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民军队的创建过程中,叶挺作为重要创始人,直接参与了南昌起义的策划、组织和指挥。而他带领的叶挺独立团更是我军成长历史中的重要源头。

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始人及新四军重要领导人,叶挺一生历经大起大落。他青年成名,书写北伐、抗日传奇。然而,叶挺也曾经历海外流亡,多次被捕,遭受了严酷的折磨,但他始终坚贞不屈,坚守着自己的信仰,一首《囚歌》成了他坚贞革命气节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叶挺将军

1941年,震惊中外的皖南事件爆发,蒋介石调集重兵在茂林围攻新四军。最终,新四军因寡不敌众,弹尽粮绝,9000余名抗日将士,除约2000人拼死突围,一部分人被俘,其余均壮烈牺牲或失散。

在生死存亡之际,叶挺代表新四军下山跟蒋介石谈判,却遭到扣押,关进囚牢。

从1941年到1946年,叶挺被关押五年零两个月,先后被囚于江西上饶、广西桂林、重庆、湖北恩施等地,最后移禁于重庆“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集中营。

深陷牢狱之中,死亡的威胁以及监禁的痛苦如影随形,蒋介石抛来的橄榄枝就落在他的面前,但是叶挺选择坚守初心,一次又一次选择拒绝。蒋介石亲自劝降,他亦不为所动。

接二连三的劝说和颠沛流离的生活,并没有削弱叶挺的意志。反而在牢狱之中书写了名垂千古的诗篇《囚歌》,向世人宣告他宁愿“坐穿牢底”而决不乞求“由狗洞子里”爬出来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囚歌》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1946年3月4日,经中共中央多方面的努力下,被蒋介石扣押5年之久的叶挺终于获释。

被获释后,叶挺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致电党中央,请求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是他五年来一直期盼已久的事情。他是当天半夜起来写的入党申请书,他等这个时刻太久了。

两天后,3月7日,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复电叶挺,批准其加入中国共产党,以“亲爱的叶挺同志”相称,这正是叶挺向往已久的那个称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毛泽东给叶挺回电起草手稿

其中有一个细节,当时毛泽东在给叶挺回电的起草手稿上,对叶挺的称谓来回改动不下三四次,可以看出,毛泽东对叶挺的入党申请非常重视。毛泽东对叶挺最初称呼写的是叶军长,随后改成了叶挺同志,后来又改成叶挺将军,最后可能还是觉得不够亲切,于是还是改成了叶挺同志。

离开牢笼,又重新加入共产党,这对叶挺来说无疑是一次新生。当被问及为什么再次加入共产党,叶挺的回答令人动容。

他说:“我认为只有中国共产党的同志能贡献其全部力量为中国人民工作,在我失去自由的环境中能深刻了解到这一点,所以在我囚禁的期间,我就有了这个决心:如果我能自由了,一定要继续牺牲了的同志们的精神,重新加入共产党,贡献我全部的力量,来为中国人民服务。”

不幸的是,在叶挺入党后一个月,他再次迎来了人生中的巨大变故。1946年4月8日,叶挺等一行人乘飞机由重庆回延安,没想到飞机在山西兴县黑茶山附近失事,叶挺不幸遇难身亡。

同机遇难的还有王若飞、博古(秦邦宪)、邓发等中共重要领导人以及叶挺的妻子李秀文、11岁的女儿叶扬眉和尚未取名的3岁幼子叶阿九等13人。而此时,离叶挺出狱仅仅35天。

叶挺的一生是英勇无畏的。他在革命战争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智慧,带领着战士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胜利。他的军事才能和领导能力受到了广泛的赞誉,他被誉为“人民军队的缔造者之一”。

他的离世让无数人为之痛惜,但他的革命精神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编辑:李影

统筹:李秀平