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是城市发展的缩影,也是生活区里最有底蕴的地方,行走在城市小巷,总能发现不一样的美好。像在武汉蔡甸区文正街附近,就有一条古井路的巷子,它是一条市政道路,但走到西段区域,觉得它也很像复古风的小巷,主要在于其沿线遍布民房,新老建筑扎堆,环境像老旧的油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前往古井路,可以选择自驾。走城市的绕城高速,在蔡甸出口下,之后向西走汉阳大街,过蔡甸购物广场后向北走文正街,到达知音莲花湖酒店处即是目的地。在此处同时也有蔡甸区的公交,经停有c1/c2线路车子,设置了文正街莲花湖酒店。不同于武汉主城区,这边的古井路,包括文正街在内,都遍布了老建筑,风格古朴,建筑颜值朴素,行道树有限,路面上没有铺设沥青,颜色偏灰黑,从镜头里看去,完全是自带复古风滤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到古井路的西段,过莲花湖后,前面的路面颜值“豁然开朗”。一是路面似乎变得更敞亮,宽度增加一倍;二是两边的老建筑数量更多,风格统一。简单来说,就是古井路的颜值更加朴素,路面全是纯粹的水泥,被车子碾压,坑坑洼洼的状态,十分老旧。再者,路面拓展至此,刚好有南北几栋民房,前门开出了一部分空地,被当成马路区域,视觉上显得更加宽阔。这几栋建筑,风格很古朴,混凝土外墙、单元楼布局、步梯房和小院子,点缀有盆栽和植物,意境清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着这一段路面,走过邮储银行的口子,古井路的颜值更加朴素。这边老建筑更多,相处簇拥在一起,将马路堵塞成巷子,以至于原本笔直的路面方向变得曲折环绕。自驾走来,不说视线开阔,但至少一路都需要谨慎,车速放慢,担心巷子口停车位上,偶尔有人“鬼探头”式穿梭。也担心会有车子出来,自行车、电瓶车和三轮车随处可见,但转一个巷口又陆续消失。古井路沿线的任何一条巷口,都会分流其他车子,也会突然冒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西段的古井路,始于一栋老旧的五层楼民房。民房样式很旧,一楼临街开着,是传统的布局,中间大厅两边卧室,门窗是不锈钢和铝合金材料,玻璃上贴了镜面膜,还有高耸的门槛。从界限看,民房的大门实际上与巷子的路面连在一起,只是空地处加了几棵行道树,是香樟和梧桐树,树龄不小。因为有水泥铺设,刻意留出了树干的圆弧区,所以看着像是大树从水泥上冒出来,凋零了一些树叶,更加清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过这一栋民房,前面出现了更多的民房,它们建筑的密度和布局更加随意,以至于看着很有几分老旧油画的观感。与路口的民房不同,这边几栋民房都是按商铺的样式去布局建设,且建设年代至少超过三十年。比如转弯过来的一栋,被做成了“L”型户型,全开放落地窗,还有一扇气派的大门,门头上钉了一个“xx酒楼”的繁体字,斑驳且深刻。从布局看,这家酒楼的窗户和大门都是金属灰的颜色,但目前却是闭门谢客状态,不知道什么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比之下,前面还有更多的小馆子,它们皆是以古井路为依托,连绵建设。小馆子的建筑规模有限,以单层的单店铺为主,外墙统一是白色瓷砖,窗户是金属灰的铝合金,厚玻璃加落地窗样式,看着有几分洋气。但意外的是,店铺没有开门,且成色很旧,估计有几年没有营业,有的商铺门头也被摘了,只留下空的招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穿过小馆子商铺区域,古井路的颜值并未变得新颖,前面依旧是绵延的老房子,以单元楼和自建房为主。单元楼区域分布了十几米,有两个校区,半开放布局,建了好几栋六层的老房子,外面是电线杆,进出有电线、网线,宣传栏处,停着长城宽带的促销文案。另外的自建房区域,楼层以三层为主,老旧布局样式,大门有紧闭的,也有敞开的,屋外晾晒着衣服,应该有人居住。走到此处,停下脚步,拍几张照片,瞬间像回到了80年代的武汉,复古风格,竟然毫无违和感。(喵星人日志原创随笔文字,部分插图未及时标注出处,如涉及侵权,请联络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