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到1961年,发生了十分严重的持续三年的自然灾害,出生在那个年代的人饱受折磨,许多省市都出现了春荒和秋荒,包括河南、河北、山东等大省。

周恩来得知这个消息后,眉头紧锁,心情十分沉重。

怎样才能解决老百姓的粮食问题呢?

接着,周恩来把各地区的灾情报告送给毛泽东看。随后,毛泽东给15个省市送去一份文件,

文件的名字很是醒目:《十五省二千五百一十七万人无饭吃大问题》。

周恩来也特意写了一封信,强调各个省市马上确认自己的粮食库存,并且尽最大的努力调运支援缺粮食的地方,共渡难关。

而关于调运粮食,还发生了这样一件事:1961年,周恩来到江西视察时,与省委书记刘俊秀连干三杯酒,换来了外调粮食三亿斤。

这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没有经历过自然灾荒,就不知道风调雨顺的可贵。1960年,灾害依然不停,粮食问题依旧是燃眉之急。

那一年,全国耕地面积共有16亿亩,但光受灾的面积就高达9亿亩,占了一半还多。变本加厉的自然灾害让许多土地长不出粮食来,原本计划6000亿斤的粮食产量,最终收获的只有2000多亿斤,有些地区甚至颗粒无收。

要知道,那个时代杂交水稻还未出现,粮食产量本就很低,如果正常的年景,人们也就是勉强果腹,如今粮食产量大大削减,真可谓是哀嚎遍野,吃不饱饭。

土地不长粮食,没有经济来源,冻馁而死的老百姓,数不胜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60年夏天,中央开会决定,调粮任务迫在眉睫。

下发各省市指标的时候,江西省赫然在列。

当时,江西受灾害相对不太严重,且江西人口少,粮食压力较小,曾在1959年曾完成了13亿斤粮食外调任务。如今,为缓解其他省市的饥饿问题,江西省再次临危受命。

中央领导人知道江西人民也受了苦,于心不忍。周恩来总理还亲自到时任中共江西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的房间,恳切地告诉他如今的形势:

“如今大多数产粮大省都饱受饥荒之苦,今年,就连四川也遭到了自然灾害的袭击,生产能力几乎没有了,此时需要我们能够再次伸出援手。”

看到杨尚奎面露同情,周总理接着说道:“去年,你们克服万难调出了13亿斤的粮食,减少自己的粮食供给,发扬风格,你们受苦了!可如今饥荒未果,这场特殊的战争还得打下去。”

“你们能否再增调两亿斤粮食,支援中央,救救燃眉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罢,杨尚奎面露难色,他知道周总理的话句句真诚,可是身为江西的第一书记,老百姓的父母官,江西老百姓的问题目前也十分严重。

于是,他正了正身子,向总理汇报江西的情况:

“自古以来,江西省就是产粮大省,有了灾害支援中央,是在正常不过的事。江西人民宁可自己勒紧裤腰,也要保证粮食的输出。

只是江西的现状也不乐观。1958年大炼钢铁,早已导致粮食歉收,1959年也受到自然灾害的波及,粮食产量又有所削减,但还是想方设法拿出了13亿斤粮食。

这让许多老百姓也吃不上饭了,现在各处都有因为饥饿而全身浮肿的人们,要是明年江西也遭灾,那后果将不堪设想。”

杨尚奎说着说着,声音哽咽了起来,说:“江西有些地区吃不上饭,用红薯叶子代替,身为父母官,自己看在眼里,疼在心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总理听后也十分动容,他明白杨尚奎艰难的处境,接着说:“尚奎啊,如今山东等许多地区,连红薯叶子都吃不上啊,老百姓吃树皮,挖野菜度日。问题是,全国不止山东受灾呐。”

在万般困难的情况下,杨尚奎最终接下了这个艰难的使命。

好在那一年,江西人民团结一心,拧成一股绳,最终圆满完成了15.5亿斤的高额粮食外调任务,帮助上海、武汉等大城市渡过难关。

有时候总在想,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为什么都习惯于节衣缩食,即使现在不愁吃穿,也舍不得浪费一米一豆。原因就在此啊,只有真正经历过吃不饱饭的岁月,才能深刻明白,一粒米究竟意味着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61年,人们期待的好转并未出现,自然灾害依旧十分严峻,所以江西依旧面临着粮食外调任务。想到前两年粮食外调那么多,使得江西人民饱受饥饿,江西省政府就想向中央请示,希望今年能够少一些数额。

其实,江西省委的担忧不无道理,因为那两年,全国各地的许多灾民涌入江西,导致江西的人口负担大大加重,如今自己都无法养活,很难再拿出那么多的粮食了。

于是,江西省政府向中央请示,请求今年的调粮指标减少至12亿斤,稍稍降低一下压力。

1961年9 月 17日,周恩来在庐山参加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后,在一些省领导的陪同下来到江西南昌视察。

