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前的风,在广播剧里怎么体现?

九十年前的故事,如何用声音“遇见”?

今年是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5周年

良渚博物院建馆30周年

5月18日是世界博物馆日

也是FM93交通之声的26岁生日

5月18日广播剧《遇见良渚》全网上线

来自良渚的千年之风正席卷我们的耳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浙江省广播电视“十四五”重点选题、浙江文化艺术发展基金资助项目、余杭区文艺发展基金扶持项目和浙江广电集团重点宣传项目,《遇见良渚》由浙江广电集团和中共余杭区委宣传部联合出品,浙江交通之声承制。

该剧紧扣习近平总书记“良渚遗址是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实证,是世界文明的瑰宝”的重要论述,以良渚古城遗址的发现、保护和申遗为主题,用细腻的故事表达,身临其境的音响动效,生动讲述四代良渚考古人八十多年使命接力,向世界实证中华文明五千年文明史的波澜壮阔的历程。

0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强“大脑”

主创团队由业界大咖和浙江交通之声业务骨干组成。

由多次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的国家一级导演王锐任导演,著名编剧陈敏、崔波任编剧。副导演、制作人由浙江交通之声孙越担任,她统筹和导演的作品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省“五个一工程”奖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立体展现“良渚”故事,彰显“良渚”文明价值。主创人员数次深入良渚采访采风,参观良渚遗址公园,拜访专家学者、聆听专业讲座、参加“良渚论坛”,实地蹲点了解风土人情,沉浸体验良渚文化。

海量查阅搜集资料,从史料、传记、报告文学、专业口述史,到专题片、纪录片、直播节目,不断深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组特邀文艺界和考古界的专家组成顾问团,对剧本的艺术性和专业性进行指导把关。历时二十多稿,按照文艺精品的目标对剧本进行精心打磨。

02

梦幻阵容

剧集邀请大咖助阵

热映电影《长安三万里》李白的配音演员凌振赫

《英雄联盟》黑默丁格的配音演员李昊甲

顶级配音导演、演员边江等声优大咖加盟演播

曾担任中国奥委会08年宣传片作曲的刘聪原创谱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导演王锐在录制期间对演员们高标准、严要求,要求他们逐字逐句体会其中感情。演员们精湛细腻的表现力,一定能带你“声”临其境!

03

文化加持

故事是一部广播剧的内核,沿着故事的起承转合,我们得以窥见良渚遗址是实证中华五千年文明史的圣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故事讲述了良渚申遗工作启动后,以宋恒为代表的四代考古人、文保人和发掘、保护、研究良渚遗址的专家们,为夯实申遗基础,就良渚文化能否定义为文明、文明的中国标准展开争论。

他们回顾几十年来良渚遗址发掘中惊心动魄的瞬间,持续深入解开良渚遗址中掩藏的秘密,终于达成共识。

围绕良渚遗址保护区建设、保护、搬迁工作发生的矛盾冲突,郎山、司徒一家、苏兴一家等良渚当地干部和群众用实际行动表明,保护好良渚就是保护好我们民族的根,遇见良渚不仅是遇见良渚古文明,更是遇见当下,遇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遇见今天和今天这个时代。

“良渚”这块金字招牌在一次次的矛盾冲突、意见统一、相互认同的进程中不断被擦亮,深埋土地的千年文明重现光华。

04

“声”临其境

广播剧是声音的艺术,声音是一部好剧的灵魂。

戴上耳机,就是一场造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剧中囊括了来自天南地北的口音,极具艺术性,有些声音一出现就能让人莞尔一笑。他们代表着来自全国各地的考古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他们都是良渚遗址的“知心人”、“保护者”。

希望通过我们的演绎,让每一个为遗址保护、文物保护默默付出、做出贡献的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

一项世界遗产的发掘、保护、发扬光大从来都需要一代又一代的接续努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求逼真,剧中大量环境音直接取自良渚实地。

音乐根据剧情直接铺排,声场更立体,情绪更贴合。

一声叹息、一次叩击、一个起身,都让听众有身临其境的动感。通过人物演播、音乐、动效共同营造的氛围,展现出考古的历史厚重感和文化感染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海报设计:张奕琪)

广播剧上线的今天,也是浙江交通之声建台26周年的纪念日,副导演孙越说,剧集选在这一天全网上线,是想把这一部文明史诗作为生日礼物送给26岁的93。

赶紧戴上耳机,听声音在你的脑中造梦

一同穿越千年,赴一场良渚文明的邀约

一起收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