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自1915年发表以来,一直是我们理解宇宙大尺度结构的基石理论。然而,当我们将视野扩展到星系团甚至星系超团的尺度时,一些与理论预期不符的现象开始浮现。这些现象表明,在宇宙学这一最大的尺度上,重力的强度可能与我们根据广义相对论的预期存在差异,这是不是意味着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完美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3月20日发表于著名学术期刊《宇宙学与天体粒子物理学杂志》的一项研究中,来自多个国家的科学家团队提出了一种新的修正理论,并将这一理论与广义相对论在宇宙尺度上的差异统称为"宇宙故障"。他们认为,这一修正理论有望揭开宇宙中最令人困惑和深奥的谜团。

这个理论就像试图在一个球体表面拼凑一个平面拼图,当你试图将这些拼图碎片强行拼凑在一起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明显的缝隙和不协调之处。就像在某个临界点,如果选择了一个错误的参考框架和几何形状,那么这些碎片将无法完美地拼接在一起。这一比喻不仅形象地揭示了现有理论的局限,也为我们理解宇宙的复杂性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广义相对论在描述宇宙大尺度现象时表现非常出色,它不仅预言了黑洞、引力透镜、引力波以及宇宙大爆炸的存在,而且这些预言后来全部在观测中得到了印证。然而,当试图将这一宏观理论应用于量子尺度时,原本稳固的方程式便变得前言不往往。量子引力这一困扰物理学几十年的难题,至今仍未能找到令人满意的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一个需要解决的难题是,为了拼凑出一个更为完整的宇宙模型,我们不得不引入两个神秘的新物质形态——暗物质和暗能量。虽然观测数据表明,暗物质暗能量合计占据了宇宙大约95%的质量能量,但它们本身从未被直接探测到过,其本质也仍然是个谜。更麻烦的是,暗物质和暗能量难以解释不同区域的宇宙为何膨胀速度存在差异。

为了解决这些有问题的谜题,作者们提出了一种非常直接的修正方案:在不同的距离尺度上微调爱因斯坦广义相对论中的宇宙常数。

做这么表示,他们的修正思路非常直白:就是假设宇宙常数在宇宙的大尺度上,与在太阳系或银河系等小尺度上存在一定差异。

这种调整将改变人类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大爆炸后约38万年产生的剩余辐射——的理解,也会影响我们对宇宙大尺度结构和膨胀历史的认知。虽然这些改变微乎其微,但它们对于重新认识重力在不同尺度上的作用规律可能具有重大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论文作者阿夫肖迪教授表示,他们发现了'宇宙故障'的证据,也就是在银河系和太阳系这种小尺度范围内,宇宙的引力常数约比在更大尺度上弱百分之一。

不要小看这1%,因为宇宙常数通常与暗能量联系在一起,暗能量又是推动宇宙加速膨胀的神秘力量。如果宇宙常数有所变化,那么我们对暗能量的本质和作用机制的理解可能需要重新评估。

而这1%的变化又可能导致我们还需要对引力理论进行修正或扩展,才以解释在不同尺度上的引力行为。此外,宇宙常数的变化可能会影响人类宇宙学参数的测量,如哈勃常数,这又关系到我们对宇宙年龄、大小和演化速度的估计。

研究人员认为,下一代大型天文巡天计划,比如欧空局的Euclid太空望远镜、暗能量光谱仪器(DESI)以及美国的西蒙斯天文台等,将能以更高精度检验或排除他们提出的这一理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也有科学家认为,对广义相对论的简单修正可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目前的困境。天文观测所反映的种种反常现象,恰恰意味着我们需要重新审视对宇宙根本性质的理解。

卡内基梅隆大学物理学系教授斯科特·多德尔森对于这个理论也有不同的看法,他表示这个新模型与观测数据的吻合程度较高,这并不令人惊讶。但它可能在向我们传达某种更为深层次的信息,如果真是这样,那就意味着人类目前对宇宙的理解还远远不够透彻,仍有太多未解之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现在物理学家对现有理论做一些修修补补是不够的,还需要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来重新认识宇宙的本质,但截至目前,科学界还没有任何一个令人信服的新理论被提了出来,至少在近100年,已经没有出现颠覆性的物理学理论了。

无疑,解开宇宙的种种谜团将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需要理论物理学家和观测天文学家的长期通力合作。在这一进程中,挑战定会存在,但只要坚持不懈,最终必将揭开宇宙的更多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