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

1954年,在一个周六的下午,毛主席委托自己的保健医生王鹤滨前往北京外国语学院找一位名叫陈文新的大学生,接她来家中作做客。

很快,王鹤滨便把陈文新接到了中南海,此次,陈文新与毛主席的见面长达6个小时,那么,毛主席为何会邀一位女学生来到中南海家中做客呢?一切,还得从毛主席与陈文新的父母(陈昌、毛秉琴)之间开始说起……

1894年,陈昌出生于广西梧州,1902年,他随父母回到故乡湖南浏阳陈家大屋。1911年,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与毛泽东、何叔衡、蔡和森等结友。

在湖南省立“一师”,陈昌学习刻苦,自强不息,课堂之外,不是在阅读报纸,就是在自习室读书,他好学深思,读书思考有所得,必记笔记,并写进日记,因此,他深得老师杨昌济的喜爱。

杨昌济曾在自己的《达化斋日记》中写道:“阅熊、肖、陈三生笔记,均有长进。焜甫多记读书讲论所得,子升多记思虑所得,章甫(陈昌)多记行事所得,一重博学,一重深思,一重力行。”

在朝夕相处的大量实际活动中,陈昌加深了对毛主席的认识和了解,那时,毛主席那种“四面云山来眼底,万家忧乐系心头”的伟大胸怀,使陈昌无限敬慕和向往;毛主席“改造中国与世界”的伟大抱负,使陈昌深受鼓舞;毛主席言传身教的亲切关怀,更是给了陈昌以无穷的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陈昌

在毛主席身上陈昌看到了中国的希望,看到了东方的曙光,因此,他决心跟随毛主席,在阶级斗争的风浪中,把自己锻炼成为“改造中国与世界”的“栋梁之材”,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作出贡献。

后来,在毛主席的倡议和杨昌济的指导下,毛主席、陈昌等组织了一个哲学小组,专门研究《新青年》中所提出的新思想、新问题。

从学校毕业后,陈昌虽然身在浏阳,却心系长沙故人,他经常把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写信告诉毛主席,与毛主席交流意见,相互促进。在陈昌的日记中曾写到毛主席既是老师又是好友,毛主席也常常写信给他,鼓励他不断上进,除此以外,毛主席还常寄书刊给他,如《中华杂志》、《时事痛言》,这在陈昌的日记中都有反映。

1917年冬,毛主席等人开始酝酿成立新民学会,至1918年正式成立,陈昌一直参与其中,他也是新民学会的发起人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

毛泽东在《新民学会会务报告》中说,新民学会有姓名已3年了,这是从1915年秋毛泽东发布《廿八画生征友启事》算起的。

这个启事的联系人就是陈昌。启事寄到长沙各个学校,也在长沙城门口和通衢要道上张贴出来。

湖南第一女子师范的一个姓马的校长见启事写::来信由第一师范附属小学陈章甫转交,怀疑征友者是想借此找女学生谈恋爱,于是就找到第一师范。

陈昌告诉他:“廿八画生是一位品学兼优、胸怀大志的青年。”也正是陈昌的这一番话才使那位校长打消了对“廿八画生”的疑虑。

当新民学会组织赴法勤工俭学时,陈昌曾考虑留学日本。毛泽东认为他留在国内能发挥更好的作用,以学校为阵地,培养人才,陈昌欣然同意。

1920年7月,毛泽东从上海回到长沙,开始了建党的活动。毛泽东任第一师范附小主事,陈昌任教员。

当时他们同住在天鹅塘青山祠一所房屋内,陈昌已经结婚了,其他人还是单身,为此,毛主席建议成立革命大家庭,在一起吃饭,并委托陈昌的妻子毛秉琴管理大家的生活并做饭,几家同在一处吃。

一直以来,大家相处得十分和谐,毛秉琴与毛主席同姓,又比毛主席大了半岁,毛主席便主动认毛秉琴做姐姐,当时陈昌的大女儿一元已经四岁了,她便叫毛主席为“舅舅”。

1920年冬天,毛主席与杨开慧结婚时,陈昌夫妇帮着张罗,尤其是毛秉琴,她特意把自己的结婚礼物拿来为毛主席布置新房,这让毛主席和杨开慧都十分感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和杨开慧画像

