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1年,在纪念“西安事变”25周年的会议上,杨虎城的长子杨拯民向周总理表达了自己的“不甘心”。

杨拯民的不甘心,与父亲参与的那场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有关,也与蒋介石后来推出的那本所谓的日记——《西安半月记》有关。

杨拯民知道寻求真相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他更担心,“再过若干年有些人不在了就没办法整理了”。

周总理很重视他的提议,于是决定开始处理这件事。

那么,杨拯民的不甘心是因为什么?周总理听完杨拯民的提议后,又是如何处理这件事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编造事实,推出《西安半月记》

众所周知,蒋介石喜欢写日记,坚持写了57年。他写的日记有两种,一种是给别人看的,一种是给自己看的。

《西安半月记》就是一本写给别人看的日记。

这本日记记载了蒋介石因“西安事变”被囚禁在西安半个月经历的一些事情,但是这本日记还有一个特别的地方——不是蒋介石写的。

国共合作抗日达成,“西安事变”结束,但在蒋介石心里这一切都还没结束。

面对这件给自己带来很大耻辱的事件,蒋介石决定掩盖事实,利用舆论,让大众指责张学良、杨虎城二人的不臣之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让大众相信自己写的是实情,蒋介石专门找来了非常擅长写文章的陈布雷。

陈布雷是国民党在文化舆论宣传领域的“总参谋长”,他的文笔一向能满足蒋介石的需求。

据陈布雷回忆,当时蒋介石向他提出3个重点要求:

  1. “把事变经过写清楚”,必须要让大众知道张、杨囚禁他的真实目的是犯上篡权,为了夺取他在国民党里的军政大权才发动事变的;
  2. 着重写他在“西安事变”中是如何度过的,还有他不顾生命危险,坚持规劝张、杨赶紧纠正错误,加入抗日;
  3. 表明他是在上帝的保佑下才化险为夷的。

作为蒋介石御用的笔杆子,陈布雷接到任务后也犯难了,因为他对“西安事变”已经知道得一清二楚了。

当时陈布雷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会议副秘书长,还在蒋介石的侍从室工作,负责宣传方面的工作,能够接触到好多最新消息,大事知道,小事他也知道,他甚至知道蒋介石在逃跑的时候忘记把假牙带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陈布雷个人认为如果不是蒋介石一直坚持不肯抗日,还安排杨虎城去攻打陕北的红军,张、杨也不可能发动军事政变。

另外,写出来的内容万一没有达到蒋介石的要求,有可能还会把命搭进去,因此,陈布雷认为这回帮蒋介石写日记是一件非常艰难的工作。

思虑再三,他决定不接手这个烫手山芋,以“当时不在西安,不了解事情经过”为由,建议蒋介石去找事变相关亲历者来写,这样也可以让大众信服。

别人写,蒋介石不放心,再者,蒋介石本就没打算真的把那些天的经历写下来,因此陈布雷在不在案发现场不是问题,于是告诉陈布雷,“你只要按照我的要求写就行了。”

外界知道蒋介石有个写日记的习惯,陈布雷决定以日记的形式来写,这样对外公开的时候,至少可以减少外界怀疑内容的真实性。

经过两个月的努力,陈布雷终于帮蒋介石完成了《西安半月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看完之后,又做了一些调整之后,把定稿后的《西安半月记》出版,首先在国民党内部发放。

一方面是为了“洗白”自己,另一方面也想借此震慑一下国民党内部那些掌握军权的将领们,跟他蒋介石对着干,是不会有好结局的。

之后,《西安半月记》在社会上广泛流传,由此,社会上才开始出现了一些人质疑张学良、杨虎城到底是不是抗日爱国将领?他们发动“西安事变”真是为了国家?

蒋介石在书中表达了自己有抗日的愿望,而张学良和杨虎城却误解了自己的“拳拳救国之心”,居然以下犯上,以权谋私,直接把他囚禁起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他把自己带来与抗日有关的材料拿给张、杨看,之后又与二人多次进行谈话,两人才加入到抗日队伍中来。

为了增加事情的真实性,还特别写了12月14日夜里,他和张学良再次见面的场景。张学良接受他的批评教育之后,顿时泪流满面,表达歉意。

对于事变和平解决,书中描述是这样写的,在他的教化启发之下,张、杨二人浪子回头,悔恨发动军事政变,改过自新,决定跟着他一起抗日,因此才选择放了他。

这本书不仅“污蔑”张、杨二人,同时书中还多次给中共扣上“匪”的污名。

他认为张、杨二人固然可恨,但是他们也是被教唆的,二人鬼迷心窍站在了中共立场上,导致他辛辛苦苦“八年剿匪之功”堕于一旦。

既然书中有这么多胡编乱造的事情,为什么还会有人相信呢?

那是因为蒋介石特别会演戏。

事变和平解决之后,蒋介石首先把张学良送上军事法庭,交由大家认为比较公正的军事法庭处置,而事变的另一位当事人杨虎城,是从犯,蒋介石没有对他采取任何措施,去欧洲考察工作了。

于是,有人认为如果蒋介石不是真心抗日,没有博大的胸襟以及不以国民和民族的安危为己任,是不会如此“宽容”对待张、杨二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的情况大家也都知道了,张学良被囚禁,杨虎城被杀害。

而负责写《西安半月记》的陈布雷选择了自杀,他曾给朋友的信中提到,自己当年帮蒋介石写日记是被逼无奈,甚至还明确了日记的内容都是按照蒋介石的要求来写的“不能用我的笔达我所言”。

国民党退居台湾后,曾有人在香港的一家报纸上公开发表文章,质疑蒋介石那本日记的真实性,蒋介石为了扭转不利于自己的舆论,于是逼迫张学良写文章。

那篇名为《西安事变忏悔录》的文章发表出来后,再次混淆了大家的认知。

因为蒋介石一次又一次强迫他人写文章为自己“洗白”,所以导致原本没有什么疑点的“西安事变”变成了舆论的焦点,导致事情真相变得扑朔迷离。

杨拯民作为杨虎城的长子,他认为事情已经过去25年了,不能再让蒋介石为了自己的利益而扭曲事变的事实,应该向大众公布“西安事变”的真相,应该要还父亲一个公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