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当年,为高考成绩下来后再填报志愿。当时,学生只过了97年全国统考线不到三十分,这么低的分确实有些难为情,毕竟友圈师友好大比例可以说是学生一生不能企及的天之骄子。选专业时,在“各种声音”下,当然亦是“现实”声音下,学生选择了本省高校热门且有把握的专业——城市规划。这项专业在全国城镇化刚兴之时是较稀缺的,省内(山东)高校此专业只有学生母校山建工,也就是城本九七班那一届三十多个人,毕业时亦如此。不过毕业时,只因学生为一无用“阿斗”且恋家,放弃了当时“二十比一”的更高广域的就业选择。

其实,在正式入校前,还有段“插曲”——说来,按“现实”就业观来讲,学生是很“愚蠢”的。事情是这样,当年高考过本科线后,公安系统给某县(市)公安子弟当届过本科线者一个原省公安专科学校就读资格名额,那时自然指向了当年过线的学生。

然而,当时学生已报了山建工并收到《录取通知书》,且已在济南学习美术准备入校参加专业选择去向的美术加试(除高考线,当时若想读“建筑学”与“规划”必须加试美术。如不过关,同样是读本科,却不能读“建筑学”和“规划”,会分别被调入“土木”或“暖通”专业)。

那个炎热的夏天,还在以无基础苦学美术时,因省公安本科下达指标,家中老人试探着找学生“做工作”(因为,当时,公安学校虽为专科,但毕业时却可通过“例行考试”便可进入公务员序列入警,这对就业可谓“性价比极高”),于是,老人便带着学生去与省公安专科一趟。当时情况是这样的,学校在了解了学生基本情况并允诺,“你的近视,学校可以特招。但,学生需答应一条件。”学生问,“什么条件?”,回复说,“就是你得写个不再领取《通知书》并告知山建工不入学的《保证书》”。

短暂思考后,当然也要同时让“可怜天下父母心”和希望家庭三代公安传承的老人失望,学生还是一如继往“任性”的决定放弃上公安专科,又回到那“苦不堪言”的美术加试培训班。

于是,学生与城本九七伙伴们,从相识、相知到相守,成就了一生缘份。一句话,“此生无悔,与你们成了兄弟姐妹。”

时光荏苒,这段往事已二十七八年了。

—— 沐阳金石,沇河,甲辰四月初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简介】唐浩,字:金石,号:沐阳,兖州人。致力于文理双修,探索儒家哲学融入规划建设领域,传统文化研究与工科融合探索,曾受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正式邀请进行学术访问并作讲座(2015)。住建部建筑业企业资质评审专家,中国建筑节能协会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生态城市研究专业委员,全国绿色社区产业智库专家,国家注册规划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