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世友是一位身经百战、具有传奇经历的将军,他一生共有7个子女,3个儿子,4个女儿。在这些孩子中间,二儿子许建军无疑是最让许世友操心的那一个。

1979年的一天,当听到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聂凤智说:“许建军因为触犯党纪国法,已经被捕归案。”时,许世友愤怒的直接拍案而起,喊道:“枪毙!直接枪毙!”

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放心不下的儿子

许建军是许世友的二儿子,许世友的每个孩子出生的时候,他都会为他们娶一个有特殊含义的名字。

比如说他的大女儿出生在经夫山下,当时的许世友在山的这边打仗,妻子在山的那边生了一个女孩。。

仗打赢了,小女孩也出生了,许世友带着一身硝烟回来,看见白白嫩嫩的女儿,亲了亲她,说:“就叫许经夫吧,蛮有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大女儿参加了工作,感觉这个名字不对味,才重新又改了名字。

当二儿子许建军出生的时候,许世友没有打仗,周围也没有名山,就只有军队中的战士们,许世友便说军队是永远都扳不倒的,那就叫做建军吧,孩子的名字就这样定了下来。

许建军长大之后果然进入到了部队里面,许世友也没有为他操心过,哪知道聂凤智一来便给他带来了一个爆炸性的消息。

许世友听完之后,十分震怒,他大声吼着:“一定要枪毙!”有在旁边的目击者回忆起当时的场景说,看许世友的表情和动作,如果他儿子真的在他面前,他可能就会直接开枪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后,许世友将军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缓过神之后,许世友心里又有些许的疑惑:“你们之前不都说建军表现是如何如何好吗?怎么现在变得这么快?”

许世友的疑惑聂凤智一时也回答不了,只说组织上一定会尽全力调查。

一直到1985年,许建军的事情才最终有了结论,他是被人诬陷的,他是清白的!许世友知道后多年牵挂的心也终于落了地。

在许世友病危期间,大家都来看他,只是他费劲的转着眼睛去看周围,看着这些熟悉或者陌生的人。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这是许世友在找自己的二儿子许建军,他想再看看他的面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个时候,许世友已经有三年多的时间没有见过许建军了,心里十分的想念。

只是,等到许建军从青海西宁风尘仆仆的赶回来之后,看到的只是父亲的遗体,他们父子两人没有见到最后一面。

站在父亲的遗体前,许建军心中有无限的悔恨,没能在父亲面前尽孝是他一生中最遗憾的事情,他鞠躬、默哀、忏悔,眼前浮现的都是父亲生前对他的谆谆教诲。

作为严父,许世友教儿子们学游泳,从来不教什么动作,逼迫孩子们在水里自己折腾,任凭他们反复呛水才学会了游泳。他鼓励孩子们锻炼体质,却绝不允许他们恃强凌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自己是从战场中拼杀出来的军人,对于部队,许世友有着特殊的感情。他将几个孩子全部送去参军,接受部队的教育和锻炼。

只是,他从来没有为一个子女的升迁调动发过话,也绝不允许孩子们打着他的名号为自己谋私利,他的性格和经历决定了他对子女的教育方式,那就是一切任其自然发展。

一等人忠臣孝子

许世友的大儿子许光是他和结发妻子朱锡明所生,其他的六个子女是夫人田普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出生在革命战争年代,从小就饱受战乱之苦,什么逃荒、挨饿、受冻,许光都尝了一个遍,直到全国解放。

解放之后,许世友就将许光从老家接到了大城市来,并且送他去部队,让他学习知识和本领。

1956年,许世友将许光喊来自己身边,两人进行了一次促膝长谈,谈话的主要内容就是许世友想让许光回河南老家。

老家里面还有许世友的母亲,当年许世友参加革命,许光就留在了老家,由奶奶抚养长大,现在奶奶年纪大了,许世友想让许光回老家,代替自己伺候奶奶,尽一尽孝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许世友的母亲在他的心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作为大别山中的一位普通的传统劳动女性,母亲一个人将许世友拉扯长大,十分的不容易,为了养活孩子,她吃尽了世间的一切苦楚。

