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天宝九载(750年),南诏王阁逻凤发布“六大我”,正式举兵反唐,掀起了长达三十年的“唐诏战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诏德化碑》将“六大我”保存到了今天,它记载了阁逻凤对云南太守张虔陀的血泪控诉:

  • 灭我:张虔陀勾结吐蕃,企图消灭我;
  • 间我:张虔陀谋立诚节(阁罗凤的弟弟),离间我;
  • 仇我:张虔陀勾结爨氏,挑唆爨氏与我结仇;
  • 下我:张虔陀提拔跟我有仇的人,打压我;
  • 袭我:张虔陀筑城练兵,阴谋偷袭我;
  • 敝我:张虔陀加重税负、徭役,凋敝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格是不是很像努尔哈赤的“七大恨”?其实阁逻凤没好意思说,他的这篇檄文原本也是“七大我”,促使他举兵的正是那条被他隐瞒的理由,那就是“绿我”。

原来这是一场“风月案”!

南诏是一个生活在洱海边的少数民族政权,最早那里有“六诏”,南诏只是其中之一。六诏接受大唐的领导,同时相互之间又不断攻伐,朝廷对此一直睁一眼闭一眼。

当初,南诏曾经多次向朝廷请求消灭其它五诏,但都被否决了,因为这不符合“羁縻政策”。所谓“羁縻政策”,就是让几个吐司相互掣肘,以达到控制边远地区少数民族政权的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形势发生了变化,随着吐蕃的崛起,六诏承受了巨大的外来压力。为了生存,诏王们不得不当墙头草,今儿投降吐蕃,明天归降大唐,搞得大唐七窍生烟。

南诏王是例外,无论面临多大的压力,他都始终站在大唐这一边。唐玄宗一激动,做出了一件后悔终生的事,他不光同意了阁逻凤的请求,还帮他完成了统一大业,从此南诏就成了云贵高原唯一的霸主。

既然唐诏关系这么铁,怎么会因为一起“风月案”闹崩了?这都要怪张虔陀。

这位张虔陀很贪婪,不断跟阁逻凤索贿,胃口还越来越大。地主家也没余粮啊,阁逻凤终于被逼急眼了,学会捂紧口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虔陀索贿不成,居然跑到阁逻凤的家里当主人,把阁逻凤的老婆给办了。

士可忍孰不可忍,于是阁逻凤发布“六大我”,反了。

不过,读历史不能只读记载的文字,还要分析背后的逻辑。张虔陀再混蛋也是大唐的官员,怎么会做出如此下作的行为?

我个人判断,这起“风月案”其实是阁逻凤的“美人计”,是阁逻凤给自己起兵制造的理由。

原来,六诏统一后阁逻凤的心就野了,他不断开疆拓土,全然不顾朝廷的警告吞并了东爨、西爨,拓地千里,甚至直接将战火燃烧到了安南都护府的势力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要跟大唐分庭抗礼的节奏啊,于是朝廷的态度从一味纵容变成了压制。前一年,左武卫大将军何履光在安宁城立“马援铜柱”,严令阁逻凤的势力范围不得越过安宁城。

阁逻凤早就野心膨胀,竟然拿朝廷的命令当马粪纸,出兵占领了安宁城。

安宁城太重要了,因为这里是西南地区的经济重镇,城内有五口盐井,是不折不扣的摇钱树。

张虔陀的所谓“索贿”,其实就是索要盐井,企图端掉阁逻凤的经济命脉,包括“六大我”,都是在执行朝廷对阁逻凤的分化打压政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惜此时的阁逻凤已经羽翼丰满了,一个美人计让他找到了发动战争的理由,唐诏战争拉开帷幕。

让人惊讶的是,这场战争打了三十年,光是“三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