流。

所以我们今天举办首届ESG联盟论坛,把这些公司和人聚集在一起,为他们提供一个讨论这些话题的平台,也看看我们可以在哪里合作,我们可以做得更好,如何克服挑战等等。我们也想向中国人展示,德国公司在这里做得非常好,比如他们在二氧化碳减排目标上,更有雄心。

澎湃新闻:该报告揭示了德国在华企业的ESG信息披露情况。你能否谈谈他们在这方面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

马铭博:要对这个问题有一个整体的了解。通常ESG战略是在企业的总部制定的,也就是说在德国,然后总部再将ESG战略融入全球运营中。这有很多优势,因为它不仅是关于营销,我们也不仅仅只关注中国或德国,而是对全球改进的承诺。德国公司通常遍布世界各地,挑战在于当地的适应。例如,当我们在这里有制造公司时,消耗能源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为了能在这里进一步投资,我们必须满足我们的标准,但只有在获得绿色能源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这些标准。另一方面,德国企业也可以在中国开发技术,这些技术可以进一步保护环境或减少电力消耗,那么企业就可以把这样的经验也从中国带到全球运营中去。

澎湃新闻:中国德国商会在ESG方面的未来计划是什么? 商会打算如何支持德国企业在中国改善其ESG实践?

马铭博:我们将展开更多交流,我们也想继续与当地政府交流,向他们解释我们更需要什么,以及企业所关注的利益。另一个重要的话题是,我们现在在欧盟有越来越多的法规,中国的供应商向欧盟发送产品时必须证明他们遵循了某些环境保护标准、劳动法、保护标准。所以我认为作为一个商会,我们也可以支持公司更好地理解这些标准,他们如何满足它,如何与复杂的问卷打交道等等。而且我非常高兴的是,很多非常小的公司,虽然他们没有那么多资源拥有自己的团队专注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企业责任,但他们仍然想做一些贡献。所以我们与世界自然基金会合作启动了保护红树林的项目,该项目专注于红树林种植,即使是小公司也有机会参与并做出贡献,那么许许多多小公司一起便可以创造出非常大的影响。

澎湃新闻:今年4月份,中国三大交易所分别发布了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引,您怎么看待这个政策的出台,在华德企如何适应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马铭博:我认为这是一个好举措。然而,我们仍然需要看看在实践中它是怎样的。所以我们必须保持不断的对话。我们感谢中国政府有好的举措来减少二氧化碳,我们也和德国环境部更紧密地合作,使我们的标准和政策更加一致。我们非常高兴地看到中国正活跃地参与全球讨论。

乐于参与良性竞争

澎湃新闻:新能源汽车这个话题近几年在中德之间热议,对此你怎么看待?

马铭博:中国公司在这个领域变得相当好,所以他们现在正在瞄准以前由德国公司主导的市场。这就是自由经济的意义,有着基于规则的边界。我们知道有竞争,如果想生存,只有一种方式,那就是变得更有竞争力,因为客户将决定他们想买哪辆车,他们会选择最有竞争力的车。这是我们的任务,我们也非常乐意参与这种竞争。我们非常确定中国政府也有很高的兴趣,创造一个公平的竞争环境,以吸引更多的外国投资者,并且仍然拥有世界各地的开放市场。

澎湃新闻:鉴于全球对新能源汽车的日益重视,你能谈谈ESG实践在这个行业中的作用和影响吗?在华德国企业如何为这一领域做出贡献?

马铭博:新能源汽车依赖电力,如果这些电力由绿色电力供应,就是一件好事。一些新能源电动车由电池供电,一些德国公司在中国这个领域投入了很多。看看所有的合资企业,现在德国公司也在生产现场投资,你会发现他们正处于转型之中。然而,这些公司在这些领域也必须小心,他们需要遵循一些标准,例如在电池方面,制造它们仍然相当具有挑战性,回收电池也很有挑战性。市场上,有很多德国和中国公司之间的新合资企业,正专注于技术,在许多方面都有所改进。

如今人工智能突飞猛进,这将改变我们使用的资源的效率,因此德国公司也在专注投入这些领域。他们与中国同行和合作伙伴一起在做事,因为我们不是来这里自己开发一切的。我们很高兴创造开放的环境。

澎湃新闻:根据你的理解和《ESG实践报告2024》的研究结果,你能否分享一下对ESG未来的预测,特别是在新能源汽车和人工智能技术方面?

马铭博:首先对许多公司来说,ESG意味着成本。如果经济比预期更弱,ESG就不是最优先考虑的事情。但我们非常自豪的是,德国公司不会这么说,公司将坚持他们的ESG战略和目标,因为环境问题已经非常严峻,ESG不能被推迟。

当涉及到新能源汽车时,就像我所说,中国和德国企业必须更紧密地合作,解决电池生产等更具挑战性的话题。还有另一个因素,在制造业方面,人工智能使得我们需要的人力变少了。在从内燃机过渡到电动或电池驱动的车辆过程中,需要一些政治智慧。

此外,我们还必须看到全球化的趋势是否继续,因为市场保护,很多公司现在都受到影响。这些话题带来了很多挑战,因此非常重要的是,加强目前正在进行的讨论和对话。非常好的是,我们的总理上个月来了中国,我们的副总理下个月来,我们还有几个部长下个月也来,与中国同行进行这种对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