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商城以南,安徽金寨以西的这片区域,大别山绵延纵横,地形险峻,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从前当地有个风俗,把人头称作“葫芦”。猖獗一时的匪首冯春波,人送绰号“要葫芦”,就是要别人脑袋的意思,从绰号就能看出,冯春波是个什么样的货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安徽金寨当时属河南商城县管辖,又称金家寨。冯春波1909年出生在商城县独山区冯店村,自幼顽劣异常,喜欢舞刀弄棒。常言道相由心生,冯春波身高体壮,满脸横肉,一眼就能看出,他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后来冯春波家中落,他又没什么谋生的手段,便扛着一支破枪上山当了土匪。1932年6月,国民党军调集63万大军,进攻鄂豫皖根据地,冯春波给国民党军十四军军长卫立煌带路,率领一个师翻山越岭,抄小路,偷袭了鄂豫皖根据地指挥部所在地金家寨,给红军造成非常大的损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后“国民政府”明令,将安徽的六安,霍山,霍邱和河南的固始、商城等5个县的部分地区划出,以金家寨为中心,建立一个新的县,命名为“立煌县”(现金寨县)。冯春波也因为带路有功,成为立煌县的保安大队长。上任后的冯春波,开始大肆捕杀红军家属,仅一个月时间,就有1800多人惨死在冯春波的屠刀下。也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要葫芦”的绰号不胫而走,寻常百姓提起冯春波,无不心惊胆战。没过多久,卫立煌看不上冯春波的残暴狠辣又自以为是的德性,撤销了他的大队长职务。冯春波一气之下,又带着几十名亲信上山做了土匪。祸害老百姓的本事比以前有过之而无不及。卫立煌几次出兵剿灭冯春波,结果都是无功而返。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军忙于内战,立煌县一带兵力空虚,冯春波看准时机,拼命地扩充实力。到了1949年,冯春波手下已经拥有两千多名匪徒。此时的冯春波更加贪婪,他征粮派款,抢男霸女,无恶不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淮海战役结束后,解放军兵锋直指大别山。而此时金寨县尚有大批的土匪,冯春波伙同七邻湾匪首袁成英,将这些散落的土匪召集在一起,编成4个自卫团和三个独立营,武装匪徒人数超过5000人。国民党军高级将领白崇禧,看中了这支土匪武装,将之改名为“立煌挺进支队”。委派袁成英担任支队司令,副司令沈佐伯、黄英。冯春波跟着瞎折腾一番,最后却竹篮打水一场空,心中又气又恼,给袁成英来了个不辞而别,又上山做土匪去了。白崇禧诡计多端,素有“小诸葛”之称,冯春波心里怎么想的,白崇禧心里一清二楚。可白崇禧还知道,冯春波性格刚愎自用,难以驾驭。即使强把他留下来,冯春波也不愿意给袁成英做副手。不过现在军情紧急,火烧眉毛顾眼前,像冯春波这样的“炮灰”不用白不用。白崇禧又派国民党军第92师师长汪宪来到金家寨。冯春波之所以看不上袁成英,主要还是因为他的职位太低。可汪宪是中将师长,这在冯春波眼中,可是了不起的大官儿,当年卫立煌就是中将。汪宪到任以后,把唬人的把戏玩得炉火纯青,除了保留“立煌挺进支队”外。将剩余的土匪武装“番号”也一律改为支队,共编成14个支队和8个独立团。冯春波是第1支队支队司令,和袁成英平起平坐。冯春波这才心满意足地下了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立煌挺进支队”有5000多匪众,现在汪宪又一口气组建了14支支队,另外还有8个独立团,以此类推,听从汪宪调度的匪众已经超过10万人。