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公元前89年,就在汉朝那场巫蛊之祸结束一年多以后,有一个叫田千秋的官员,主动向汉武帝上书,太子刘据无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收到田千秋的上书之后,汉武帝很快恍然大悟,意识到自己冤枉了太子。在这之后,汉武帝开始大规模给太子报仇,清理了那些陷害太子的小人。同时,主动上书的田千秋,后来也因为正直无私的品格,被汉武帝任命为丞相。

然而谁都没想到的是,这位之前一点名气都没有的田千秋,会成为汉武帝时代最后一位丞相!因为就在田千秋上任一年多以后,汉武帝便因病去世了。

在整个汉武帝时代,一共先后出现了十三位丞相!而从西汉开国,一直到汉武帝登基之前,总共也就只有十四位丞相而已。前面几位汉朝皇帝任命的丞相,全都加起来,数量也就和汉武帝差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整个汉朝210年的历史上,总共也就只有48位丞相而已。汉武帝一个人任命的丞相数量,就超过了四分之一。平均下来,汉武帝每隔四年,就会换一个丞相。

那么,在汉武帝时代,为啥会频繁换丞相呢?汉武帝时代的这些丞相,最后又都是什么结局呢?

实际上,汉武帝时代频繁换丞相,其实还真不是汉武帝闲的没事干。根本原因在于,汉武帝时代要做的事情太多。当汉朝要做不同事情的时候,就必须要任命不同的丞相。

所以有人说,读懂了汉武帝时代的这些丞相,我们就能真正读懂汉武帝时代的历史了。

汉武帝时代的第一个丞相,名叫卫绾。在整个西汉的历史上,他是第十四位丞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在这十四位丞相当中,前面四个不叫丞相,叫相国。因为汉朝承袭了秦朝的官员体制,最开始的时候,这个位置叫相邦。后来为了给刘邦避讳,才改叫了相国。至于丞相,在秦朝以及汉朝初期的时候,其实原本是相国的副手。

但是后来,因为吕后称制期间,吕后让自己的侄子做了相国。后来到了汉文帝时代之后,觉得相国的权力实在太大,所以再也没任命相国。如此一来,原本作为相国副手的丞相,就开始逐渐接手相国的职责了。

反正不管叫啥,不管是相国还是丞相,都是文官之首。他们的职责,就是辅佐皇帝处理朝政。

就这样,到了汉景帝临终之前,汉朝已经先后出现了十四位相国或者丞相。而在汉景帝去世的时候,汉朝的丞相,就是这个卫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绾不是什么特别有才的人。他之所以能当上丞相,其实多半是机缘巧合。最开始的时候,卫绾其实就是汉文帝的司机。后来在七国之乱的时候,侥幸参与了平叛,立下了不少军功。

照理来说,像卫绾这样的人,其实没资格做汉朝的百官之首。但和其他人相比,卫绾却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办事特别稳重。

所以,到了汉景帝在位末期的时候,汉景帝需要找一个做事稳重,同时又没啥太大才能的人,来帮助两个皇帝完成权力过渡。就这样,汉景帝选中了卫绾。当时汉景帝先是让卫绾,做了太子太傅,也就是做了汉武帝的老师,后来才升任丞相。

卫绾做了三年丞相,在他做丞相的第二年,汉景帝死了,然后汉武帝接班。

就这样,卫绾成了汉武帝时代的第一位丞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汉武帝的老师,到了汉武帝时代之后,卫绾其实本该得到重用。但问题是,汉武帝登基之后,发生了一系列复杂的事情,却让他反倒是无法担任丞相了。

这事大概是这样的。首先,卫绾虽然是汉武帝的老师,但是和汉武帝政见不完全一致。其次,汉武帝登基的时候,比较年幼,大权都掌握在他奶奶窦太后手里。

而这位窦太后,推崇黄老之道,不太喜欢改变。

所以,卫绾和皇帝政见不和。又因为是皇帝的老师,得不到当朝皇太后的信任。如此一来,卫绾想做丞相自然不太可能。

公元前140年,也就是汉武帝正式登基的第一年,卫绾在工作上出了一点小问题。然后,窦太后就以这个名义,直接要求免了他的丞相之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汉武帝因为政见不和,也就顺水推舟,罢免了自己的这个老师。

