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爱新觉罗·溥仪,想必大家都知道他是清朝宣统帝,他是中国最后一位皇帝,溥仪是载沣的长子,载沣一共有十一个孩子,其中四个儿子和七个女儿,图片最中间的是溥仪,最后面的是溥任,周围是他的姐姐妹妹。溥仪溥任都是载沣的儿子,同一个父亲,两个儿子的命运齿轮因为选择的不同,结果也完全不同,他们的命运究竟是怎么样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溥仪写过作品《我的前半生》,从这本书中了解到溥仪人生的大起大落,他给大家揭秘了宫廷生活,残酷血淋淋的王室斗争,很多内幕关于日本与伪满洲国,还有他沦为战犯改造的生活。

好奇心驱使看了电影《末代皇帝》,电影里面说的,人永远不会改变。他坚持过时而脆弱的尊严,并且始终不能放弃地位,因为除此之外他不知道别的活法,不过说到底,对于这种被命运操纵和蒙蔽的无知无能,他的忏悔也无法给后来人什么确实的启示,只能提示我们命运的悲剧性。但与他活着相反的人出现了,那便是在同样的历史背景下,过着平平淡淡的生活,最终安详晚年的他的弟弟,爱新觉罗·溥任。

爱国爱教育

1918年,溥任出生在北京后海的醇亲王府,自幼学习旧时的历史文学,书法画作。曾经的醇亲王府,有过两任皇帝,其中就有载沣的儿子溥仪,溥任的父亲载沣是宣统王朝的监国摄政王,到了溥任已经是第三代,哥哥去当了皇帝,父亲当时自然十分欢喜,但没想到结局。1912年2月12日,宣统皇帝退位,中国就不再有皇帝了,溥仪就是中国最后一个皇帝。

“9.18”以后,溥任和父亲载沣,亲眼看到哥哥溥仪受制于日本人,处在水深火热之中,父亲载沣很生气 ,带着一家离开溥仪,觉得他在那如履薄冰,感觉是给人家当儿子。溥任没有追随溥仪去伪满州国执政,载沣觉得那是不对的,父亲载沣让溥任一心都在学问上,日日读书,远离溥仪,溥任不负所望,一心研究教育,专研学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那以后,低调的父子二人觉得要做些什么,不能一事无成,总在变卖家产过日子,1947年,父亲载沣和儿子便在自家王府一处开办学校,起名竞业小学,溥任既是老师也是校长,妹妹在学校也担任老师,在讲课的过程中,传道授业解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渐渐的,学生越来越多达到200多人。

本想学校安安稳稳地创办,但是在溥老回忆到,他遇到了他一生中觉得度日如年的日子,在即将解放前,蒋介石特务机关看中了学校所在的醇亲王府的宅院,每日受特务机关的骚扰,加上父亲载沣病重,学校开办情况日渐艰难,解放大军在北京情况不详,特务机关又在学校中建立监狱,每天受特务机关欺负,也不能做什么,忍气吞声,这样的日子让他苦不堪言。

在他热切的期盼中,1949年1月30日北京和平解放,久违的平静重现,学校内的特务被一扫而光,而此时父亲载沣心里并不轻松,觉得人民国家会不会因为我们曾经的身份而把我们的学校收走,我们会不会无家可归,流落街头,一家老小的生活往后怎么办,事实如父亲所想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并没有,解决方案是国家需要出钱购买,购买王府办公用,载沣一家就这样卖掉了曾经醇亲王府的旧宅,搬到了东城。醇王府为清代规模较大的王府,新中国建立后,现归国家宗教事务局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所有。过后,随着时间过去,溥任觉得应将学校赠予国家,让学校继续发挥光和热 ,让国家来办,让更多的学生来读书受教育,溥任自己仅以一名老师的身份在学校教书,服务社会。

溥任大半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直到1988年方才退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历史是沉重的,溥任没有向前看,而是向后看,在日后,溥任凭借优秀的书法绘画能力,先后多次去国内外交流,吸引很多外国人喜欢他的作品,溥任更是用所得积极回馈社会,多次向希望工程和灾区捐款,自己和妻子更是在吃穿用度上节省,回国后更是创办国内首家青少年慈善基金。