1920年8月,党在湖南进行革命活动的开路先锋——文化书社在长沙成立了。

为了使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迅速普及到全省,毛主席派陈昌去浏阳成立文化分社,设在浏阳西乡金江高等小学。

陈昌在浏阳不仅推销总社发行的各种进步书刊,自己还刻印进步书刊上的好文章,广为印发,对新文化和马克思主义在浏阳的传播,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921年春,根据毛泽东建议,陈昌等人在浏阳以金江高小为据点,继续传播新文化、新思想,进行教育改革。

为增加学校的进步力量并使新文化运动深入到其他乡村,陈昌向毛主席请求从自修大学派一些人来充当教员。

1923年陈昌回到长沙。此时,因毛泽东被赵恒惕通缉,已离开长沙。毛主席创办的自修大学及其附属补习学校也被解散。部分教职员在中共湘区区委书记李维汉领导下重新组织湘江中学,陈昌积极参加了筹办工作,公推毛泽东为名誉校董,陈昌等11人为校董。

就是这样,在新民学会这个组织里,陈昌跟着毛泽东,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迈进。中国共产党的预备队伍——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建立了,陈昌和大多数新民学会会员都加入了这个组织。

后来,陈昌又光荣地成为湖南最早的知识分子党员之一。从此,陈昌成为无产阶级先锋战士,昂首阔步投入新的战斗。

大革命失败后,陈昌潜至贺龙部任团长,并参加了八一南昌起义。南昌起义后,起义部队在潮汕地区受挫后与部队失去联系,陈昌辗转脱险回湘。

1928年,陈昌前往迁至上海的湖南省委机关工作,1930年1月,陈昌以中央特派员身份,赴湘鄂西根据地工作的途中,在澧县不幸被捕。敌人企图以高官厚薪拉拢,遭其严词拒绝,继而施以酷刑,其亦始终坚贞不屈,决心“献身党的事业,死而无憾”。

1930年2月23日,陈昌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临刑前高呼:“革命一定成功!劳苦大众一定要解放!”表现了共产党人为人民的解放坚定不移的革命精神。

当毛主席得知好友陈昌被害的消息后,非常悲愤,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在同宋任穷谈话时,曾对陈昌评价很高,特别称赞陈昌是一位杰出的宣传鼓动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

毛主席和陈昌很好地诠释了友谊的真谛——互帮互助互勉,亲密无间的情谊在他们身上得到了最大的体现。

1930年 ,陈昌在敌人监狱中度过了最后的时日,在此之前,他曾嘱咐自己的妻子毛秉琴:“你一定要养育好我们的三个女儿!”

陈昌的这句嘱托,毛秉琴牢牢放在了心上,在丈夫牺牲后,她努力地完成丈夫的遗愿,虽然毛秉琴的文化程度不高,但是她却总想让自己的女儿多读一点书,将来好在社会立足,也好为社会做出一定的贡献。

为此,哪怕是生活再艰难,毛秉琴也不辞辛劳,靠替人缝补衣服换得男劳力为家里耕种几亩水田。

但是她一个人的力量总是微弱的,好在三个女儿都十分懂事。陈昌牺牲时,大女儿刚读完小学五年级,为了能帮母亲分担家庭重任,她努力自学,15岁时就冒充17岁,考上了小学老师,从此与母亲一同肩负起了养活全家的重任,也是从那时起陈文新才有了上学读书的机会。

1945年,抗战胜利的同时,陈文新也高中毕业了,当母亲毛秉琴得知这一消息后,既高兴又有些无助,高兴的是女儿读完了高中,无助的是上大学的学费应该从哪里来。

陈文新自幼便十分懂事,她知道自己的家庭无法承担她上大学的费用,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她在家乡教了两年小学,一部分用来生活,另一部分则攒起来。