就这样,汉武帝时代的第一个丞相,戏份杀青了。不过卫绾的结局倒是不错,从丞相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又活了九年,最后高龄善终了。

而接下来,卫绾下去之后,汉武帝就想提拔一个和自己政见一致的人,帮自己搞改革。同时,汉武帝又怕自己奶奶反对自己。所以后来,汉武帝就选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他选了一个出身窦太后家族,但是政见又和自己比较一致的人,这就是窦婴。

窦婴是窦太后的侄子,当年在七国之乱的时候,也立过功。单从资历上来看,倒是也够格做丞相。而窦婴上位之后,很快就开始帮汉武帝搞新政,大范围提拔儒家官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结果,汉武帝的这个新政,让那位窦太后很不满意。后来,这些儒家官员还提出,要让窦太后彻底还政给汉武帝,想要剥夺窦太后的权力。这个行为,自然触动了窦太后的逆鳞。所以接下来没过多久,窦太后就开始发难,将所有汉武帝提拔上来的新政官员,全部一撸到底。

包括窦婴这个侄子,窦太后也没留手,直接把他撸了下去。

而窦婴下台之后,很快就彻底失势了。再后来,等到窦太后去世之后,虽然他和汉武帝意见一致,但是因为他出身窦家,而汉武帝当时想要打击前朝外戚,所以依然还是不用他。

更要命的是,又过了几年之后,汉武帝打算彻底打压一下前朝外戚。所以后来,汉武帝就借着一个灌夫骂座事件,处理了窦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事说起来有点复杂,简单来说,就是窦太后去世之后,窦婴成了窦家的代表。而当时的汉武帝,恰好又必须要打击窦家。

所以最后,汉武帝借着一个突发事件,借力打力,布置了一个局。当时汉武帝的舅舅要结婚,窦婴去参加婚礼。然后窦婴的一个朋友,在婚礼上耍酒疯,给窦婴拔份。因为这场婚礼是汉武帝他妈亲自赐婚的,所以这个闹事的人,就被扣了一个大不敬的帽子。

再之后,窦婴为了救这个朋友,拿出了汉景帝留下的遗诏。而这份遗诏,偏偏在宫里又没有备份。

所以最后,窦婴自己也折了进去,被扣了一个伪造圣旨的罪名,直接被当街处死了。

这个结局,其实还是挺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窦婴下台之后,窦太后为了强化自己的权力,就扶了一个叫许昌的人上台。

作为汉武帝时代的第三个丞相,许昌这个人没啥可说的,他就是一个普通的开国功臣后代,他爷爷跟刘邦一起打过项羽。因为许昌支持黄老之道,所以被窦太后提了上来。

而接下来,许昌做了四年多的丞相。四年多以后,窦太后去世了。而窦太后前脚刚刚去世,汉武帝后脚就以治丧不力为由,直接罢免了他。而许昌下台之后,仅仅只过了一年,就直接去世了。至于死因,史书上则没有记载。

对此,后世有很多猜测。有人认为是汉武帝下的黑手,也有人认为是下台之后,许昌心情抑郁,所以得病去世了。反正不管死因是什么,总之,许昌随着窦太后的去世,戏份也杀青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许昌下台之后,汉武帝这时候已经开始独掌大权。为了更好的掌握权力,汉武帝就把自己的亲舅舅田蚡,提拔了上来,成了汉武帝时代的第四个丞相。

田蚡不但是汉武帝的亲舅舅,而且和汉武帝的政见也完全一致。所以田蚡掌权之后,汉武帝很快就彻底控制住了朝局,然后开始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

就在田蚡上台不到一年之后,汉武帝就正式‘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且开始推行察举制。两年之后,汉武帝就在马邑地区设伏,准备歼灭匈奴主力。虽然后来这场伏击战失败了,但同样也拉开了汉武帝反击匈奴的大幕。

客观来说,田蚡这个做舅舅的,对汉武帝还是帮助挺大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后来,随着田蚡做丞相的时间越来越长,汉武帝就开始不开心了。因为田蚡是他舅舅,所以导致他母亲家这边的外戚,开始疯狂插手朝政,逐渐威胁到了汉武帝的权力。

