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越南飞行员乔清陆等10人投奔中国

1981年9月30日,27岁的越南飞行员乔清陆,联合机械师黄春团等9人,在越南的首都河内,夺取了越军总政治部唯一的一架UH-1H直升机。之后,他们驾驶着这架飞机,从越南的白梅机场起飞,向咱们中国投奔而来。

那么乔清陆是何许人也呢?他们10人又为什么选择出逃呢?乔清陆等十人来到中国之后,又是怎样被对待的呢?这篇文章就给大家详细地分享一下,1981年乔清陆等10人投奔中国的历史事件。

这起事件的关键人物,是越南空军的上尉飞行员乔清陆。说起乔清陆,咱们需要先从乔清陆的父亲说起,乔清陆的父亲曾经在咱们中国生活过。那个时候胡志明还在掌权,胡志明和咱们伟人的关系非常好,在胡志明去世之前,咱们两国的关系可以说是犹如兄弟般亲。所以说,乔清陆的父亲,在咱们国家受到了很好的优待,他对他身边中国人的印象都非常的好,他把咱们中国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受到父亲的影响,乔清陆也非常喜欢咱们中国可是后来,他的父亲却因此受到了黎笋当局的严重冷落和排挤。

1969年9月2日,北越的主席胡志明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胡志明

胡志明去世之后,黎笋接替了他的位置,成为了北越的最高的领导人。

黎笋发家于越南的南部,对中国没有什么感情,他很讨厌胡志明“亲中”的做法。

在黎笋上台之后,他大力提拔了他自己的一些亲信。而乔清陆的父亲则被逐出了权力中心,受到了严重的排挤。黎笋当局的这种做法,引起了乔清陆内心的不满,但他当时也很无奈,毕竟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小的,他也没法反抗。

乔清陆在1969年的时候便开始在越南人民军服役,那个时候越南战争还没有结束,当时乔清陆他们部队经常喊的口号就是:“赶走美帝,迎接解放。”

最终,在咱们中国的一些帮助之下,1975年的时候,越南正式统一。

一个国家刚刚统一,按道理来说,应该逐步地发展。可是这个时候,黎笋当局却选择了一个霸权主义的做法,他想要称霸整个东南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黎笋

在苏联的支持之下,黎笋当局一方面派越军对柬埔寨发起了全面的侵略,另一方面,又在中越边境接连挑起事端。此外,针对他们越南内部,黎笋当局也非常的狠,实行了高压增税的方法,当时的越南老百姓们,可以说是苦不堪言。

针对黎笋当局的这种做法,乔清陆变得更加不满了,乔清陆本以为把美军赶出去之后,他们就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了,但没想到竟是这种情况。但他当时也没办法,不服从命令的话就会被枪毙。因此,他不得不驾驶着直升机在老挝,柬埔寨等边界执行巡逻任务。

后来,在柬埔寨乔清陆亲眼看到了越军烧杀抢掠的暴行,以及大量无辜老百姓的死亡。这个时候,他对黎笋当局彻底失望了,他觉得他不能再一条路走到黑了。于是,乔清陆内心便下定了出逃的想法,而如果要出走的话,仅凭他一个人的实力是不行的,因为当时的环境非常严峻,由于黎笋当局对华的强硬做法,导致在此之前,就有很多越南人民投奔到了咱们中国,后来,越南对这方面管得非常严。所以说,一个人想要顺利地出逃,简直是难于登天。

但是,乔清陆并没有轻易地放弃,他决定找一些和他同一个想法的人,一起行动。其实,当时在越军部队当中,有这种想法的人是非常多的,他们都对黎笋当局的做法深恶痛绝。

1981年4月的一天,乔清陆找到了他关系非常好的一个朋友,他的这名朋友叫黄春团,是当时越军空军的地勤机械师。两人见面之后,乔清陆小声地把自己想要出走的想法告诉了黄春团,黄春团听了之后没有一点惊讶,他接着对乔清陆说道:“我也有这个想法。”就这样,他们二人一拍即合。

随后,乔清陆和黄春团便开始为出逃做准备。他们当时遇到的第一个难题,不是找出逃的飞机,而是找电瓶和磁罗盘,这又是为何呢?因为当时越南为了防止军人外逃,出了一项规定,那就是,飞机停飞后,必须将指示方向的磁罗盘和启动用的电瓶给拆下来,集中保管。所以说,他们要想驾机叛逃的话,首先就要先搞到电瓶和磁罗盘。而要搞到这两件东西,想去集中保管的地方偷,那是几乎不可能的,因为有重兵把守,他们根本靠近不了。

在当时,他们剩下的唯一方法就是去黑市上买。此外,当时越南国内的物价涨得很快,再加上黑市上的东西本来就贵,所以说,这个时候摆在乔清陆和黄春团面前的第二个难题,便出现了,那就是钱的问题。他们两个当时是小军官,根本不可能筹到这么一大笔钱,不过幸运的是,正当他们发愁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乔清陆得知,有一名家境较好的建筑工程师也有出逃的打算,于是,他赶紧去找到了这位工程师。

这名工程师叫杨文利,当时已经49岁了,在1975年越南统一之前,杨文利是南越的一个工兵,他还为美国做过海军技术顾问,越南统一后,杨文利被抓进了牢里。后来杨文利被释放之后,他也没有得到黎笋当局的重视,再加上他也亲眼目睹了黎笋当局的腐败和对民众的压榨,于是,他早已有出逃的打算。当乔清陆找到他的时候,杨文利很顺利地答应了,表示愿意和乔清陆一起出逃,并且愿意承担一切经费,就这样,经费问题解决了。

随后,杨文利和黄春团便经常利用休息日,穿上便衣乔装成渔民,去黑市上挨家挨户的探店、找电瓶。有一天,他们二人来到了西贡的一家商店,他们和之前一样,进了店门之后,便和店员拉起了家常。聊了一会儿混熟之后,杨文利就说到:“我们两个是渔民,之前我们的电瓶丢了,现在出不了海了,能不能卖给我们一个电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