白崇禧为此大喜过望,为汪宪送来了10万人马所需的枪支弹药。可真相只有汪宪最清楚,听从他指挥的匪徒总人数,充其量也就1万多人。他现在最犯愁的,不是手下匪徒的粮弹补给,而是如何给他这些支队命名。一共没多大地方,胡乱命名,可能会暴露他的真正实力。汪宪想破了脑袋,最后把冯春波的第1支队重新命名为“淮河挺进支队”。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只要冯春波这厮不折腾,汪宪就谢天谢地了。汪宪的障眼法不但瞒过了白崇禧,也让坐镇重庆的老蒋心生羡慕。老蒋不甘心这“10万铁军”落入白崇禧手中,也开始拼命拉拢汪宪,使用飞机,先后5次向金寨地区实施大规模空投,共投下子弹300万,发炮弹3万发,以及大量的粮食、银元和药品。在汪宪看来,老蒋可比白崇禧大方多了,因此他毫不犹豫地投入老蒋的怀抱。为了报答老蒋的“知遇之恩”,汪宪开始大肆扩充地盘,不到三个月时间,以金寨为中心,从东到西300多公里,以南至北200多公里,方圆数万平方公里,都尽在汪宪匪帮的袭扰范围之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春波没有帮着汪宪“抢地盘”,他的目光一直紧盯着金寨,最后冯春波如愿以偿,挤走了袁成英,成为金寨境内最大的匪首。冯春波在金寨订下“三杀令”:给解放军剿匪部队带路的;向剿匪部队报告情报的;有土匪被剿匪部队捕去不聚众保释的,一律“要葫芦”。吴家店红军家属廖荣清,给剿匪部队送过一封信。有人向冯春波高密,他就派人把廖荣清一家抓来砍了头。冯春波还自作聪明,对当地百姓逐个进行盘问,凡是北方口音的,就“要葫芦”。一个来自河北吴桥的杂技团,八个演员都被冯春波给杀了,其中有两个小女孩还不满十岁。冯春波越来越疯狂,后来凡是路过金寨的客商,都要没收财物,那些找不到本地人作保的客商,也要被砍头。五月下旬,有26个从湖北来的土布贩子,落在冯春波手中,冯春波说他们是“八路”探子,应该“要葫芦”。就这样,26个商贩就稀里糊涂地送了命。还有一次,冯春波带人来到开顺、徐冲、叶集一带,看到临近开顺的史河上,有放竹排的。冯春波不分青红皂白把竹排拦下来,将竹排上搭载的食盐、布匹等物资洗劫一空,三名客商以及六名船工,都被杀害在河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春波还在金寨一带,强迫老百姓实施“五家连环保”和“两不一勤”的签名制度。“五家连环保”就是一人和剿匪部队私通,左邻右舍五家连坐,不分男女老幼,全都“要葫芦”。“两不一勤”就是不和剿匪部队联系;不藏匿剿匪部队侦察员;勤于向土匪报告。有个当地农民,因为烟袋上挂了一个红军时期的铜币,就被一口咬定是“奸细”,当众砍了脑袋。冯春波滥杀无辜,当地百姓动辄得咎,苦不堪言,即使是白天,大街上也看不到行人。很快,冯春波在汪宪手下16个纵队司令中脱颖而出,得到老蒋的赏识,委任他“大别山救国自卫军第二路司令兼第一纵队司令”,地位和汪宪平起平坐。不过土匪们的好日子也到了头,1949年9月2日,剿匪部队第四十二军第126师,接到指挥部命令:由潢川急行军到商城,随后这个师的三个团展开。376团从固始以南,377团居中自商城,378团从新县,兵分三路向金寨进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剿匪部队于5日发起总攻,顺利解放了金寨,随后转入追歼、清剿残匪的任务。在剿匪部队凌厉的攻势下,汪宪匪帮溃不成军,各支队相继被歼灭,就连汪宪自己,也做了剿匪部队的俘虏。最后只剩下冯春波还困兽犹斗,先后在皂靴河、汤家汇、长竹园等地与剿匪部队发生激战,结果近千匪徒被打死打伤或俘虏。冯春波元气大伤,再也不敢和剿匪部队硬碰硬的正面作战,他们化整为零,遁入山区,跟剿匪部队玩起了游击战。一时间,剿匪部队的工作变得十分被动。因为老百姓对剿匪部队还不了解,当年红军离开鄂豫皖根据地,国民党军和土匪就在这里搞“清区”,杀人无数。这回剿匪部队看着也挺厉害,可等不了多长时间就要离开本地,而冯春波等这些大小土匪也会回来,还是要要老百姓的“葫芦”。