有一次溥任在韩国办画展,临行前仅用300元购置服装,回国后便把所得全部捐献一份不留即使家中房屋漏雨需要修缮,溥任夫妻二人还是用仅有的退休金生活。

溥任积极协助父亲载沣支持新中国建设,退休后致力于清史的研究,发表了很多有价值意义的文章,把家中的文物多次无偿捐献给国家博物馆,文化部门。 父亲载沣废除了婚礼的繁文缛节同于七妹同平民自由恋爱结婚。父亲载沣以身作则,让溥任爱国的赤诚之心油然而生。

接受新事物

爱新觉罗·溥任,在21世纪 ,听着这个名字就觉得感觉穿越了,不过当时的情况,全家为了躲避纷争,都隐姓埋名,溥任自然也没用这个名字,溥任改叫金友之。

溥老曾说“说实话,甭看我们是皇族,可我这一家人从来不靠吃祖宗饭,这是全家人感到最光荣的。”溥任靠着新思想,接受新事物,不断学习,勤俭节约,骑车上下班,和普通人没什么区别。溥任还因此获得很多模范称号。

溥任的书画水平很高,他会卖出一些书画所得,捐给热爱的教育事业,大家都称他为无私奉献的金友之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次他与广州的爱新觉罗家族见面,他看到他一身清装打扮,便对他说,不要眷恋 ,不要搞特殊,要接受新事物,随着时代的变化,自身也要接受变化。他这一席话,一语惊醒梦中人。

当时社会上有很多溥仪的感情八卦,溥任先生愤慨地说:“我的哥哥溥仪作为中国最后一个皇帝,其对国家可以让人怎么说都可以,但个人隐私不应当大肆传播,成为街头巷尾的杂谈。这样的不实报道,有违公序良俗,是对公民名誉权的侵害。我们作为亲属,觉得很不舒服。”此话一出,外面报道的人才开始收敛起来。溥任利用最新的法律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益,这是谁都想不到的。可见溥任学习新事物,并且运用新事物维护自己和家人的合法权益。

淡泊名利 甘守清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15年 ,97岁的溥任去世,当时上百名爱新觉罗家族成员现场悼念,溥任的晚年生活是怎么样的呢?在北京一处靠近北京鼓楼的小巷里 ,溥任先生居住在那里,胡同周围的孩子都在溥任老师的教导下长大成人,溥任先生有自行车,退休后每次出门只要骑自行车一定要逛书店,只要进书店,一定要买书,溥任先生爱散步,每次低头走路的时候,看到漂亮的小石子便会拿起来磨的光滑放在家中。所以家中满是石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溥任先生家中门前植物茂密,他就任其肆意生长,进屋可看到书柜整齐地摆放着书和溥任先生喜欢的字画。 他平时写写字,也会跟着研究人员,对一些史料的记载进行研究。溥任先生自己的孩子都很优秀,三子二女,很多都入了党,并在祖国的各自领域发光发热。

结语

溥任先生一生平平淡淡,年过8旬,他的一生低调处世,教书育人。他的身上有很多值得后辈学习的地方,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他的爱国情怀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他也常说:“人不能落伍,要跟上社会的变化”。保持一颗好奇心,保持一颗善心,保持一颗学习的心 ,让我们依旧热爱现在这个社会。有一个平平淡淡从从容容随遇而安的生活方式,过一个幸福的生活也是现在大多数人的梦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的时候会思考人的背景会给一个人带来什么,溥任先生用实际行动告诫我们一代又一代年轻人,即使没有背景,一样可以过得很好。有时候背景反而会成为拖累一个人的枷锁。溥任的父亲载沣曾被溥仪答应伪满洲国气到回老家,远离他。两个儿子的不同选择,造就了两个儿子不同的人生境遇。人生就是这样吧,随时充满选择,随时充满挑战,每个选择后面都有不同的结果,不同的人生际遇,还没做好选择的我们,要正直,要善良,要爱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社会经过这样一个阶段,我更体会到,在历史的洪流中,我们都很幸运生在和平年代,生在一个没有压迫剥削的年代,要珍惜身边的一切。感谢先辈们一代又一代的付出,才有了如今的美好生活,2015年,溥任先生知道了国家现如今是多么美好,感谢他的勤俭律己,让祖国的孩子们有书读,有学上,望后辈的我们更加努力珍惜,也希望社会上越来越多的人关注慈善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