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国民党反动派在解放战场上被我军全面击败。

眼看大势已去,蒋介石只好带着剩余的几十万国民党残兵灰溜溜地逃向了海峡彼岸的台湾省。

而同时与其一起逃向台湾省的,还有国民党上层的一众高级将领。

众所周知,蒋介石此人心胸狭小,任人唯亲,非常喜欢在国民党内部搞一些派系,打压地方部队出身的将领,抬高自己所信任的“嫡系将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在国民党的中央决策层里,有八个“嫡系将帅”,在国民党每个重要的决策当中,几乎都能够看到这八人的身影。

也正是有着如此重要的地位,所以他们也被其他人起了个外号叫做“八大金刚”。

然而,在蒋介石逃向台湾省之后,“八大金刚”当中却只有7人选择跟他一起逃跑,而另一个在国民党内有着举足轻重地位的将领,却在这时选择了留下。

那么,这八个人都是谁?他们后来的结果如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排在“八大金刚”第一位的,是曾经在南京代表中国政府接受侵华日军投降书的中国战区陆军总司令何应钦。

谈及他与蒋介石之间的关系,那只有一个词语可以精确地总结出来:互相利用。

何应钦出生于1890年4月2日,仅仅只比蒋介石小两岁多。

早年的时候,何应钦曾经留学日本。当时孙中山正在那里宣传革命思想,创办了中国同盟会。

在这股热潮的吸引下,青年时期的何应钦毅然决然地选择投笔从戎,加入到同盟会的阵容中,从此走上了推翻封建王朝的革命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应钦

从资历上算,何应钦也是同盟会的资深成员,甚至他与孙中山所认识的时间,还要比蒋介石早上许多。

1924年1月,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

孙中山命令廖仲恺、蒋介石等人筹办黄埔军校,四处延揽人才。

恰逢这个时候何应钦也回到了广州,于是被孙中山招揽到总统府当军事参议,同时还兼任了黄埔军校的副总教官。

这让他与蒋介石走得很近。

在东征陈炯明的战役中,黄埔学生军编入第1军,蒋介石任军长,何应钦任第一师师长,两人至此成为了上下级关系。

后来的几年时间里,两人相互配合,接连获得了平定商团叛乱、刘杨叛乱和两次东征陈炯明等多次战役的胜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应钦

而两个人的关系也越拉越近。

何应钦与蒋介石都是将权力和地位看得十分重要的人。

在几番接触下,蒋介石认为,何应钦这个人在为人处事方面十分圆滑,懂得趋利避害,是个可以利用的人。

而且他在同盟会和国民党中还具有一定的声望,如果可以将其拉拢到自己的麾下,那么对于权力的争夺一定有很大的好处。

而何应钦则觉得,蒋介石这个人野心大,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有一定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他深受孙中山信任,又是黄埔军校的校长,手中有着极大的军事指挥权。

何应钦十分懂得“背靠大树好乘凉”的道理。

于是两人一拍即合,成功走到了一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

1927年,何应钦帮助蒋介石发动了反革命政变,为了自身利益,坚定地站在了人民的对立面。

这也让他更加被蒋介石所信任,而这份信任也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1929年,何应钦出任了国民党海陆空司令部参谋长,不久之后,更是在国民党“三大”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从此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他都在国民党高层担任重要职务。

抗日战争爆发之后,何应钦出任了军事委员会参谋长,负责战时军制计划和参与各个战役的指挥。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他跃升为了仅次于蒋介石之下的国民党“二号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应钦

1944年12月25 日,在发动反攻战役的前夕,蒋介石又亲任命何应钦为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

这个时候的何应钦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走上了人生巅峰。

然而,在败退台湾省之后,何应钦失去了作用,又受到了陈诚等人的排挤,被解了兵权之后瞬间从高位跌落下来,被蒋介石冷落。

之后何应钦一直待在台北牯岭街的公寓闭门思过,晚年过得十分过得十分凄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何应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