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前言

追赶美国或者说世界先进水平,一直是我国发展航空航天事业的一大动力,可最近情况却发生了变化——

嫦娥6号探测器进入环月轨道飞行、拍下月球高清照片后,嫦娥工程副总设计师裴照宇竟表示“没有发现那个……阿波罗盆地的那个……”

至此,不少人再度怀疑美国登月造假。

甚至有人指出斯诺登早揭了老底,这到底是怎么回事?美国人当年到底有没有登上月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 、“斯诺登揭开美国登月骗局”

在斯诺登获得俄罗斯避难身份后不久,同名推特账号出现了这样的言论:

“我认为是俄罗斯先抵达了月球。”

这条推文掀起了轩然大波,人们纷纷猜测斯诺登手中应掌握有美国1969年登月造假的文件。

只不过碍于“不能损害美国重大利益”这项避难条件,他才一直没有将相关证据公布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关于美国登月造假的质疑,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就没有停过。

比尔凯恩更直接撰写了《我们从未登陆月球:美国的30亿美元诈骗》一书,这些年里太多“疑点”浮现在了人们眼前。

譬如说,美国赠送给荷兰的“月岩”为什么造假?

多年以来,荷兰国家博物馆一直珍藏着一块美国赠送的月岩,甚至不惜给它上了30万英镑的保险。

结果后来专家鉴定后发现,这根本就不是从月球采集回来的石头,而只是一块“石化的木头”,总价值不会超过50英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流传甚广的“登月照片”,研究人员考据后发现,照片上至少存在20处“疑点”。

以至于不少人质疑这根本不是在月球拍的,而是哪个摄影棚里堆出来的作品,谷歌人工智能的判定更是给这种说法提供了佐证。

2023年,普京在参加国际会议期间参观了人工智能展览,结果意外发现,人工智能判定美国登月照片上“几乎所有问题都是假的”

与之相对的是对中国月球车照片的识别,判定结果是“没有任何问题”。

普京听完这个结论后给予的回复是“有意思”。

这种猜测如果属实,那当年与美国展开激烈竞争的苏联岂不是成了个“笑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从美苏冷战看登月工程

登月工程之所以会和美苏冷战扯上联系,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苏联和美国当时都想通过“打造奇观”,证明自己的政治制度优于对方。

这种竞争,也在某种程度上加速了人类登月的进程。

很多人都以为,在这种竞争中美国是占据优势的,1969年升空的“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就是最好的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并非如此,早在三年前苏联研制的“月球9号”无人航天器就已经实现登月飞行了。

后来,月球系列曾经多次登月,也曾在飞船中搭载乌龟、大麦等动植物,这明显是在为载人登月计划做铺垫。

可与之前的试验不同,苏联在载人登月这方面屡屡失败,八年时间里的四次登月运载火箭试射都以失败告终。

最终,苏联放弃了自己的“载人登月梦”,反倒是美国,成功实现了载人登月计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美国在登月这一块也是“戛然而止”,几次任务过后就宣布技术资料因事故丢失,一切必须从头再来了,这也引起了不少人的诟病——

如此重要的资料,真的会说丢再丢吗?再说何以这么多年都复刻不出来?

尽管NASA曾经做出过解释:

“土星5号的设计蓝图在微缩胶卷中有留存,只不过我们目前无法仅凭图纸就将火箭复制出来……”

可很多人依旧对此抱怀疑态度,毕竟钱学森当年回国的时候,将近万份手稿都被迫留在美国了,后来还不是凭借记忆帮助中国航天取得巨大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的来说,对于美国登月这件事,信与不信的人都有。

信的人觉得美国为打造奇观,强行堆砌出了个“一次性工程”也不奇怪;

不信的人觉得以美国当时的技术和国力,载人登月工程不应该出现那么早,苏联就是参考。

此次我国嫦娥6号登空,拍下来的月球高清照片以及裴副总设计师的言论,再度激起了这种讨论,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从嫦娥6号看美国登月

2024年5月3日,嫦娥6号探测器顺利升空,预计将前往月球采样。

和之前人类的十余次采样不同,此次的采样地点在月球背面,预计往返需53天。

这时候就有人质疑了,为何当初阿波罗11号用8天就完成的任务,我们却需要53天呢?

有解释说采用大推力火箭在两地间直线飞行耗时会大幅缩短,理论上3天就够了,阿波罗11号或许就采取了这种技术。

对此我们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毕竟美国方面声称资料遗失,火箭暂时造不出来,人们也没法考证是真是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这个问题相比,我国裴副总设计师接受采访时的表态更有趣。

不过,仅从这段采访中其实无法判断阿波罗11号当初有没有登月。

毕竟裴副总设计师当时谈论的重点在于嫦娥4号、嫦娥6号以及艾特肯盆地的事情,突然提到“阿波罗盆地”,或有口误的可能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美国载人登月这件事情,从科学的角度提出怀疑是无可厚非的,毕竟的确疑点颇多。

可我们还是该理性看待,不能“为了反对而反对”,毕竟这不是个小工程,当年有几万人参加。

如果真是一场骗局,不仅会让全体参与者人格受损,而且让几万人几十年来守着一个谎言过日子,也实在难以想象,因此我们还是要慎重看待。

无论美国当年载人登月是真是假,都不会改变我们仍需努力的事实,这是属于我们自己的航天梦,需要我们自己继续前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参考资料

《中青报:理性看待登月造假》 人民网

《斯诺登指美登月造假震惊小宇宙,揭秘美国登月造假》 湖北日报

《美国载人登月是否造假?斯诺登抛出谜中谜》 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