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消息: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今年的主题为“博物馆致力于教育和研究”。当前,各地博物馆丰富研学项目、创新互动方式、开发文创产品,“新玩法”层出不穷,越来越有逛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家文物局5月18日发布,全国备案博物馆总数从2012年的3866家增加到2023年的6833家。2023年全国博物馆举办展览4万个以上,吸引观众12.9亿人次,创历史新高。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 体验奇妙文化之旅

刚刚开放半年多的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以“运河之舟”为设计,在视觉表达方面使用了多种声光电科技和多媒体应用,打造了沉浸式的观展体验。博物馆日,我们跟着总台记者去这个网红地打个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博物馆,可以看到对元代积水潭码头场景的复原。在这个展厅的中间,实际上是对山东菏泽运河里面出土的一个真实的文物做了一个二分之一的缩放。这个部分用了一个很现代的展示手段,透明的滑轨屏其实是模拟了X光透视的效果,让大家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船体的内部结构是什么。另外,对整个码头街景的搭建也用了非常现代的古建复原的手段,可以让大家直观感受到当时码头上的酒肆、茶馆等真实的商业氛围。现场也做了很多文物的展示,让大家能感受到当年的物件是什么样子的。包括大运河通惠九州、物资汇聚的盛世场景。可以看到,博物馆通过投影技术,对很多商船扬帆远航的场景进行了复原,包括码头上的工人搬运货物的非常繁忙的一个漕运的景象也进行了复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大运河博物馆位于北京市城市副中心大运河畔。馆内基本陈列“京华通惠 运河永济——北京与大运河历史文化陈列”,位于主楼二层的四个展厅,面积共7150平方米,展出文物一千余件。

游客张舒婷在接受采访时称:“因为家住在运河边儿上,就会对这个特别感兴趣,包括北京、通州,包括去杭州,我也会去看运河,就是南北运河的这种差别我觉得特别好。从小也会听家里老人说它的历史,现在就了解得更加深刻了,而且可以看到一些非常基础的修建河道的石头,会有真情实感,看到这些感觉历史的流淌有一种不一样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容陈述方面,基本陈列采取了大通史与小专题结合的手法,既保持宏大历史叙事,又以专题展示重大事件、重要人物、特色文物等,让跌宕起伏的史实讲述历史规律,用文物解读深厚的人文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都博物馆展览部研究馆员黄小钰称:“文物展品方面来说,我们突出的是大运河与北京的关系,所以我们在展品方面也体现了北京文化的这种包容荟萃性,展示的都是以运河作为一个运输通道,所运输过来的运河上的文物的精华。”

编辑:刘珊 责任编辑: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