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香港知名国际媒体《南华早报》消息称,中国著名量子物理学家潘建伟教授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这顶帽子来得正是时候,因为就在几天前,美国刚刚将中国量子技术领域的“核心”企业和研究机构列入了最新的制裁名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观察人士认为,作为中国“量子之父”,潘建伟的当选不仅是对他个人成就的肯定,更是中国在量子科技领域全球领先地位的体现。

潘建伟:从欧洲到中国的量子先锋

潘建伟教授,现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现代物理教授、副校长,自2008年全职回国以来,他带领团队在量子通信和量子计算领域取得了诸多突破性成果。

2016年,在他的领导下,中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实现了中国与欧洲之间的安全通信。这一壮举不仅让世界对中国的量子科技刮目相看,也为中国在国际科技舞台上赢得了更多的话语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2017年,潘建伟被《自然》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学人物之一,称他“点燃了中国量子技术的火焰”。他的团队通过“多粒子干涉仪”和“空间量子实验”等开创性的研究,填补了量子通信领域的多项技术空白,使得量子通信在现实条件下成为可能。

除了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成就,潘建伟及其团队在量子计算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去年10月,他们推出了“九章三号”原型量子计算机,首次实现了255个光子的操控。这台量子计算机在特定计算任务上的速度比世界上最快的超级计算机快了数十亿倍。这项成果不仅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还引起了全球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本月,潘建伟团队再次传来好消息,他们宣布开发出了一种具有突破性意义的人工量子系统,有望实现容错量子计算。这一进展被发表在《科学》杂志上,预示着量子计算技术向实用化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潘建伟不仅是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还是量子通信产业的重要推动者。

他与团队创办的国盾量子技术公司,参与建设了连接中国多个城市的量子通信网络,如北京-上海量子链路。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这些网络不仅增强了中国在量子通信领域的技术实力,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