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1407年,46岁的徐皇后病重,明成祖朱棣前去探望。

见到朱棣以后,虚弱的徐皇后根本没提自己的病情以及任何私事,她反倒不放心地叮嘱朱棣说道:“如今虽然天下已定,不再有战乱,但是民生还没有得到全面恢复,希望圣上能够多加体念!”

朱棣看着病体沉重的妻子,他们曾经共同走过三十多年的岁月,携手经历了很多重大时刻,她曾经给予他极其可贵的支持,他十分珍爱和尊重她。没想到,即使到生命的最后时刻,她所思所想的仍然是国事,根本就没有考虑到她自己。

想到这些,朱棣强忍悲痛,轻声问道:“你还有什么话想说?”

“希望圣上能够广求天下贤士,明辨邪正,不要因为小的过错就否定一个人,也不要因为小聪明就予以重用。要教导子孙重视学业,以恩义对待宗室。妾不能再侍奉圣上,希望圣上不要太骄纵我的娘家人!”徐皇后强支病体,说出自己最后的嘱咐。

听到如此大义的体贴之语,朱棣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他顿时泪流满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徐皇后也忍不住哭了,她却反倒劝解朱棣说道: “人的生死都有定数,希望圣上要好好爱护自己,千万不要以我为念!”

当年七月初四,徐皇后去世。

明成祖朱棣十分悲痛,出于对徐皇后的怀念,他再没有册立皇后,致使永乐一朝皇后之位空缺长达17年之久。

徐皇后究竟是个怎样的人,能够获得朱棣如此深情呢?

1、将门之女

徐皇后是明朝名将徐达的长女,她很小的时候就表现出与众不同的天赋,这让徐达十分惊喜。徐达对妻子谢氏说道:“此女天赋非常,我们应该让她多学习经史,掌握更多的知识。”

徐氏没有让父母失望,她读书过目不忘,其惊人的记忆力让她的老师觉得十分惊讶。

凭借着超强的学习能力,徐氏小小年纪就遍览群书,知识十分广博。不仅如此,她每每读到古人超乎众人的美好言行时,常常会忍不住遐思悠长:古人将这些记载于书册之上,不正是希望我们这些后人能够效仿学习吗?然后她果真就学而思、思而行,以典籍所载来引导自己的日常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一位超凡脱俗的女子很难不引起人的注意,徐氏声名远扬,明太祖朱元璋很快就听说了这件事。

朱元璋虽然没读过多少书,但是他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和子女的培养,听说爱将徐达有这样一位出众的女儿,他怎么能够轻易放过?

于是,朱元璋特地把徐达召来,语重心长地对他说道:“朕与你都是起于布衣,这么多年以来,我们同心同德,从来都没有什么分歧。古代关系好的君臣经常联姻,不如咱们的关系也再进一步,结为亲家吧!我的四儿子气质不凡,如果让你的女儿嫁给我的儿子,如此佳儿佳妇,咱们这两个老头子就足以欣慰了!”

《明太宗实录》的原文是:

朕与卿同起布衣至今日,同心同德,始终不间。古之君臣相契者率为婚姻。朕第四子气质不凡,知卿有令女以配焉。佳儿佳妇,足以慰吾两翁。

徐达是太子朱标的老师,他深知朱元璋对子女要求严格,选择儿媳妇当然也是高标准、严要求,四子朱棣虽然不是太子,但是最像朱元璋,深得朱元璋的喜爱,女儿能够嫁给朱棣,对于她来说未尝不是最好的选择。徐达当即同意了这门亲事。

2、伉俪情深

1376年正月,徐氏嫁给燕王朱棣,被册封为燕王妃。

燕王妃虽然只有十几岁,但是她行为举止大度娴静,侍奉公婆孝顺有礼,深得婆婆马皇后的喜爱和看重。马皇后曾经夸奖燕王妃说道:“燕王妃所行足以仪范宫闱,此吾孝妇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380年,燕王朱棣带着徐王妃离开都城南京,来到北平就藩,和他们一起前往的,还有他们两岁的儿子朱高炽。

在此之后,燕王妃先后生下了次子朱高煦、三子朱高燧,以及朱玉英、朱月贵等四个女儿。

像他的父亲朱元璋一样,朱棣对自己的妻子情有独钟,虽然贵为皇子、燕王,他也纳有妾室,但是却始终和自己的妻子感情深厚,两个人经常形影不离,关于政事、信仰等都有说不完的话题。

燕王妃出自名将之家,自小受父亲的耳濡目染,因此也有一定的军事才能。1399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燕王妃就参与其中,她提出了不少建议,大多被朱棣所认可并采纳。

朱棣率军出征时,22岁的世子朱高炽受命镇守北平府,关于城池的守卫部署、防御工事等问题,很多都是出自燕王妃的授意。虽然限于女子的身份,燕王妃不能经常出面指挥将士们抵御进攻,但是她所起的作用却与总指挥无异。

到防御战的关键时刻,身份尊贵的燕王妃终于走出王府,亲自登城督战,率领将士以及城中的妇女们英勇作战,抗击进犯城池的南军,始终将李景隆的大军阻击在北平城外,一直坚持到朱棣得胜归来。

朱棣深知燕王妃对自己的襄助之功,他不仅深爱燕王妃,还把她比作良师益友,明确表示正是她的所作所为才让自己没有后顾之忧。

1402年,朱棣即位之后,燕王妃毫无悬念地被册立为皇后。

3、徐皇后的智慧

徐皇后从小熟读经史,对历朝历代的朝政、权力更迭等大事都了然于心,因此她经常会向朱棣进言,表达对朝政的见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棣刚即位之时,徐皇后知道,经过四年战乱,民生凋敝,兵力疲惫,所以她向朱棣提出,此时应该注重休养生息,好让民生得以恢复。

以徐皇后的身份,她注意到因为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对朱家子孙产生的震慑力,于是她又向朱棣进言:“帝尧施仁,自亲族始。”提醒朱棣要重视对亲族成员施行仁政。

朱氏家族成员众多,这是皇族家事,如果是别人向朱棣提起,难免有“多管闲事”的嫌疑,但是由徐皇后提出却很合适。

朱棣都听进去了,他改变了对太子朱标、建文帝朱允炆一系的态度,同时也以更温和的态度来对待一众藩王,在他们来京城朝见自己时,给予大量赏赐。

仁政始自内廷,这位徐皇后可谓慧眼如炬,她不仅清楚地知道如何治理天下,还能够通过自己的方式让强势的朱棣听得进自己的意见,她所具备的恐怕不只是出众的智慧,还有柔弱如水、水滴石穿的性格。

4、杜绝外戚之患

可是,和对百姓、皇家亲族施仁政相对比,徐皇后却始终向朱棣强烈建议,千万不要对自己的娘家人太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