好不容易奶奶没了,如今亲妈又开始过来夺权。对此,汉武帝自然不能忍。

所以接下来,汉武帝就设置了那个特别精妙的局,也就是那个灌夫骂座事件。通过这个局,汉武帝不但成功干掉了窦婴,彻底打压了窦家。同时,因为这件事,很多原属于窦家的人,也开始疯狂怨恨汉武帝的舅舅田蚡。

最终,在灌夫骂座事件结束后,不到一年,田蚡直接惊惧而死。对此,后世很多人猜测,可能是汉武帝下的黑手。但也有人认为,可能是田蚡真的吓破了胆,然后自然病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反正最后,田蚡做了四年的丞相之后,戏份同样杀青了。而田蚡去世之后,汉武帝也就彻底打压了窦家和田家,彻底废了这两个前朝外戚家族。自此之后,汉武帝便可以真正做到大权独揽了。

田蚡去世之后,接下来,汉武帝提拔了第五个丞相上台,此人名叫薛则。

这个人,同样也没啥可说的。

薛泽能上台,其实也是一个巧合。原本田蚡去世之后,汉武帝本来想提拔一个叫韩安国的人做丞相。但结果,就在汉武帝刚想提拔他的时候,他坐车的时候却突然出了车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后来,汉武帝就退而求其次,选了这个薛泽。之所以选薛则,主要是因为他是开国功臣的后人。他的爷爷薛欧,当年跟着刘邦一起打过天下,而且入伙时间比较早,手里有原始股。

在当时的条件下,汉武帝刚刚干翻了两大外戚世家,必须要找到另一个同等级别的势力,来支持自己。而薛泽作为开国功臣的孙子,可以代表开国功臣集团,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薛则做了七年丞相,在这七年当中,汉朝和匈奴正式开战。也正是在这期间,那位著名的名将卫青,逐渐崛起。先是在龙城之战当中,脱颖而出,成了汉军前线主帅。然后又在河南之战当中,收回了河套草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为这七年当中,汉朝和匈奴正面交手,全国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打仗。所以大部分的政务,汉武帝都开始亲力亲为。而薛则作为丞相,也就只有打辅助的份。如此一来,薛则自然就没什么独立的事迹了。

就这样,七年之后,大概就在汉朝彻底消化了河套地区之后,汉武帝把薛则给免职了。对于当时薛则下台的原因,史书上也完全没有任何记载。仿佛就是汉武帝觉得他做丞相时间长了,然后让他自然退休了。

而薛则被免职之后,后来史书上就再没多少记载了。这个结果,未免显得有点无厘头。不过没有记载,有时候也是一件好事。这也就意味着,薛则最后得以善终了。

薛则下台之后,接下来上位的,就是汉武帝时代的第六个丞相,公孙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公孙弘这个人,可说的东西倒是比较多。不过,这些可说的东西,不是他的政绩,而是他的各种奇闻轶事。

在公孙弘之前,汉朝前面近二十位丞相,都是功臣或者功臣之后,亦或者就是外戚。唯有公孙弘不一样,他是通过正规的官员选拔考试,一步步走上来的。

后世那些通过察举制或者科举制,一步步考上来,最后成为文官领袖的人,如果真的追根溯源的话,其实都得管这个公孙弘叫祖师爷。

当时汉武帝提拔公孙弘,其实也是一次大胆的尝试。毕竟在他之前,皇帝可选的对象,基本上也就只有外戚、宗室以及功臣而已。至于普通大臣,就算再怎么努力,也不太可能位列三公。而汉武帝提拔公孙弘,其实也是想扶持这些出身儒家学派的官员,制衡其他势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显然,公孙弘的水平,确实很一般。

公孙弘上位之后,一共做了三年丞相。在这三年当中,卫青打垮了匈奴的右贤王所部,再次重创了匈奴。而且,在这期间,霍去病也异军突起,然后被汉武帝封为冠军侯。

但是说实话,这些事,真的和他没啥大关系。

作为当朝丞相,公孙弘在这三年当中的地位,其实很尴尬。因为他的政治主张,和汉武帝不太一样。汉武帝倾向于扩张,但是公孙弘却主张不要中原以外的地盘。汉武帝为了强化统治,任用酷吏,他却非常反对酷吏。

