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

前言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24岁的杜甫北游齐赵,登泰山,作《望岳》,抒发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28岁,作《登飞来峰》,抒发自己勇往直前的政治抱负。

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登高望远,超然物外,突破自我,抒发人生情怀,就如孔子杜甫,以及王安石

贞元二年,19岁的韩愈前往江西运城投奔族兄,登临中条山,看群山莽莽,黄河涛涛,作《条山苍》。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冈”,同他奇崛雄浑诗风一样,此诗波浪壮阔 ,写出了他志存高远的意气风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条山苍,河水黄。

浪波沄沄去,松柏在高冈。 ——唐 韩愈《条山苍》

简译

翠绿的中条山,郁郁葱葱,苍松翠柏挺立在高岗上。

波浪滚滚的黄河水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流向远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赏析

贞元二年(786年),19岁的韩愈辞别亲人,离开生宣城,只身前往长安寻求功名。

彼时,其族兄韩弇在朝中供职,岂料,韩愈抵达京城时,韩弇已随浑瑊前往河中府。

浑瑊是唐朝名将,彼时任河中节度使,韩愈为得到他的推荐,又从长安赶赴河中府。

河中府即今山西省运城市,中条山处于山西省西南部,横跨临汾、运城、晋城三市。

此山位于黄河北岸,居太行山和华山之间,因其山势狭长,所以名中条,风景优美。

郦道元曾盛赞此山:“奇峰霞举,孤峰标出,罩络群泉之表,翠柏荫峰,清泉灌顶”。

许多文人墨客登临此山借景抒怀,王禹偁对其有“崛起巨河边,奔腾欲上天”之赞。

韩愈彼时正青春年少,豪情满怀,既然已经到了运城,又哪有不登中条山的道理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条山苍》就是登山而作,观莽莽苍山,看滔滔黄河,情难自禁,写下这首诗。

此诗虽仅有十六个字,却写尽了中条山山水相依的波澜壮阔和色彩斑斓,堪称绝唱。

条山苍”,首句写登高远眺,描绘中条山之苍翠,条山就是中条山,苍是深绿色。

群山莽莽,郁郁苍苍,一个“”字就写出了中条山山势的连绵不绝,和浑然一体。

河水黄”,次写山巅俯瞰,河水即黄河之水,黄河波涛汹涌,奔腾咆哮奔向远方。

浑浊的黄河水与苍翠的中条山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置身其中,这壮观景象怎不赞叹。

浪波沄沄去”,第三句继续写黄河水的浪涛汹涌,奔腾不息,沄沄形容波浪滔滔。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伫立山之巅,看黄河水东流,韩愈怎不慨叹。

青山亘古,绿水长流,可自己又能几度登临呢?时不我待,岁月如流水,匆匆那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柏在高冈”,尾句抒发豪情壮志,直接化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之典故。

虽然我们生而有涯,但美好的品行却如松柏一般,经冬不凋,四季常青,永存人间。

高冈”即山冈,指中条山,是诗人伫立之山,此句表达其欲奋发有为的远大理想。

诗的最后一句是全诗情感的升华,赞扬苍山翠柏,急水洪流,也是抒发自己的志趣。

年轻的诗人登高远眺,山水相依的壮观景象,不仅令其诗兴大发,也让其斗志昂扬。

山高我为峰,彼时,这山,这水,都成为了诗人的精神寄托,来日可期,壮志可酬。

韩愈此诗立意高远,境界阔大,格调高亢,韵律感极强,借景抒怀,饱含人生哲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记

韩愈出身官宦之家,自幼饱读诗书,父亲韩仲卿官至秘书郎,哥哥韩会曾任起居舍人。

可是,韩愈却命运多舛,2岁丧母,3岁丧父,9岁时,抚养他长大的兄长也因病故去。

而后的岁月,韩愈与是嫂子郑氏相依为命,嫂子时刻不忘督促他刻苦攻读,奋发向上。

15岁那年,韩愈得以拜在大儒窦牟门下,有幸成为他的学生,学业从而得以突飞猛进。

家世的熏陶,良师的教诲,使得韩愈在少年时就蕴育了开阔的胸襟和远大的政治抱负。

韩愈秉持了他一贯的豁达开朗,虽仕途坎坷,却始终不改其志,政绩和文学都成就斐然。

如《条山苍》这首小诗所抒发的情感那般,襟怀开阔,志向远大,坚守初心,矢志不渝。

参考文献

《新唐书 韩愈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