其实此次前来,周恩来心里是有想法的,他想让江西的调粮额度在12亿斤的基础上,再加三亿斤。不过他还没想好该如何开口,这也是无奈之举,在来江西之前,周总理已经和其他九个省市商讨过调粮指标的问题,无奈“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商讨并没有成效。

周总理只好把最后的赌注,压在“江西老表”身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负责接待周总理的,是省委第一书记杨尚奎、主管农业的省委书记处书记刘俊秀等人。

得知周总理要来,刘俊秀十分兴奋,在席间,他举起酒杯敬周总理,并表示:“南昌是总理领导八一起义的英雄城市,人民解放军的诞生地。总理离开南昌 34 年了,今天到南昌视察工作,我们心里格外高兴,为总理的健康干一杯!”

刘俊秀道出了大家的心里话,但周恩来端起酒杯站了起来,却没有再提南昌起义,而是话锋一转:“这几年自然灾害,江西人民为了支援各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应该受到表扬。”

大家纷纷表示赞同,刘俊秀、杨尚奎等人推手说:“都是应该的。”

接着,周总理举起酒杯对着刘俊秀说:“俊秀同志,既然你要同我喝酒,那我有个条件。”

刘俊秀心中打鼓,因为他知道,周总理喝酒向来十分豪爽,酒量又高,只好小声地问:“什么条件?”

不料,周总理接下来的话,让所有江西领导都捏了一把汗。

周恩来总理说:“俊秀同志,咱们干一杯酒,就增加一亿斤你们的省外调粮任务,咱们要是连干三杯,就增加三亿斤,意下如何?”

刘俊秀听后,立刻感到自己手中的酒杯有千斤重,不禁紧张得开始冒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俊秀

过了片刻,他开口回道:“总理啊,江西的情况实在不乐观,我们承诺的12亿斤粮食绝对一粒不少,保证完成任务。但再加三亿斤的话,就是15亿斤了,这恐怕难度太大呀!”

看着刘俊秀陷入了两难境地,与周恩来同行的谭震林灵机一动,用言语鼓励刘俊秀:“老刘啊,你刚才的豪情壮志到哪里去啦?总理好不容易回到南昌来,就这一个条件,你就先答应他嘛!”

有了谭震林等人的附和,刘俊秀不好再驳周总理的面子,只好勉为其难地答应下来,大声说:“三亿斤就三亿斤!全国各地有困难,我们就响应中央政府的号召,听总理的指示!”

周总理也不含糊,接连饮了三杯酒,并说:“三亿斤,三杯酒,说好了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总理

在一片掌声中,这场“赌酒”活动圆满结束。只留下杨尚奎在席间喃喃自语,掰着手指头算:“12亿斤再加3亿斤,今年又是15亿斤哟!”

这一幕不禁惹得大家又哄堂大笑起来。

其实,周恩来总理从来不打无准备之仗,也绝不会向刘俊秀提无理要求,早在来之前,他就已经对江西的粮食产量有了调查,平均了人均粮食产量,数目还是比较客观的,与受灾地区相比,还是很高的。

所以,周总理才会开这个口,也成功用三杯酒换回了三亿斤粮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周恩来

1962年,自然灾害渐渐好转了,但此时的国内问题再次出现,蒋介石一直抱有反攻大陆打算,沿海地区一旦开战,中国的经济必将再次受到打击。

为了做好战争的准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毛泽东也来到江西视察,接待者同样是刘俊秀,此时毛主席向刘俊秀询问:“假如蒋介石真的和我们打起来,你们江西的粮食供应将作何打算?”

刘俊秀拍了拍胸脯表示:“主席,您放心,您在前线用兵,6亿斤军粮我们江西包了!”

听了这话,主席开怀大笑起来,没有粮草上的后顾之忧,主席再次表扬了江西在去年的调粮指标中增加三亿斤,江西人民顾全大局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应对灾荒,江西省曾经在1959年就建成了300多个新农场,正是因为如此,在需要调粮的时候,才能一次次挑战极限,拿出最多的粮食来,这样未雨绸缪的举动也足以彰显大局意识。

据统计,从 1950 年至 1980 年,江西共外调粮食 368 亿斤,其中净上调 287 亿斤。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时期,江西省外调粮食总共有 43.5 亿斤,在当时的调粮大省中处在数一数二的地位。

在这样困难的时刻,江西人民为全国走出饥荒做出了最大的贡献,我们将永远铭记于心,感恩于心。

如今,中国经济好起来了,作为贡献巨大的产粮大省,江西始终没有忘记使命,作为中华民族坚实的后盾,任何时候都没有退缩,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