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2月中越边境战场,唐立忠趴在弹坑里心如火燎,眼前越军暗堡的三挺机枪还在持续不断地发出“笃笃笃”声。

这个敌军暗堡他已经炸了三次,也只是给它掀开了一个缺口,怎么能让它哑火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这时,一名战友爬了过来,唐立忠伸手抢过他怀里的炸药包,冲到暗堡前,拉响导火索,一挺身,把炸药包塞进了缺口里。

一声巨响,暗堡飞上了天。

因此一战,唐立忠荣立一等功,可让人想不到的是,这时的唐立忠才18岁,穿上军装也不过52天。

在入伍这么短时间里一战成名,这个唐立忠究竟有什么不同于常人的经历呢?后来他又获得了什么军衔呢?

农家子弟,立志从戎,入伍特务连

1960年6月,唐立忠出生于湖南祁阳,作为家里唯一的儿子,唐立忠从懂事起,就开始为父母分担生活的压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唐立忠

砍柴做饭、喂猪放牛、下地收庄稼,这些平常农家的活计,凡是他能做的,唐立忠都主动挑起,唐立忠还有两个年幼的妹妹,忙于活计的同时,他还需要照顾她们。

从小就开始承受生活的磨炼,唐立忠不仅变得懂事,养成了积极向上、吃苦耐劳的品质,还造就了一身健壮的体格。

1978年,中越边境日趋紧张,战争大有一触即发的态势,同年底,上级发出号召,鼓励广大青年踊跃参军,保家卫国。

从小就一心想当兵的唐立忠,说服了父母,来到征兵点,加入了报名队伍,20多人的报名队伍,经过一轮体格筛查,最终只留下了6人。

唐立忠那让生活磨炼出的壮实体格,给他加了不少分,不但被批准入伍,还被分配到了团部直属特务连。

一抵达原陆军41军123师368团团直特务连,唐立忠就开始了紧张严苛的训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特务连的训练和曾经的新兵训练完全不一样,直接略过了普通新兵的队列练习,所有科目都是为了实战做准备的。

短短不到两月的临战训练,给唐立忠留下了无比深刻的记忆,他曾回忆说:

“训练量很大,很艰苦。”

唐立忠的临战训练要求掌握各式武器弹药和设备的使用,演练中全部使用真枪实弹,不但要掌握使用技巧,还要学习理论知识,确保在战场上拿起武器就能用,还得用的好。

从小就养成了独立自主、主动进取性格的唐立忠,每项武器他都来回拆解、摸索研究,稍有不懂的地方,就和战友们一起探讨论证。

就如同小时候在家里,他希望为父母分担一些压力一样,此时的他希望掌握更多的技能,能在国家和部队需要的时候,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作为一名新兵,留给唐立忠的训练时间还是太少。

越南对中国持续不断地挑衅,严重威胁了我国边疆的和平稳定,严重威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1979年2月,中央军委决定对越南发起自卫还击作战。

入伍不过52天,唐立忠就接到了前往配送连队报到的命令,准备开赴前线,经过简短的战前动员, 2月16日,唐立忠所在部队抵达了中越边界。

根据战斗安排,唐立忠所在的41军担任高平战役的主攻部队,负责清除进攻路上的一切越军据点。

41军下属的3个步兵师、3个炮兵团和2个高炮团,分别部署在念井、朔江和茶灵一线,战斗打响时,同时发起进攻,分进合击,直至占据高平。

而唐立忠所在的队伍负责爆破,为大部队开道,一个班准备十多包炸药,排成一条线,同时引爆,炸出一条120米的通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事先计算好药量、距离、间隔、时间等一些参数,为了务求开辟出一条完美可用的通道,唐立忠在这上面也不知演练了多少次。

2月17日凌晨,准备出击的部队一早就部署在了边界线上,每个人都凝神静气,任何异动和响声都不敢发出,所有人都静静地等待着战斗信号发起的那一刻。

为了在战前抓紧时间休息,一些战士趁着空闲打起了小盹。

还没有任何战斗经历的唐立忠,一双眼睛盯着漆黑而又寂静的夜空,想象着即将到来的大战,反而心平气和起来,不知什么时候,天空中飘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