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活人殉葬可以说是古代殡葬制度当中最为残忍的一种,这种制度起源于商周时期,那个时代正是奴隶制向封建制度转型的关键时刻。因此人们的思想还是非常原始和固化的。

奴隶制社会时期讲究着优胜劣汰,人们思想中还有许多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野蛮观念,从而导致对生命没什么敬畏心,一些掌权者更是将个人生命视为专属的物品,活人殉葬看起来也就显得理所当然。

对于他们来说,普通百姓的命都是君主的,他们无权支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权意识逐渐觉醒,这些残忍的制度也相继退出了历史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人殉葬发展

自古以来古人都非常注重身后事,有些人就算生前没有享受奢靡荣华富贵,死后葬礼和坟墓都不能随便,人们有这样的观念也是被投胎转世的迷信思想所影响。

他们认为只要给一个隆重的葬礼或者好一点的陪葬品,那么下一世就能投身个好人家。不过对于平民百姓来说,基本不可能实现,都是一个简单的坟头就搞定了。

但一些富贵人家就会想方设法地在家人的身后事上面花费功夫,甚至想把生前享用的都带进坟墓里,也包括生前伺候他们的婢女或者妃嫔、小妾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活人殉葬的制度从商朝开始一直持续到民国初年才彻底结束,受到儒家以人为本的理念影响,殉葬制度曾被大量禁止,却一直没能断根,这也是由封建权势所决定的。

在古籍当中,对活人殉葬的情况有很多记载,从数字上就能感受到这种制度的残忍。比如秦武公死后用了66个人殉葬,秦穆公殉葬人数为177人,成吉思汗死后也有几百人殉葬,朱元璋死后殉葬46人。

可想而知,这些殉葬人数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明朝的时候为了推崇殉葬的合法化,还专门设立了“朝天女户”。意思是只要愿意将女儿送去殉葬的,那么就能得到朝廷一大笔的抚恤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穷苦人家为了生计,都会把自己女儿给送出去,这无疑助长了这种活人殉葬的气焰。到了明英宗时期,实在看不下去了,才颁下法令彻底废除活人殉葬,违令者必受严惩,由此活人殉葬才得以平息。

不过随着清军入关,他们又将这种殉葬制度给带到了中原,皇太极和多尔衮都用活人殉葬。到了清康熙年间,汉人官员朱斐上书要求废除这种残忍制度,康熙帝采用了他的意见下令撤除,这种歪风邪气才算被禁止。

活人殉葬涉及的范围很广,有仆役也有婢女,还有大臣或者妃嫔等。但这些人群中以女性居多,在商代卜辞中就专门记载有殉葬女奴的案例,最出名的便是秦始皇的“万人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据记载秦始皇在统一六国之后,便修建了阿房宫,将六国投降后获得的美女都养在宫里。他也不是为了自己享用,而是想彰显自己君王威严。后来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便下令这些女人全部殉葬。

秦始皇工匠被圈禁在陵墓中的传闻一直都有,据说当时那一大批工匠加上宫女们足足有一万多人,因此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殉葬坑。

墓内情况

当墓门一关,那些活着被送进陵墓的人该怎么办才好?自从知道了活人殉葬这种方式之后,墓内的情形就很容易引人遐想,不过一切都只能猜测,直到进入陵墓中才有了新发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曾经一伙盗墓贼潜入一座古墓,这是春秋战国时期晋幽公的陵墓。盗墓贼进去之后发现,除了一些可观的陪葬品之外,最让人震惊的便是那在主墓室中横七竖八的尸体。

在主墓室中棺墩中躺着一具男尸,在他的周围散落着很多女性尸体,大约有数百具,她们有些躺着,有些坐着,还有些是站立着。看着情形恐怕并非正常死亡,疑似殉难者。

这不免让人想到,这些人还在活着的时候被送进陵墓中,墓门关闭后便被黑暗吞噬,是该有多绝望。当人们的求生欲开始被激起的时候,可能还会做出很多极端的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墓室内的空气非常稀薄,氧气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一点点消失,那些殉葬者就会窒息而亡。如果遇到氧气足够维持很长时间的情况,那么她们也会活活被饿死或者渴死。

毕竟陵墓里没有可以填饱肚子的陪葬品,在缺水的情况下,人顶多能活一个星期。不过也有可能为了活下去,她们之间大打出手,甚至出现“人吃人”的现象,在活着的时候尽量寻找可以逃脱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