这样一个人,在当时那个时代,不管怎么看,都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公孙弘上位之后,虽然做了百官之首,但权力却并不算大。如此一来,他自然也就没啥政绩了。而且,从某种程度上来看,这也是汉武帝的安排。

因为当时汉朝正在和匈奴全力交战,这个时候,汉武帝最需要的,其实就是一个能力不太强,只会按部就班做事的丞相。一般的政务,他能做得好。除此之外,也不会给自己找太多麻烦。当然,也没法给自己解决大问题。

公孙弘做了三年丞相之后,最终在任上因病去世。在他去世之后,汉武帝就提拔了第七个丞相,李蔡。

李蔡本人,没有太多值得说的。但是他做丞相期间的工作,却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蔡是一个典型的出身军方的将领。他的堂哥,就是那位名将李广。李广一生没有封侯,但讽刺的是,老李家其他人,却有不少都封了侯。

比如这个李蔡。

李蔡和李广一样,都是靠着军功,从底层士兵一路杀上来的。而当时汉武帝任用李蔡为丞相,其实也是为了给军方一个交代。毕竟,之前的几年当中,军方在前线斩获颇丰,大败匈奴。这个时候,汉武帝确实有必要给军方一些表示。

另外,汉武帝之所以要选择李蔡,选择一个军方的人做丞相,还有一层隐藏原因,那就是为了大规模搞钱!

李蔡上位的时候,汉朝已经和匈奴打了好几年。当年文景之治留下来的国库,这个时候早就已经打空了。所以接下来,汉武帝如果想继续打仗,就必须得大规模从民间搞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搞钱,当时汉武帝弄出了一大堆的新制度。但问题是,如果是公孙弘这样的儒生做丞相,一定会反对汉武帝。因为在儒家看来,帝王和百姓争利,这是很不合理的事情。

但是换作李蔡,那就不一样了。李蔡是典型的军方出身,他知道前线的仗,打的到底有多苦。所以,哪怕这些新制度,会让汉朝内部百姓不满,李蔡也会支持。而丞相支持之后,汉武帝也才能更好的推行这些政策。

所以接下来,李蔡做了三年的丞相。在这三年期间,汉朝推行了一大堆经济政策。比如说盐铁收归国有,推行算缗告缗制度,推行五铢钱等等。靠着这些制度,汉武帝搞来了不少钱,支持战争可以继续打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于是在这三年当中,霍去病带兵打穿了河西走廊,汉朝控制住了整个河西。然后,汉朝又发起了漠北决战,不但彻底重创匈奴,还成功实现了封狼居胥的壮举。

就是李蔡掌权期间,汉朝对匈奴继续进行了决战,彻底打赢了匈奴。

对此,李蔡显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但遗憾的是,就在漠北决战结束后不久,李蔡就因为家里不小心,侵占了汉景帝陵园内的一块空地,直接被问责了。

后世普遍猜测,这是汉武帝在借力打力,想要借这件事让李蔡下台。因为当时匈奴已经打完了,汉武帝不需要继续让一个军方的人做丞相。但是没想到的是,在这个侵地案发生之后,李蔡性格太过刚烈,直接自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这样,当朝丞相,抗击匈奴的大功臣,因为不小心占了一块地最后死了。这个结局,实在是有点惨。

李蔡去世之后,汉武帝又开始选第八任丞相。让人出乎意料的是,这一次,汉武帝选了一个黄老派的官员,庄青翟。

庄青翟也是一个功三代,他爷爷当年在刘邦手下做过将军。因为出身功臣集团,属于既得利益者,所以庄青翟属于那种不喜欢改变的老派官员。

当年汉武帝和他奶奶打擂台争权,输了之后,那位窦太后提拔了第三位丞相许昌上位。同时,当时窦太后还提拔了一个人做御史大夫,就是这个庄青翟。所以,在老派官员当中,庄青翟算是带头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汉武帝选择重用庄青翟,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当时漠北的仗已经打完了,汉朝急需休养生息,先缓两口气再说。在这种状态下,不管是任用军方还是外戚,其实都不合适。最合适的,就是任用这些老派官员。

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庄青翟成了汉武帝时代的第八个丞相。

而接下来,庄青翟做了三年丞相。这三年时间里,汉朝基本上没有任何大规模的战争,一切以休养生息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