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想‘刷单’补贴家用,没想到成了家里最大开支”“本以为天上掉馅饼,谁知竟是羊入虎口”……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刷单”做诱饵实施诈骗,且不断变换套路披上新“马甲”躲避打击,出现被害人“赚到几十元,被骗几万元”的情况。

5月16日,记者从泉州市反诈骗中心获悉,近期刷单返利类诈骗在电信网络诈骗警情占比中居高不下,刷单就是诈骗,市民一定要提高警惕。

案例1:

不明快递送“诱饵”,扫码领奖要刷单

日前,泉州市民张女士收到一个来路不明的快递,打开后发现里面只有一张小卡片,卡片上写着“扫码领奖”等字样。张女士抑制不住好奇心,打开微信扫了码,随后加上一个陌生人的微信。对方称张女士可以下载一个APP,在上面领奖。张女士依言操作,获得了28元红包,对方又让张女士加入微信群,在里面做任务领红包。

所谓的“任务”便是往指定账户打钱。一开始张女士每完成一项任务就会获得报酬,随着报酬越来越多,返现越来越慢,张女士投入也越来越大。为了得到先前的“返现”,她只能一直往指定账户打钱,先后共投入12.4万元,直到身无分文才发现自己被骗。

案例2:

0元加盟有猫腻,想赚钱你先刷单

近日,赋闲的军先生想找一个轻松不累的网上兼职。他翻遍手机后,发现了一个“0元加盟,网店创业”的广告,觉得很合适便留下自己的个人信息。很快,军先生就接到自称“跨境电商”的微信好友申请,刚点同意就被拉进两个微信群,一个是“电商咨询接待群”,一个是“商家问题处理群”。被拉进去后对方告知军先生不能在群里闲聊,让他扫码下载专属工作的“Whale”APP。军先生照做并注册了个人账号,添加了“指导客服”后,按照要求在APP上开设了自己的“网上店铺”。

客服”告诉军先生,只要他按照要求购买所谓的“商品”,把“商品”上架并将付款截图发给“客服”后,就可以获得报酬。军先生随意购买了几件“商品”后,APP里可“提现”的金额立马就变多了。军先生试了试,发现自己的账户确实收到钱了。

此时,军先生已完全相信了对方,连续几天在涉案APP上进行了购买操作,然后再上架“商品”赚取报酬。当他再次想要提现时,才发现报酬无法取出。他急忙联系“指导客服”,“客服”却告知军先生需要更多次完成相应订单才可提现。此时军先生才发觉不对,赶紧报案,但已损失24643元。

案例3:

想要返现得刷单,“线上打工”要小心

泉州市民黄女士近期在网上找工作,突然接到一个电话,对方自称是北京某网络公司的工作人员,急需用人,可在线上工作,薪资日结,进群就能领取任务。黄女士进群后,对方让她在微信里关注各类小程序,每关注一个,截图发送给群主就可以领取“工资”。黄女士照做,并小赚了一笔。

后来群主给黄女士发了一个网址,让她点进去下载APP、注册账号,在上面购买商品,刷流水就能得到返现。黄女士信以为真,前前后后共转账5笔,合计5.8万元。事后群主将黄女士删除。

警方提醒:

刷单“套路”多

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民警介绍,刷单返利骗局一般为三步。首先,诈骗分子通过QQ、微信、抖音或群发短信等渠道,以诱人的广告吸引受害者兼职刷单。完成初步的刷单任务后,诈骗分子会返还小额佣金获取受害者的信任从而进行大金额的任务。诈骗分子获取信任后,刷单任务的金额会逐渐增加,然后平台会无法提现,甚至要求支付“保证金”“解冻费”等。

警方提醒,刷单就是诈骗!在生活中遇到用手指点一点就能赚钱的工作一定要提高警惕,在收到莫名快递后,一定要谨慎。切记做到“三不一多”:陌生来电不轻信、莫名链接不点击、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如遇诈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来源_泉州市反诈骗中心、海峡都市报闽南新闻

编辑_唐诗莹

审核_陈文经、张镇业、陈子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