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初期,急需要一批年纪轻、能力强、懂经济管理工作的人到中央来担任领导职务。在挑选财政部部长人选的时候,陈云向毛主席推荐了李先念

李先念在革命战争年代是横刀跃马、带兵打仗的将才,毛主席曾经称赞他是不下马将军。然而在接到财政部部长的任命的时候,李先念却说自己难以胜任,压力巨大,烦请中央另择人选。

毛主席知道后,专门接见了李先念,并对他说:“你说你干不了,不想干,那我就只好派人去台湾将国民党的财政部部长宋子文请来了,让他当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到这话的李先念当即向毛主席保证:“不仅要好好干,还要争取干好!”

学习能力极强的李先念

李先念出身贫苦,少年辍学,1927年,18岁的李先念在自己的家乡参加了黄麻起义,从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1932年,他率领300多名有志青年加入了红军的队伍之中,编为红四军第11师33团,李先念是政委。

从地方转到部队,对于李先念来说,最困难的事情是不懂军事,他幼年时只在私塾里面读过两年的书,后来虽然在艰苦的劳动中自己自学了一些文化知识,但是总体文化水平不高,对于军事,初到部队的他就更加不懂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一次,红33团2000多个人要集合行军,李先念就在心中纳闷:这么多人要怎么个走法?大家都挤在一块行军,还不都把老百姓的庄稼给踩坏了?

不懂就问是李先念做事的准则,于是,他就去问旁边的营长孙玉清。孙玉清听完之后,笑着对他说:“别担心,有办法。”

果然在行军的过程中,军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们将队伍按照顺序编成一路纵队行军,果真井然有序。后来,李先念又学到了什么叫做前卫,什么叫做后卫,还学会了如何下达命令。

李先念虽然刚开始文化水平不高,但是他乐于学习,且善于学习,他最让人羡慕的才能便是能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了。

在打战的间隙,李先念也将自己的时间安排的满满当当,他去钻研军事,读日本的兵书并且还去研读苏联红军的战斗条令,就连《三国演义》和《水浒传》也是李先念学习的教材。

一年之后,李先念已经是红军中最年轻的师政委之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33年10月,刘湘在蒋介石的指挥之下,率领20万大军对我军川陕根据地发起了猛烈的进攻。

而当时红四方面军仅有8万余人,在数量上远远少于国民党军队,但是我们却坚持了十个月之久,虽损失了两万多兵力,但却歼敌8万余人。

而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却离不开李先念的指挥,他是这场战役的主要指挥员之一。事后,李先念多次提到:“在军事上,徐帅是我的老师。”

徐帅是徐向前,在徐向前的指挥之下,李先念和其他的将领们并肩作战,不仅学习到了丰富的作战经验和军事指挥艺术,还在战争中日益精进。

战斗结束了,李先念也已经成长为了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军事指挥员了,他的学习能力和运用能力以及举一反三的能力是十分惊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主席也夸赞李先念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的榜样,我们不懂得战争,是在战争中学习战争。

慧眼识英才

毛主席知道李先念是一个十分有能力且好学的人,所以在陈云向他推荐由李先念担当财政部部长的时候,毛主席认为十分的可行。

而陈云举荐李先念自然也是经过了深思熟虑、做过调查的。

在新中国刚成立的时候,李先念在湖北省工作,担任的是中共中南局的第三副书记。在李先念的带领之下,他们不仅成功的完成了剿匪的任务,还实行了土地改革,使湖北省的经济得到了快速地恢复。

最主要的是,李先念在担任中南局第三副书记的时候,还同时分管了中南地区各省的财经工作,事情经过他手之后也变得井井有条。

那时候各省的经济十分的萧条,生产长期停滞不前,且物价飞涨,其中更是有一些不法商人趁机大发国难财,人民苦不堪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先念原本是不懂经济的,他也不爱学习经济管理之类的课程,可是在任上的他却能实地调查,总结一些经验教训,在他的带领之下,物价还真得到了控制,经济也慢慢的趋于平稳,各地的生产渐渐地发展起来了。