1948年,陈文新考上了武汉大学,在学校她靠勤工俭学维持学习和基本生活。

1951年4月,学校放假后,陈文新借机回到湖南家乡看望母亲,毛秉琴见到女儿回来看自己十分高兴了,询问了陈文新学习和生活状况后,又对她说:“一直以来,毛主席都十分关心咱们家的生活,全国解放后,他给我写了两封信,你大姐给他写的信也有回信,这么多年了,我都没有再见过他,你替我给毛主席写一封问候信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

陈文新听到后点了点头,一直以来,她都为毛主席能关心自己的家人而感动。

回到学校后,陈文新按照母亲的意思代母亲给毛主席写了一封问候信,除此以外,她自己以自己的名义也给毛主席写了一封问候信,在信中,陈文新 汇报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她把自己的这封信夹在了母亲的信中。

信发出不久后,陈文新便很快就收到了毛主席的回信,信封上写着武昌武汉大学陈文新同志,落款则是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毛寄。

当时这封信先是落在了陈文新的一个同学的手中,当这个同学看到是革命军事委员会毛寄,猜测这封信可能是毛主席寄来的,于是,他便把这封信拆开看了一下,一见果真是毛主席的来信,大家都兴奋不已,纷纷传看。

最终,这封信在大家传阅后,才到了毛主席的手中,毛主席在信中这样写道:

“文新同志:你的信和你母亲的信都收到了,很高兴。希望你们姊妹们努力学习或工作,继承你父亲的遗志为人民国家的建设服务。问候你的母亲 。祝进步!毛泽东 四月二十九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写给陈文新的信

读罢信后,陈文新心情十分激动,而同样兴奋不已的还有武汉大学的师生们,当时有人建议:陈文新收到毛主席的来信,我们用信上的字做校徽吧!最后,不只是校徽,就连校牌、周报的字体都取自毛主席给她写的那封信,时至今日,武汉大学的校名依旧还在使用毛主席写的这几个字。

毛主席的这封信,字里行间都是关怀,这让陈文新十分亲切,也正是这封信,更加坚定了陈文新要好好读书,日后为人民服务的信念。

1951年夏,陈文新读大四,进入了毕业实习阶段,当时实习地有两个,一个是南京,一个是北京。

当毛秉琴得知女儿要去实习后,又再一次委托女儿代自己去看望毛主席,为此,陈文新也选择了去北京实习,来到北京后,陈文新便再一次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当时她并没有收到毛主席的回信,只以为是毛主席工作繁忙,顾不得见她。

但让陈文新没想到的是,一天,毛主席的秘书田家英找到她,说:“毛主席派我来看望你。”

听到这句话,陈文新激动不已,这一天,田家英同陈文新谈了一上午,据陈文新回忆:

“他(田家英)告诉我,不仅要注重学习,还要注意政治,要积极要求进步,除此以外,他还讲了解放战争打仗的故事,他说:‘胜利是小车推出来的,人民做了巨大的支援,所以胜利快。因此,我们要关心农民,发展农业……”

当田家英回到中南海后,特意向毛主席汇报了此次与陈文新见面的过程,一个星期后,毛主席把田家英叫到自己身边,嘱咐道:“你去接陈文新来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

很快,田家英便给陈文新打去电话:“毛主席让我来接你。”

当时陈文新正在实验室干活,当她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高兴得不得了,因为时间紧,陈文新没来得及换衣服,便穿着做实验的衣服来到毛主席家中做客了。

陈文英来到中南海后,被安排在了一个大的会客厅,等待毛主席的到来,毛主席很快来了,陈文新看到毛主席后,立即站起身,她久久地仰望着毛主席的面孔,激动地热泪盈眶,什么话也说不上来。

毛主席主动同陈文新握了握手,然后又让她在自己身边坐下:“我大姐现在身体还好吗?”

陈文新知道毛主席口中的大姐是自己的母亲,于是,她赶忙点了点头:“我母亲身体还算健康。”

随后,毛主席又详细询问了家乡人民的生产、生活情况,毛主席问:“炭坡还烧炭吗?”