剿匪部队知道群众的顾虑,所以没有太去勉强他们。剿匪部队先是修了一条路,从商城修到达权店,有了路,粮食能运得进来,外地的商人来做生意,也能受到剿匪部队的保护。另外,剿匪部队还积极营救那些被匪徒们绑走的人质,先后被营救出来的人质高达150多人,剿匪部队每成功营救出一名人质,就意味着至少赢得5户群众的信任。除此之外,剿匪部队中那些金寨籍的干部战士现身说法。126师师长胡继成就是金寨人,家住古碑镇胡家小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继成也带着一个骑兵排回到家中,结果村里的人听说山外兵来了,早就躲了起来,村里只剩下三五个行动不便的老人。胡继成跟这几位老人说他是胡家的老二,那些老人都不相信,胡继成1931年参加红军,第2年离开大别山,这一走就是17年,走的时候只是个十六七岁的少年,现在已经是剿匪部队中最高首长了。胡继成苦口婆心说了好半天,老人们终于认出了他。老人们看战士们的高头大马、冲锋枪、盒子炮,都激动得流出眼泪,嘴里喃喃地道:“再也不用担心被‘要葫芦’了。”胡继成回乡的消息传得飞快,很快村里人,还有沾亲带故的,都回来了。他们都相信胡继成,能给他们撑腰做主。就这样,剿匪部队依靠这种戏剧性的方式,慢慢地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信任。一个老人给胡继成出主意,冯春波之所以能够屡剿不灭,主要还是他和新建坳村的大地主顾金芝关系密切。顾金芝也是个土匪头子,他家有良田千顷,骡马无数,家里储藏的粮食有上百万斤。胡继成问到哪里去找顾金芝。结果老人回答:你们现在住的那个地主大院,就是顾金芝家的。胡继成闻言不禁大吃一惊,剿匪部队师部和直属队,一共600多人,住在那所院子里都不显拥挤。老人又说:“之所以当地百姓都躲着剿匪部队,就是因为他们住在顾金芝家”。原来当地百姓把剿匪部队和匪首顾金芝当成一家人了。胡继成随即下令,搬出顾家大院,让战士们住进周围群众家中。每个村里住一个排或者一个加强班,每个加强班都配备两挺机枪和一门迫击炮。就算是冯春波带匪徒来进攻,战士们人数虽少,可武器好,弹药充足,还有完备的防御工事,土匪们一时半会儿也吃不掉。另外只要一个村子听到枪声,附近的战友们都会及时赶来增援,内外夹击,土匪们伤亡惨重,每次都狼狈不堪地逃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冯春波一连吃了几次亏,再也不敢轻举妄动了。

除此之外,剿匪部队还经常到各家各户查户口,一家几口人,干什么工作,都登记在册。然后不定期抽查,这家多一个人,要问他是哪儿来的,来干什么?少一个人;要问人哪儿去了,去干什么,谁能证明。通过这些细致的工作,一些混入民间的残匪相继落网,随后剿匪部队又以排为单位,控制各交通要道,制高点或者山垭口。白天看眼,晚上看火,一发现有匪情,立即集中兵力进行围剿。在剿匪部队不懈的努力下,躲在深山中的土匪们饥寒交迫,再加上不断有土匪家属进山去劝说,下山投诚的土匪越来越多。不到一个月,就有1500多名土匪,自动走进剿匪部队开办的学习班。剿匪部队对这些自动下山投诚的匪兵,一不杀,二不关。让他们自己推举管理人员,衣食住行都由他们自己负责,剿匪部队连个哨兵都不派。先后几千名下山投诚的匪徒,中间就没一个逃跑的,也算是一个小小的奇迹。转眼已经到10月份了,冯春波手下的匪徒也所剩无几,活动范围也被压缩在望儿寨,铜庆寨、西峰寺、风波山等有限范围内。不过冯春波是真狡猾,几次剿匪部队得到确切情报,知道他住在什么地方,可等战士们赶到,冯春波早就溜走了。于是剿匪部队又改变战术,动员进步群众,自新的土匪,配合剿匪部队,对冯春波经常盘踞的几个山头进行拉网式搜剿。最后留下望儿寨和风波山不动,胡继成师长不无得意的说:他这是得了诸葛亮的真传,给冯春波摆了一个“空山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27日夜里,剿匪部队收到。