所以,陈云从这件事上对李先念所展露出来的经济才能十分的佩服,再考虑财政部人选的时候,李先念的名字第一个出现在了他的脑海中。

在向毛主席举荐李先念的时候,陈云列了四条理由,分别是:年轻,才45岁;头脑清晰,对于经济数字能做到过目不忘;学习能力极强;过往的成绩很突出。

中央经过讨论一致决定调李先念来京担任财政部长,可谁知,李先念却打起了退堂鼓。

1954年5月,李先念乘坐列车来到了北京,他第一个见到的人是陈云,陈云在听完李先念推辞的话之后,坚定地告诉他:“这是中央是经过慎重考虑的,相信你可以的。”李先念不由苦笑。

他见到的第二个人是邓小平,邓公将李先念请到了自己的办公室,安慰他到:“我过去也没有学过经济,也没有当过财政部长,这不是也当了吗?你还是当吧,我相信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倍感压力的李先念回到北京饭店之后,就给自己的老友写了一封信,在信中他表露了自己的担忧,怕自己难以胜任,辜负了党和人民的期望。

信刚发出没多久,李先念就接到了中央办公厅的电话,说是毛主席要见他。

李先念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来到了毛主席的住所,他没想到在他表达完自己的担忧之后,毛主席竟然说要将宋子文请来当财政部长,这可怎么得了!

李先念当即什么话也说不出来了,他向毛主席表示:“既然中央已经决定了,那我就好好干!”

努力学习 当好财政部长

就这样,完全没有学过经济的李先念当上了财政部部长。

不懂财政专业知识怎么办?学!没有丰富的财政经济工作经验怎么办?学!在李先念人生的字典里面,就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做好财政工作,李先念在上任之初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学习计划:他要用一年时间学会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毛主席关于政治学和经济学的著作以及中央的经济文件;再用一年的时间来专业的学习财政经济学的知识及政策法律。

但是他显然低估了自己的学习能力,仅用了半年的时间,李先念就已经能够熟知马列原著与毛主席在经济方面的著作了。

李先念学习也并不仅仅只是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他经常召开专家座谈会,听取一些专业人士的意见;而面对自己不懂的问题的时候,他经常不耻下问,虚心请教,真正做到了虚怀若谷。

凭借着这股冲劲,李先念很快的就成为了中央领导财政经济工作的专家,他给出的很多意见都是站在全局的高度上进行考虑的,毛主席和周总理都对他的进步感到高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却总是会出现计划以外的事情。

在我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我国人民对于社会主义的建设热情空前高涨,李先念作为财政部长有最直观的感受。

在制定国民经济发展计划的时候,原本国家计划投资于基础建设的资金为112.7亿元,这个数字在当初已经不低了,但是各地区还是感觉少。

最后,一加再加,追加的国家财政资金预算也越来越多,从112.7亿到153亿,又到180亿,最后竟然增加到了200亿;而基建项目的限额也从一开始的694个追加到了800多个。

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所造成的结果就是国家财政资金和市场供应难以承受,所以李先念就此情况向中央反映。

中央随后召开了座谈会,在座谈会上,李先念运用理论知识和实际数据做了报告,最后经过投票,大家一致决定将基建资金压缩到了140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在1956年3月下旬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李先念针对建设速度过快的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国家建设一定要与财力相适应 ,如果超过负担能力,财政会出问题,国家经济建设的速度反而上不去。

后来,李先念的这个观点还被毛主席写进了《论十大关系》中。

虽然李先念刚开始认为自己难以胜任财政部长一职而再三婉拒,但最后临危受命、走马上任之后,他却一直兢兢业业,当财政部长的这二十年时间里,他真正做到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他是人民的好公仆!更是一名十分优秀的共产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