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周晶晶 邹园)探索推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内涵发展的路径,提升课程教学质量。5月9日,无锡市新吴区委统战部、新吴区教育局联合在高浪小学举行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课程研讨活动。

这是一次特殊的民族团结文化“课程研讨”,是继去年3月新吴区在高浪小学举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活动之后又一次主题教育实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了解,新吴区目前有7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示范学校”。当天,新吴区中小学校首届“铸牢共同体意识”主题微课的优秀课例教师代表共同参与活动。高浪小学参与微课评比并精心打磨了两节课例,均获得专家一致好评。

无锡市民促会常务副会长、江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沈伟晔等嘉宾莅临指导。现场,嘉宾们为新吴区中小学校在首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微课评选中获得特等奖和一等奖的教师颁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浪小学长期致力于学科的国家基础课程与民族团结教育融合课例研究,11门学科的教师代表也来到活动现场,并围绕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实践进行课例展示。赵星灿老师执教了二年级音乐课《乃哟乃》。在教学中,赵老师引导学生侧重于聆听音乐、发现音乐,还以舞促唱、以声传情,让民族音乐风情自然流淌在孩子们的心田。李明秋老师执教了四年级音乐综合实践课《一江繁花一路歌》,将民族歌曲放入大单元教学的情境中,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民族根源和文化传统,提升了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两位老师在教学中呈现、投放各种民族元素,践行了中华美育精神”,江南大学沈伟晔副教授充分肯定了两节课的课堂设计。活动当天,十位优秀课例教师代表就自己的备课思路、和备课中遇到的困惑进行了思维碰撞,大家对课程思政有了新的认识。

近年来,高浪小学结合学校文化和学生特色,深化新时代下“红石榴精神”在实践研究和立体解读中的内涵,形成了“一核两翼四驱动”的民族团结教育工作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校“两翼并举”,一是开展专题教育,充分利用民族团结教育读本,在学生心中播撒民族团结的种子。二是推进课程融入,以“三个离不开”“四个与共”“五个认同”为核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进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特色课程。

近年来,高浪小学持续开展民族团结文化教育,让“红石榴”浪花奔腾在每一个孩子心田,成为了促进不同民族师生情感体验的精神家园。

学校不断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建设,拓展思政教育资源,创新课程改革方式,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促进各族儿童幸福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