剿匪指挥部的命令,与辖区内的地方武装统一行动,搜捕冯春波,凌晨2点正式行动。天亮前,各剿匪部队,按时间准时抵达指定位置。随着指挥部一声令下,嘹亮的联络号声划破寂静的天际,成串的照明弹升上天空,把黑黝黝的大山照的亮如白昼。剿匪部队隔十几步远一个人,组成严密的搜捕网,在风波山上慢慢收拢。天很快亮了,土匪们根本没想到剿匪部队会连夜发起围捕,现在他们无处遁形,想逃都没有机会,最后一个个灰头土脸做了俘虏。到了下午三点多钟,已经抓获了40多名惯匪,只剩下冯春波还没有被抓到。俗话说长五月,短十月,眼看着天马上就要黑了,战士们不由得着急起来。当地百姓传说,冯春波能飞檐走壁,还会缩身术,老鼠洞都能钻进去,这厮钻山了,还是土遁了。为什么迟迟发现不了他的行踪。剿匪部队队抓紧时间,对被俘虏的土匪进行紧急审问,最后得到确切情报,冯春波就在风波山上。剿匪指挥部下令:就算天再晚,也要把冯春波抠出来。下午五点多钟,剿匪部队377团二连侦察排长黄殿珍,对着二十几米开外,山崖旁边的一堆枯草,虚张声势的喊道:“冯春波,我看到你了,这回你跑不了了,快出来投降吧!”这句话黄殿珍喊了整整一天,口干舌燥,声音也有些嘶哑。可他没想到话音刚落,那堆枯草突然动了一下,草丛中闪出一个人影,从山崖上跳落下去。黄殿珍顾不上多想,也跟着跳下悬崖。黄殿珍两脚刚落地,竟听到一声枪响,一发子弹贴着他的脸颊飞过去。黄殿珍一个侧翻,躲到一棵杉树后,手擎冲锋枪,仔细的向周围观察,只见山崖下,一个身材高大,满脸横肉的家伙,哼哼唧唧的靠在一棵树上,裤子上上有片片血渍。这就是刚才跳崖的那家伙,没想到落到一块石头上,摔断了腿。黄殿珍刚要上前去缴那家伙的武器,忽然听到身后有轻微的响动。作为侦察排长,黄殿珍的反应速度之快,有些出乎人的意料。黄殿珍藏身在一块巨石后,枪口直指刚才声音的发生处。一个满脸戾气的年轻人,手中举着大肚匣子枪,眼中却露出诧异的神色。当他发现黄殿珍的枪口已经瞄准自己时,顿时恐慌起来,他丢掉手中的枪,战战兢兢地道:“别开枪,我投降”。黄殿珍道:“你是什么人?”那青年回答:“我是冯司令的贴身警卫刘金”。黄殿珍脸上露出一抹轻蔑的微笑,俗话说见面不如闻名,眼前这个浑身战栗的家伙,也是大名鼎鼎,“九头蜈蚣”刘金,冯春波的贴身警卫。刘金束手就擒,不用问那个跌断腿的家伙,就是冯春波了。虽然黄殿珍看似稳占上风,可他还是不想轻举妄动,此刻冯春波已经站了起来,“九头蜈蚣”刘金见状,也跃跃欲试。黄殿珍知道冯春波逃不了,便对刘金道:“传说你会飞檐走壁,为什么这会儿不‘飞’了?”刘金说:“你们这么多人,我白天想跑也跑不掉,可现在马上天就要黑了”。“天黑了你也跑不了!”说话的是126师政治部主任车学藻,他刚才听到枪声,带着战士们及时赶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50年1月7日,在冯春波的出生地,独山乡冯店村的沙滩广场上。河南商城县人民政府和北县剿匪指挥部,联合组成人民法庭,召开公判大会,公审巨匪冯春波。从四面八方闻讯赶来的百姓有8000多人,其中好多都是从150多公里外的金寨,步行了三天赶来的。上台控诉冯春波罪行的群众络绎不绝。13岁的方小玉一家七口,有6个人死在冯春波手中,小姑娘在山洞里躲了七天,才捡回一条命。方小玉在台上哭诉,竟伤心过度的昏了过去。独山区农民刘鹏的儿子刘老诚,报名参军,结果被冯春波知道了,先是在刘老诚的胸口扎了一刀,然后挖出眼睛,活埋在老君坑,几天后又把尸体挖出来砍头……铁证如山,冯春波无从抵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巨匪冯春波公判大会

从上午9点一直到下午5点,先后有30多名群众,上台控诉了冯春波的罪行,还有166名群众,等待上台倾诉所受委屈。可惜时间已经来不及了。下午五点十分,联合法庭判处冯春波死刑,当场予以枪决。冯春波伏法后,老百姓欢呼雀跃,庆祝的鞭炮声,足足响了一个多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