陈文新如实回答:“没炭烧。”

毛主席又说:“我曾两次去过你的老家炭坡,1930年红军攻打长沙时,我见过你母亲一面,也是在那个时候我才知道你父亲牺牲的消息的。”

陈文新仔细听着毛主席的话,她注意到毛主席的眼眶有些微红,良久后,毛主席轻叹一声又说:“你父亲是个好同志!”

因为见到毛主席十分激动,陈文新不敢问毛主席话,毛主席问她什么,她便说什么,毛主席知道她在武汉大学学习,十分高兴,便鼓励她要好好学习,最后还在她的日记本上签下了“努力学习”四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给陈文新写的努力学习

毛主席同陈文新畅谈了一会儿后,便把她留下了吃饭,这一次会见洋溢着满满的幸福氛围,陈文新三岁的时候,便失去了父亲,她没有享受过很多的父爱,但和毛主席见面的这三个多小时,她感受到了如同父亲一般的亲切关怀,这让她无比快乐。

1953年,陈文新从武汉大学毕业,当时她留在了华中农学院做起了助教(武汉大学把农学系从武汉大学分离,成立了华中农学院)。

与此同时,学校分配了一个留苏名额,在经过重重选拔后,陈文新获得了这一名额,而在去苏联前,必须先去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一年外语,就这样,陈文新再一次来到了北京。

到北京后,陈文新赶忙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汇报了她要去苏联学习的事情,毛主席收到信后十分开心,特意派叶子龙去北京外国语学院看望了她。

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了一年后,陈文新即将前往苏联,这时,她又一次想起了毛主席,她再次提笔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汇报自己当时的情况。

当毛主席收到这封信后,叫来当时在预备班学习的保健医生王鹤滨,毛主席拿出了陈文新的信说:“你带着这封信去外国语学院找到陈文新,带她来中你那还见我。”

很快,王鹤滨便拿着陈文新写给毛主席的信来到北京外国语学院,四处打听,当找到陈文新的时候,王鹤滨拿着信问:“这信是你写的吗?”

陈文新点了点头,然后王鹤滨又说:“我受毛主席委托找你,主席邀你去家中做客。”

陈文新听到毛主席要见自己十分高兴,一路上,她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王鹤滨还对她说:“毛主席对我讲,你是在武汉大学学习土壤文化的,很有志气。”

来到中南海后,王鹤滨把陈文新带到了毛主席住的地方,带进了一个女孩子住的房间,这一次,毛主席与陈文新谈了6个小时,或许是因为陈文新大学毕业了,也要留苏了,算是长大了,这一次谈话,毛主席主要和她谈的是农业,谈话间,毛主席还给陈文新削了一个桃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毛主席和陈文新合照

最后,陈文新和毛主席一家共进了晚餐,饭后还看了一场电影 ,直到晚上9点,陈文新才依依不舍的同毛主席告别。

1957年,陈文新在苏联再一次见到了毛主席,那时,在莫斯科大学,毛主席接见了中国留学生,陈文新当时就在现场。

毛主席在见到很多中国人民的孩子后,他说: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1959年,从苏联回到祖国的陈文新在中国农业大学开始了教学工作,她知道毛主席工作繁忙,便鲜少再给毛主席写信。

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逝世,当陈文新得知这一消息后,赶忙与农业部取得联系,批了四张票了,她便赶忙来到人民大会堂给毛主席送行,当看到毛主席的遗体后,陈文新的眼泪止不住的落了下来,她不敢相信一直关心自己的毛主席已经不在了。

此后的岁月里,陈文新始终没忘记毛主席的教导和勉励,一直以来,她致力于改良我国土壤结构的研究,她带领着自己的学生,倾尽自己毕生所学,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根瘤菌资源库,也正是她的贡献让我国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始终在世界名列前茅。

2001年,75岁的陈文新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她为祖国培养出的农业方面的人才更是数不胜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陈文新院士

2021年10月7日,中国科学院院士陈文新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