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是父亲心之所系的城市,他不能再亲自诉说,但我们,还有这些画作将代替他继续完成他的心愿。”徘徊在父亲的画作前,法国女孩夏梦红了眼眶。

5月18日“国际博物馆日”,“为和平而努力——法国画家克里斯蒂安·帕赫油画作品展”在纪念馆开幕。这场展览勾连着南京的苦难与新生,也搭建了一座中法两国人文交流的桥梁。

 一位法国画家的遗愿在南京达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一位法国画家的遗愿在南京达成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纪念馆向法国知名油画家帕赫发出办展邀约,帕赫欣然应允。尽管作品早已在美国、英国、德国等多国展出,但帕赫还是格外重视南京的这次展览,他是“南京市荣誉市民”,早已将南京视为第二故乡。

然而,这是一场画家“缺席”的展览开幕式。今年3月18日,在展览筹备期间,帕赫突发疾病,生命定格在63岁。今天,帕赫的妻女等亲人出席了开幕式,与纪念馆共同携手完成他生前最后的心愿。

直击开幕式:此处是他心之所向

上午10点整,展览开幕式在纪念馆路演厅举行。南京市外办、市文联领导,南京法语联盟中方主任,江苏省国画院傅抱石纪念馆馆长,江苏省美术学会会员,紫金草国际志愿者,以及河海大学法语专业师生代表等各界人士共同出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家通过观看一段帕赫生前的纪录短片来一同缅怀这位“南京市荣誉市民”, 在场嘉宾都止不住湿了眼眶。随后,现场举行默哀悼念仪式,向这位可敬的油画家致以哀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开幕式现场,中共南京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纪念馆馆长周峰,帕赫先生的夫人克里斯汀·帕赫,南京市外办副主任夏炎,市文联副主席李志平和 南京法语联盟中方主任严志军共同为展览揭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击临展厅:此展是他最后心愿

步入展厅,映入眼帘的是《暴行》油画上方悬挂的纸质和平鸽,这也正映衬了此次展览的主题——为和平而努力。从油画里飞出来的和平鸽 扇动着洁白的翅膀,投影到幕布上。整体设计从平面到立体,从静态到动态, 向人们诉说着和平的美好愿景。

站在父亲生前的画作面前,夏梦感慨万千,她说:“ 父亲深爱中国,此处是他心之所向。他爱南京,尤其爱这个城市的坚韧性和现代性 ,尽管在二战期间,南京曾饱受摧残。他用心创作,用色彩为和平作画。他的画作将永远触动人心,持续向世界传递和平的讯息。他将永远留在我们心里,留在所有爱他、欣赏他的人心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展览,抬眼即是帕赫与南京的结缘之作《暴行》。

帕赫曾说,这是他30年绘画生涯中创作的最宏大、最艰难的一幅作品。屠刀、哀嚎、鲜血、废墟,独创的碎形几何画风与至暗时刻的南京高度契合。“我的道义良知促使我围绕南京大屠杀进行主题创作。”惨痛的历史激起了帕赫的创作灵感,2015年,他第一次听说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暴行,专程来到南京了解历史真相,历时6个月创作了这幅长7.46米、高2.35米的巨幅油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暴行》

本次展览分三个单元,共展出44幅油画作品。《暴行》是展览第一单元“南京痛苦的嘶吼”的开篇之作,该单元展出了帕赫2015年和2017年两次捐赠给纪念馆的6幅历史题材油画作品。“当我听到、看到‘慰安妇 ’的故事,仿佛感到那些女人的眼泪依然在流淌”,帕赫生前曾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不的女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狱的眼睛》

移步前行,南京的城市风貌依次呈现,这是展览的第二单元,共21幅油画作品。帕赫画南京的劫难,也画南京的新生:玄武湖、夫子庙、明孝陵、中山陵;渔人、游人、雨中行人、外卖员……这是“帕赫眼中的南京”。

他于画铲起落处,勾勒出南京的古都气韵和烟火气息。2016年4月,帕赫美术室成立,他在南京开始了为期4年的创作,该单元作品皆出自这个时期。“他认为南京是一座坚韧而顽强的城市,总是充满希望。他喜欢在街角的售货亭买烟,和遇见的人聊天,他深深爱着这里的人们。”夏梦回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玄武湖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往明孝陵的路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淳老街街景》

展览的第三单元 “沟通中外的桥梁”展示了帕赫笔下中西方的桥。“在我看来,桥代表着交流和沟通。”帕赫生前说。文化互鉴,文明共生,一桥飞架东西,致敬帕赫以身为桥,在中西方文化互通互融上的担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法国·巴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意大利·威尼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京·浪漫之桥》

展览的尾厅部分,以《南京,为和平而努力》结束,两只和平鸽一左一右,相互连接,代表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沟通,呼吁着人们珍爱和平、开创未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直击观展者:此行体悟和平真谛

今天,许多观众走进展览现场。这些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艺术语言”展现了帕赫先生对南京这片土地的认识与思考,也传达了中法两国人民不忘历史、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共同心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柔思羽是河海大学的法国留学生,今天来到纪念馆参加展览开幕式。她说:“帕赫先生的油画形象地再现了南京大屠杀这场浩劫,从中我看到了人们的痛苦和悲伤,也更加认识到和平的珍贵。作为一名法国青年,在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我希望今后能够看到更多的中法青年交流与合作,担任中法文化交流的使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即将前往法国留学的大三学生张雨洁在这幅名为《秦淮河上》的画作前驻足许久,她说:“我很喜欢这幅作品,秦淮河是南京的母亲河,见证了不同时期南京的历史文化,承载着南京人民的记忆与情怀。出国后,我会把南京的文化、中国的文化讲给外国同学听,告诉他们我们中国人民十分热爱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译: 你好克里斯蒂安,你是我们的和平鸽,是描绘和平的伟大画家,你将永远留在我们心中。(落款:你的妻子和孩子)

——Christine POIROT(帕赫先生的夫人克里斯汀·帕赫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译:你好克里斯蒂安。你是一个伟大的艺术家。我们爱你。爱你的罗杰。感谢你那些精彩的画作。

——Roger SCHMITT(帕赫先生的堂弟罗杰·施米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翻译:克里斯蒂安,我很荣幸能够参加这次开幕式,但非常悲伤的是你没和我们一起坐在这里。(落款:Marie)

——Marie BURNER(帕赫先生的堂弟夫人玛丽·比尔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众将和平寄语投进和平寄语箱

帕赫生前曾说:“希望我的艺术创作能成为法中两国跨国界的桥梁纽带。”如今,帕赫的这个心愿,达成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编 辑:李雪琦

·摄 影:刘晓光

·视 频:杨梦秋

·校 审:李 凌 赵伊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