当革命形势稳定下来之后,他就将母亲接到了自己的身边,细心照顾,只是母亲过不惯城里的生活,她想念自己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故乡,没有办法,许世友只好放自己的母亲返乡。

后来,党内实行火葬,其他领导人都痛快的签了字,只有许世友犹豫不决,他不想火葬,想百年之后回到家乡,葬在母亲的身边,从这件事上,足以见许世友将军的一片拳拳孝子之心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是一个孝子,许光也是一个孝子,想到从小抚养自己长大的奶奶,许光做出了最大的牺牲。

那时候的他已经是海军北海舰队的航海长了,可是为了奶奶和父亲,他还是决定放弃自己可见的光明的前途,毅然从海军调回了老家新县,在当地的人武部工作,后来转业到了地方,官至河南新县人大副主任。

80年代中期,整理回忆录的记者徐良文专门到新县去采访了许光。当时,许光虽然已经是县人大的副主任,可是已经退居二线了,只挂了一个闲职。

徐良文去到许光的家中,发现他的家里面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他的腿都摔伤了也没有住院,走在路上一拐一拐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光为没有招待好徐良文而感到愧疚,当徐良文向他道别的时候,他说:“家乡很穷,我一辆破车也没有,真对不起你。”

说着,许光坚持要送他到公共汽车站,两人步行半个多小时,许光才终于将徐良文送上了车。

当汽车缓缓驶去,徐良文透过车窗回看依然伫立在旁的许光时,不由发自内心的感慨道:“真是满门孝子!”

生活简朴,家教严格

许世友晚年的时候住在南京东郊的中山陵,没事的时候,他就自己动手在院子里面种菜种水果,一个高级的花园洋房被他改造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大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战友们戏称他是“8号生产队队长”,许世友听完之后也不气恼,反而乐呵呵的说道:“生产队长好呀,我从小就在农村里面长大,喜欢种田……”

许光大老远的从河南老家来看望许世友,临走之前,许世友给他拿了一麻袋的地瓜,说:“这都是我种的,你都带回去慢慢吃。”许光只好告诉他,现在家里粮食多了,地瓜除了尝一下鲜,都被用来喂猪了。

许世友听完之后沉默了一会儿,有些失望的说道:“地瓜就算了,带些腌菜回去的,这也是我自己种的,自己腌的。”

许光将这些带了回去,许世友才又重新高兴了起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相比于儿子们,许世友最疼爱的却是女儿华山,华山从小跟在许世友的身边。所以,华山最得父亲偏爱,也最受到父亲严格的教导。

比如说,许世友规定了华山每天放学之后必须按时回家;出门的时候不仅要请假,还要说清楚缘由等等。

父亲教育华山:“绝不能公器私用。”在华山的记忆中,她几乎没有用过父亲的车,出门在外只两个交通工具,一个是自行车,另一个就是公交车。

有一次,华山自己没注意,对许世友身边的工作人员说话声音大了一点,许世友立马就沉下脸来教训她,十分严肃的对她说道:“你没有这个权利。”从那之后,华山再也不用这种语气对别人说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世友将自己的儿女全部送去了部队,华山自然也不例外。她到现在还记得父亲在她临上军校之时对她的嘱托:“第一,要服从命令;第二,要完成学业,当好士兵。”

华山谨记着父亲的教诲,只是在军校的学习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信心受挫的华山曾经一度想过要退学。

不知道该何去何从的华山就给父亲写信,她说恐怕自己会活不到毕业的那一天。在知道女儿内心的纠结彷徨的之后,许世友给华山回了一封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信中,许世友不但没有轻声细语的安慰华山,反而态度十分强硬的说道:“既然已经到了军校,那就要坚持到底。如果你觉得活不到毕业的那一天,那你就要准备死,争取活!”

令人意外的是,这样强硬冰冷的话语不但没有打击到华山,反而让她重新拥有了斗志,华山心里明白,父亲的话虽冷,里面却包含着父亲对她最真挚、最温暖的爱和力量。

许世友将军一生清廉俭朴,尊老爱幼,爱憎分明,粗中有细,做人做事,既讲原则又重情重义,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给我们树立了一位革命将帅的良好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